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屬中醫(yī)之“消渴”、“視瞻昏渺”、“暴盲”的范疇,是糖尿病的主要并發(fā)癥之一,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視物不清、失明等,給患者帶來了長期的痛苦,2010年1月-2012年1月采用杞菊地黃丸加味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36例,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齡18~80歲,平均42.6歲。1型糖尿病3例,2型糖尿病33例。
治療方法:全部給予中藥口服,同時配合口服降糖藥物或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以控制血糖。方用杞菊地黃丸加味治療:菊花15g,枸杞10g,山茱萸15g,山藥15g,黃芪20g,澤瀉9g,丹皮10g,茯苓15g,當歸15g,赤芍12g,川芎10g,丹參20g,熟地20g,青葙子20g,三七6g,絲瓜絡15g,甘草6g。每日1劑,1次/日口服。10天1個療程。
療效判斷標準:①治愈:視力完全恢復。②顯效:視力較治療前明顯提高。③有效:視力較治療前提高。④無效:視力無提高。
結 果
治療10~60天,臨床治愈17例,顯效12例,好轉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1.67%。
討 論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并發(fā)癥之一,隨年齡的增長及病程的延長患病率逐漸增高,在病史超過10~15年的糖尿病患者中,其中有>50%的患者會出現(xiàn)視網膜病變,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多見,病變的早期出現(xiàn)微血管瘤和視網膜小靜脈擴張,隨著病情進展視網膜的水腫、出血、滲出等病變逐漸出現(xiàn)。增殖性視網膜性病變的標志是出現(xiàn)新生的血管,預示著病變的預后不良。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增殖性視網膜性病變是導致失明的主要原因,因為形成的新生血管容易發(fā)生破裂,會導致視網膜前和玻璃體的出血,血凝塊激化后,纖維組織牽拉造成視網膜剝離而使患者失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屬中醫(yī)之“消渴”、“視瞻昏渺”、“暴盲”的范疇,中醫(yī)認為,陰虛燥熱是消渴病的病機,日久致使氣陰虧虛,肝腎陰虧,瘀阻目絡,絡傷血溢。肝藏血,腎藏精,肝腎同源,肝開竅于目,目得血而視,故以益氣養(yǎng)陰,滋補肝腎,活血止血為治則。方用杞菊地黃丸加味,滋補肝腎,活血化瘀,涼血止血。黃芪、山藥補氣為君,杞果、山茱萸、熟地滋補肝腎為臣,佐以菊花、丹皮、當歸、赤芍、川芎、丹參、三七、絲瓜絡、青葙子,涼血、止血、活血、通絡。現(xiàn)代研究表明,黃芪、山藥分別含有大量氨基酸、維生素、蛋白質,對血管具有營養(yǎng)和修復的作用;當歸、赤芍、川芎、丹參、三七、絲瓜絡、青葙子不但能活血,而且能改善微循環(huán)、止血;黃芪還有擴張血管的作用。研究證明,以上方藥可以活血、止血,改善小血管的病變,起到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的作用。
通過本組觀察,杞菊地黃丸加味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療效好,并且安全可靠,不良反應少,對部分患者還能起到降糖作用,所以此治療方法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