
摘 要 目的:比較金屬骨針與AO克氏針張力帶固定治療髕骨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收治髕骨骨折患者58例,根據內固定情況分為金屬骨針張力帶和AO克氏針張力帶固定治療組。兩組均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方式,比較兩組治療的手術及康復情況。綜合以上指標判定兩種內固定方式的療效。結果:兩組手術方式治療髕骨骨折的臨床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金屬骨針組術后并發癥較少,治療效果優良率、膝關節活動度、骨折愈合優良率均高于AO克氏針張力帶組。結論:金屬骨針張力帶內固定治療髕骨骨折是一種成熟的技術,適用于髕骨骨折的治療。符合生物力學內固定的原則,操作簡便、固定牢靠、手術時間短、術后并發癥少、利于術后早期功能鍛煉。
關鍵詞 髕骨骨折 金屬骨針 AO克氏針 臨床療效
髕骨是人體最大的籽骨,是膝關節的組成部分。髕骨骨折占全部骨折損傷的1%[1],大部分髕骨骨折是由直接暴力與間接暴力聯合所致,髕骨骨折可造成膝關節伸膝裝置連續性喪失及潛在的髕股關節失配。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髕骨骨折患者58例,分別采用金屬骨針張力帶和AO克氏針張力帶固定進行治療,比較兩種內固定方式的療效,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髕骨骨折患者58例,入院后均通過詢問病史、臨床癥狀檢查、X線片(必要時三維CT檢查)確診為髕骨骨折。其中男37例,女21例,年齡30~67歲,平均48.5歲。病灶位于右側36例,左側22例。自己摔傷40例,交通事故傷10例,高處墜落傷8例。閉合性損傷57例,開放性外傷1例。入選患者根據AO分型標準均為C型骨折,需手術治療。其中32例采用金屬骨針張力帶內固定,26例采用AO克氏針張力帶內固定治療。
手術方法:①金屬骨針張力帶組:仰臥位,患者均采用聯合阻滯麻醉,采用前內側縱弧形切口,膝關節屈曲15°。切開皮膚、皮下,逐層分離各層直至完全暴露骨折塊,洗凈關節內積血,沖洗關節腔。清理血腫及細小碎骨快。直至骨折面露出新鮮骨面。用巾鉗復位骨折塊。根據髕骨大小及厚度,選擇長度及粗細合適的金屬骨針。從髕骨近端向遠端平行打入兩根金屬骨針并從下極穿出。選擇粗細合適鋼絲從金屬骨針針孔穿過。暴露髕骨上極骨面。將金屬骨針針孔旋轉下拉至髕骨上緣水平。再將近端金屬骨針掐腰處掰斷。用同樣方法在金屬骨針遠端暴露針尾,將鋼絲在髕前做“8”字交叉后繞過金屬骨針遠端,在髕骨上極附近打結擰緊。金屬骨針針尾在下極外保留約5mm剪斷。另1根金屬骨針同法操作。術后1周行膝關節適當屈伸活動練習。②AO克氏針張力帶組:仰臥位,患者均采用聯合阻滯麻醉,麻醉生效后,骨折采用髕前縱弧形切口,膝關節屈曲15°。切開皮膚、皮下,逐層分離各層直至完全暴露骨折塊,洗凈關節內積血,沖洗關節腔。清理骨折塊處壞死組織、血腫、及細小碎骨快。直至骨折面露出新鮮骨面。試著用巾鉗復位骨折塊。根據髕骨大小及厚度,選擇長度及粗細合適的AO克氏針。電鉆上AO克氏針,膝關節呈屈曲位,用2枚可氏針縱行貫穿骨折線,用鋼絲在髕前“8”字交叉,上下繞于克氏針后,收緊扭結,將克氏針近端過長針體剪短并折彎,針體頭朝向骨面,以防止鋼絲脫落。遠端針尾保留略5mm,將多余的剪掉。術后1周行膝關節適當屈伸活動練習。
療效判斷標準:兩組病例隨訪1~2年,根據胥少汀等提出的標準[2],按骨折復位、骨折愈合、膝關節活動和行走功能及術后并發癥等方面評價,將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4.0軟件進行分析。
結 果
經χ2檢驗,兩組手術方式的臨床療效及術后并發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
討 論
髕骨骨折占全部骨折的1%,對髕骨骨折的治療,應最大限度的恢復關節面的形態,力爭使骨折解剖復位,關節面光滑者給予牢靠內固定,早起活動膝關節恢復其功能,防止膝關節僵硬及創傷性關節炎發生。髕骨骨折移位超過2~3cm,關節面不平整超過2cm,合并伸肌支持帶撕裂,最好采用手術治療[2]。
AO克氏針張力帶固定是一種經典的固定方式,可用于髕骨骨折的任一類型。這種方法符合人體的生物力學特性,可任意調整方向,復位比較方便,固定牢靠。一根鋼絲繞過克氏針后打結擰緊。鋼絲要盡量貼緊髕骨關節面,可防止術后功能練習時髕骨關節面張開。對后方髕骨關節面產生加壓作用,抵消了髕骨的彎曲應力,使髕骨關節面達到或接近解剖復位,為髕骨骨折愈合創造了良好的生物力學條件。但是這種方法也有缺點:術中若克氏針尾端剪去太多會導致鋼絲滑脫;剪去過少會刺激皮膚,甚至穿出皮膚,引起痛疼或感染。術中克氏針一端需折彎以防止克氏針和鋼絲滑動,但術中操作時克氏針保留的長度及折彎的角度不是很好把握。若彎曲過長針端朝向皮膚可以引起皮膚痛疼及滑囊炎,甚至穿破皮膚,引起感染,影響術后功能練習。AO克氏針張力帶固定是用1根鋼絲繞兩根克氏針作髕前8字固定,若術中操作時兩根克氏針偏離髕骨中心的距離不相等,在膝關節屈伸活動時會產生側向應力,使內固定失敗導致側方移位。對于髕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根據內固定的需要可能需要多根克氏針進行固定,且克氏針的方向及位置有時不規則,用一根鋼絲繞克氏針固定可使鋼絲受力不均勻,甚至有些克氏針沒有與鋼絲接觸[3]。術后功能練習時易導致克氏針退針。克氏針本身光滑,在功能鍛煉過程中反復的屈伸活動及軟組織的牽拉可使鋼絲與克氏針的滑動導致克氏針移動,反復活動可引起內固定松動,易引起鋼絲沿針尾方向滑落,造成側方移位。二次手術取內固定時手術切口較長,有時甚至需要開幾個切口。鋼絲取出較困難,有時可導致鋼絲折斷,增加了創傷及手術時間,甚至可導致髕骨再次骨折,減少了患者下地時間,甚至增加了患者的治療費用。
金屬骨針張力帶固定治療髕骨骨折同樣符合生物力學內固定的原則,操作簡便、手術時間短、固定牢靠、術后并發癥少、有利于術后早期功能鍛煉。此金屬骨針應用于髕骨骨折的治療,有各種不同長短及粗細的型號可供選擇。使用起來方便、快捷。術中鋼絲從針孔穿過,貼近髕骨,使骨針不可能上下滑動。骨針不滑動,鋼絲就不會脫落。骨針帶孔一端設計合理,從掐腰處掰斷后,剩余部分較短。針尾端根據需要僅留2~3mm,不會刺激皮膚,更不會穿出皮膚引起痛疼及感染。骨針不需要彎曲,不存在旋轉問題,克服了AO克氏針張力帶固定中因克氏針旋轉導致鋼絲滑脫問題。金屬骨針與鋼絲構成的結構獨立性較高。此種方法不會因為骨針在髕骨中的位置不對稱而失去穩定性,克服了在兩根鋼絲間產生扭矩力量的弊病。骨針帶孔端做小切口將鋼絲緊貼骨面,避免了軟組織在骨折復位固定中及患者術后行膝關節屈伸活動時可導致鋼絲及骨針松動的影響,使內固定更加牢靠。有學者認為克氏針折彎是導致鋼絲滑脫、克氏針退針等并發癥的重要原因[4,5],針尾盡量剪短,不需要折彎。可大大降低此類并發癥的發生。應用此種術式恰恰都避免了上述并發癥的發生。二次手術取出內固定物時,因我們在一次手術中將鋼絲打結處和骨針針孔放在同一端,取內固定物時,只需在骨針針孔端做一小切口,就可將骨針及鋼絲都取出。且在局部麻醉下門診手術室即可完成。減輕了患者因手術導致的恐懼感及創傷痛苦,也減少了患者治療費用和家庭經濟負擔[6]。此術式對于髕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也同樣適應。避免了髕骨切除而導致術后恢復不良后果。綜上所述,金屬骨針張力帶固定治療髕骨骨折比較簡單實用,手術操作時間短,術后并發癥少,術后可早期行功能練習,二次手術取內固定時手術損傷小,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Spring or um HP,Siewe J,Dar gel J,et al.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patella fractures[J].Orthopade,2011,40(10):877-880.
2 戴建輝,吳育俊,林海濱,等.預剪斷式帶孔克氏針系統內固定髕骨骨折的臨床療效[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1,26(12):1116-1117.
3 劉威,馮峰,朱海明,等.克氏針張力帶內固定治療髕骨骨折并發癥及失敗原因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5,20(3):205-206.
4 Chalidis BE,Tsiridis E,Tragas,et al.Management of periprosthetie patellar fractures.A systematic review of literature[J].Injury,2007,38(6):714-724.
5 劉愛峰,金鴻賓,王志彬,等.髕骨骨折固定研究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0,18(2):128-131.
6 鄭澤鋒,葉茂,張金金.兩種內固定術對髕骨骨折治療的比較[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