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探討MDCT后處理技術對足踝部骨折的診斷價值。方法:對32例急性足踝部骨折患者進行MDCT掃描,并多平面重組(MPR)、容積顯示(VR)技術處理。觀察骨質結構、肌腱及周圍軟組織。結果:單純橫軸位發現骨折26例(81.2%),MPR多平面調整顯示全部骨折,顯示率100%;VR直接顯示32個骨折中的29個,顯示率90.6%(29/32),結合去骨技術顯示率100%;薄層MPR和VR觀察足踝部肌腱,306條足踝部肌腱全部顯示,顯示率100%。單純橫軸位與MPR顯示率比照,P<0.05,有統計學意義,與VR顯示率比照,P>0.05,無統計學意義。結論:MPR、VR技術可全面詳盡顯示骨折全貌、準確評價肌腱,優于單純橫軸位圖像。能最大限度滿足臨床選擇治療方案,提高手術成功率。
關鍵詞 足踝 骨折 體層攝影 X線計算機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value of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 and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in diagnosing acute fractures of the ankle and foot.Methods:32 cases of acute ankle fracture were scanned with MDCT,The post-processing techniques included 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 and volume rendering(VR).The bong,tendon,and the surrounding soft tissue were reviewed.Results:MPR showed all of the fractures(32 case),Rate of displaying was 100%.VR directly displayed 29 fractures(29/32),showing 90.6%,combining bone elimination technique showed all os fractures.Conclusion:Preoperative MDCT scan with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can exactly display the ankle and foot fracture and classification,and the tendons,that was good for surgical plan.
Key words ankle and foot;fracture;tomography;X-ray computed
足踝部骨折是多發病,骨折全貌及其空間關系的充分顯示是手術成功的重要保證,肌腱損傷的評估亦影響功能重建。本文收集一組足踝部骨折多平面重組(MPR)、容積顯示(VR)后處理資料,探討其在足踝部骨折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資料與方法
2012年2月-2013年4月收治足踝部外傷患者32例,均接受MDCT檢查,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齡17~56歲,平均36歲。臨床癥狀:關節腫脹,壓痛點明確,伴不同程度功能障礙。
檢查方法和后處理: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128層螺旋CT。掃描參數:120kV、250Mas、Pitch 0.392重建層厚0.9mm,間隔0.45mm,骨算法重建。雙側足踝部同時檢查,范圍內踝上方1cm至足底。后處理工作站由2名主治以上醫師完成MPR、VR重建,調整、瀏覽MPR多平面圖像及VR像骨組織和足踝部肌腱情況,綜合評判。明確骨皮質中斷定為骨折,骨折線累及關節面定為復雜骨折,未累及關節面定為單純骨折。
結 果
32例骨折分布:跟骨16個,踝部8個(內、外、后2、4、2個),距骨2個,舟骨2個,骰骨及楔骨共4個。單純骨折8個,復雜骨折24個。單純橫軸位發現26例(81.2%),MPR多平面調整發現32例(100%)全部骨折;VR直接顯示32個骨折中的29個,顯示率90.6%,結合去骨技術顯示率100%。采用薄層MPR和VR觀察足踝部肌腱,306條足踝部肌腱全部顯示,顯示率100%。另發現肌腱損傷積液1個,骨片卡壓2個。單純橫軸位與MPR顯示率比照,P<0.05有統計學意義,與VR顯示率比照,P>0.05無統計學意義。16個跟骨骨折中的14個進行了Sanders分型。
圖(1a)(1b)跟骨Sanders Ⅲ顯示兩條骨折線
圖(2a)、(2b)左側內踝及距骨隱匿性骨折
圖(3a、3b、3c)VR清晰顯示足踝部9條肌腱
討 論
足踝部骨折特點與診斷現狀:足踝部骨折發生率最高[1],解剖結構復雜,橫軸位CT顯示局限致骨折顯示不清,尤其細微骨折易漏診。關節面損傷程度判定困難,跟骨粉碎性骨折無法分型,肌腱損傷無法評估。臨床上不乏因上述1個或多個因素而不被發現或顯示不能滿足臨床要求的病例。本組發現的2例距骨骨折CR片均陰性,CT橫軸位能顯示,但不及MPR及VR清晰明了。
MDCT掃描MPR和VR的價值:Philips Brilliance 128層螺旋CT采用各項同性采集和重建參數掃描,圖像空間分辨率一致。MPR多平面調整消除了遮蓋重疊和部分容積效應影響,提高了骨折,特別是細微骨折的發現率,該類患者及早確診、制動利于預后,避免醫療糾紛。有報道單純橫軸位顯示骨折70%(30/43),MPR顯示43例,達100%[2]。本組32中9例隱匿性骨折,橫軸位僅發現6例(66.7%),MPR則全部顯示。MPR能對骨折移位塌陷及關節面損傷情況進行準確評價。本組對14個累及后跟距關節面的跟骨骨折做到Sanders滿意分型,清晰顯示了后跟距關節面損傷情況,對手術成功進行起到了關鍵性作用。MPR可清晰顯示Lisfranc韌帶走行區寬度,間接判斷韌帶是否損傷。遺憾的是本組未收集到此類病例。
VR重建技術立體感強,可清晰、直觀顯示骨及相鄰結構空間解剖關系。結合去骨技術,單獨觀察每一塊目標骨,可輪換顯示,簡化了復雜的解剖結構。據此本組大多數病例均得到滿意顯示,少數病例骨與骨之間界限太小,一鍵去骨時常同時隱去了目標骨稍顯不便。細小骨折有漏診現象。VR對骨片分離移位、關節面塌陷嵌入亦顯示清晰。對術中撬撥及進針點的選擇有益。踝關節部位骨和肌肉CT差值>90HU,VR同時顯示骨和肌腱是可能的[3]。本組306條足踝部肌腱均顯示,顯示率100%。
綜上所述,足踝部骨折應以MPR多平面調整為基礎,骨窗觀察骨折部位、走行、移位、骨質(關節面)塌陷情況,軟組織窗觀察肌腱密度、位置及其周圍脂肪間隙的改變,聯合VR技術,顯示各骨立體空間位置、肌腱連續性、張力等,對足踝部骨與肌腱損傷綜合評估,優于單純橫軸位圖像。能最大限度滿足臨床選擇治療方案,提高手術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秦峰剛,牛晨,韓華,等.足踝部骨折診斷選擇平片還是多層螺旋CT[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0,26(5):703-706.
2 丁建林,易旦冰,陳曉亮,等.64層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診斷隱匿性骨折中的價值[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9,25(2):239-242.
3 俞冠民,王偉偉,?,摚?跟骨骨折的多排螺旋CT綜合評價[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0,26(8):1154-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