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歷資料
患者,女性,74歲,入院診斷陳舊性右股骨頸骨折。術前檢查心肺腎功能均良好,彩超亦顯示雙下肢無深靜脈血栓,擬于腰硬聯合麻醉下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既往史:帕金森病史14年余,最初出現左上肢震顫,漸發展至四肢,行動緩慢,長期服用美多巴控制,癥狀好轉;2~3年來長期口服美多巴3.5片/日(分3次)+苯海索2mg,3次/日,控制良好,行動稍有不便。手術當日患者于10:00入手術室,一般狀況良好,意識清楚,對答切題,四肢肌張力稍高,右上肢及雙下肢均可自主活動。入室SPO2 95%(未吸氧),BP 127/70mmHg。選擇L2~3處行腰硬聯合麻醉,平面控制于T8左右。手術切皮后予靜脈輸注5mg地佐辛(5mg加入500ml平衡液中緩慢靜滴)輔助鎮痛,術中予低流量吸氧,加強監測,生命征平穩。手術順利,接近縫皮時(約13:00)祛除氧氣,發現患者SPO2緩慢下降致88%左右(未吸氧),出現嗜睡不語,牙關緊閉,呼喚對聲音刺激有反應但不能應答,睜眼困難,面部僵硬表情呆板,上肢肌張力增高呈強直狀。緊急予面罩加壓給氧,SPO2可至98%左右,加強監測,血壓心率心電等均無異常,測試平面在T10左右。因患者年紀較大且SPO2不穩定,故術后留手術室觀察至14:00,患者低流量吸氧狀態下SPO294%~95%,但肢體微震、面部僵硬未有明顯改善,在排除存在肺栓塞等危重并發癥后,考慮患者可能是帕金森癥狀發作,生命征平穩狀態下送返病房。術后第二天隨訪,患者恢復正常,SPO296%(未吸氧),意識清,能對答切題,四肢肌張力恢復。
術后總結:患者有14年帕金森病史,長期服藥控制,詳細詢問病史后發現患者近年來發病以頭部前傾,軀干伏屈,面部表情活動減少,雙眼瞬目減少的面具臉為主要表現。術前嚴格遵守晚飯后即禁食禁水,故手術當日未再服藥。手術接近14:00才結束,患者因突然停藥而誘發帕金森病發作,從而出現了下頜僵直,眨眼不止等癥狀。送返病房后,囑吸氧加強監測,予少量水服用藥物后,下午18:00時左右癥狀便有所緩解,不吸氧狀態下SPO2保持92%~93%。
討 論
對帕金森患者行術前評估時,需充分考慮所服用藥物藥理特性及作用時間,帕金森病患者需定時定量服藥,不可隨便停藥或減藥,尤其晚期患者停用1次藥物都有可能會產生明顯的癥狀加重。尤美多巴(左旋多巴復方制劑),突然停藥可致更嚴重的惡性綜合征,是一種以肌強直、高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及精神異常為主的致命性神經系統并發癥。苯海索作為中樞抗膽堿藥治療帕金森病,其作用在于選擇性阻斷紋狀體的膽堿能神經通路,抑制外周作用,有利于恢復帕金森病患者腦內多巴胺和乙酰膽堿的平衡,改善患者的帕金森病癥狀。口服1小時起效,作用也只持續6~12小時。所幸本例患者并未出現上述癥狀,鑒于此次教訓,對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術前除禁食禁水外,應囑手術當日正常服藥,避免術中出現癥狀反復,干擾麻醉判斷。
地佐辛是混合阿片-激動拮抗劑,為強效的阿片類鎮痛藥,本品可引起呼吸抑制,尤其與其他阿片類、鎮靜藥、催眠藥或其他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劑混合使用,會產生添加作用。當聯合治療時,一種或全部藥物的劑量都應該減少,在老年人使用可能引起精神癥狀,誘發譫妄,故老年人使用時應減少劑量并劑量個體化。本例患者本就長期服用抗震顫藥,且屬高齡患者,使用時未明顯減量,故飽和度減低亦有可能與地佐辛使用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