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0.14
摘 要 目的:探討單吻合器治療直腸黏膜外脫垂的可行性及應用價值。方法:對診斷明確的28患者采用單吻合器直腸中下段部分切除手術,觀察術后恢復情況。結果:術后隨訪至今,癥狀完全緩解17例,部分緩解11例,無效0例,術后肛門狹窄0例,尚無復發病例。結論:該方法具有操作簡便,費用相對較低,手術時間短,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并發癥少等優點,近期療效滿意。
關鍵詞 直腸脫垂 吻合器 療效
直腸黏膜外脫垂是指直腸壁黏膜與肌層間結締組織過于松弛,黏膜層下移,排便過程中遠端直腸黏膜呈塔形脫出于肛門外的一種功能性疾病,是肛門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見原因之一。此疾病是直腸脫垂的中級階段,早期為直腸黏膜內套疊,晚期為直腸完全性脫垂并常伴肛門失禁[1]。治療此疾病的經典術式是starr手術,由于采用雙吻合器費用較高,操作較復雜,2011年以來對診斷明確的患者采用單吻合器直腸中下段部分切除手術,效果較為滿意,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患者28例,均為女性,年齡41~62歲,病史2~20年,所有患者臨床表現均為肛門堵塞感,排便不盡感或肛門下墜感,排便時肛門腫物脫出,肛門指檢:直腸黏膜松弛感或粘手感,肛門括約肌張力基本正常,用力做排便動作時直腸黏膜呈塔形脫出2~5cm,術前排糞造影檢查合并直腸前突12例,合并會陰下降8例,合并2~3期內痔或混合痔13例。
方法:采用36mm DST圓形吻合器。術前1天下午口服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行腸道準備,次日晨行清潔灌腸,應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截石位,擴肛。置入肛管擴張器,縫扎固定于肛周皮膚,于齒線上2~3cm在黏膜下層做荷包縫合,置入吻合器,將荷包線繞吻合器連桿收緊打結,自側孔引出,向外盡量拉緊荷包線,旋緊吻合器,左手食指插入陰道探查陰道后壁,以免損傷,激發吻合器并持續30秒,取出吻合器,檢查吻合口,如有活動性出血予縫扎止血,檢查無出血后置入油紗填塞,檢查切除標本,平均寬度4.2cm,基本為全層切除[2,3]。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6小時后進流食,太寧栓納肛1次/日,術后2~3天患者排便,無便血和其他不適出院。
結 果
術后隨訪至今,癥狀完全緩解17例,部分緩解11例,無效0例,術后肛門狹窄0例,尚無復發病例。
討 論
由于直腸黏膜外脫垂黏膜較多,普通PPH吻合器無法一次切除所有脫垂黏膜,所以一般采用雙吻合器分別行直腸前后壁切除即STARR手術達到治療目的。該術式采用36mm DST吻合器,由于管徑大在收緊荷包時可切除到直腸全層,由于管腔容積大故向外盡量拉緊荷包線可切除更多的直腸黏膜,最后切除的標本為長約4cm的全層腸段加更多的黏膜組織。該手術不僅切除了幾乎所有脫垂的黏膜及黏膜下層,還通過直腸中下段部分腸段的切除重構直腸中下段的解剖結構,達到接近恢復正常解剖結構的動態功能,使直腸順應性較術前明顯降低,間接達到直腸懸吊的效果,故可改善各種癥狀,對合并直腸前突,混合痔的患者同樣達到滿意療效。該手術具有操作簡便,費用相對較低,手術時間短,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并發癥少等優點。近期療效滿意。遠期療效尚待觀察。操作要點是切除黏膜寬度盡量寬,這就要求荷包線盡量向外牽拉,深度盡量深,這就要求荷包打結確切無松動,荷包縫合縫于黏膜下層,不宜達肌層。否則不易將黏膜拉入吻合器套管內,擊發前檢查陰道后壁,防止陰道黏膜被夾入吻合器損傷陰道導致直腸陰道瘺,吻合口縫扎止血確切防止術后繼發出血。
參考文獻
1 黃乃建.中國肛腸病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999.
2 陳文平,張平.PPH手術操作細節研究[J].結直腸肛門外科,2009,15(6):410.
3 邵萬金,譚金枝.經肛吻合器直腸切除術治療排便障礙[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7,10(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