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探討優質化護理對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的作用,進行臨床效果分析。方法:收治骨科手術患者146例,按入院順序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73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進行優質護理干預,調查兩組護理后對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有效率,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并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觀察組經過優質化護理后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有效率95.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的滿意度94.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優質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地預防骨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
關鍵詞 優質護理干預 骨科手術 下肢深靜脈血栓 臨床預防效果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血液在下肢深靜脈內不正常的凝結,阻塞靜脈血管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從而出現患肢腫脹、疼痛等臨床癥狀和體征,是外科手術常見的早期并發癥之一[1]。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骨科手術患者146例,進行術后優質化護理對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作用的探究,分析其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骨科手術患者146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73例。所有患者中股骨頸骨折38例,股骨頭壞死31例,股骨干骨折53例,骨盆骨折24例。觀察組男39例,女34例,年齡14~76歲,平均46.5歲;對照組男41例,女32例,年齡15~79歲,平均47.2歲。兩組年齡、性別、體重、骨折位置等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一般資料,見表1。
方法:對照組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如指導幫助患者術后的護理,加強靜脈輸液通路的管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制定預防骨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優質護理干預計劃,內容為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健康教育、心理輔導,手術的護理,臥位護理、運動指導、飲食飲水管理、出院后隨訪等。
療效判斷標準:患者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有效率為完全緩解和有效緩解。①完全緩解:無疼痛,Wells評分低危,彩超檢查未發現該病;②明顯緩解:疼痛明顯減輕,Wells評分危險,彩超檢查未發現該病;③輕度緩解:疼痛稍微減輕,Wells評分高危,彩超檢查未發現該病;④無效:疼痛無緩解,Wells評分高危,彩超檢查并發現該病[2]。
總體滿意度為護理水平、護理態度、健康教育、溝通能力的滿意患者例數比例與各項調查例數的總和。
統計學處理:所得結果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值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兩組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有效率比較:經過不同的護理后,觀察組經過優質化護理后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有效率95.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兩組的滿意度比較:經過調查,觀察組的滿意度94.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討 論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是外科手術常見的早期并發癥之一,如不及時有效的防治將會給患者帶來災難性的后果,會導致患者癱瘓,甚至死亡[3]。對手術患者實施優質化的護理是很有必要的,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骨科手術患者146例,進行觀察分析,并給予不同的術后護理。得出的數據顯示,觀察組經過優質化護理后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有效率95.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的滿意度94.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所以得出優質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的預防骨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并可以很好的緩解血栓情況,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宋利紅.護理干預對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作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3,14(4):347-348.
2 高曉慧.老年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2013,24(2):224.
3 楊荷蘭.護理干預對預防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3,19(5):771-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