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0.98
隨著免疫規劃工作的擴大,預防接種后的不良反應時有發生。現就1例疑似接種麻疹風疹聯合減毒活疫苗后出現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例進行分析。
病歷資料
患兒,男,10個月齡。2009年10月26日10:30按正規操作于患兒右手臂外側三角肌下緣附著處皮下注射0.5ml麻疹風疹二聯疫苗。接種由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審批認定的接種點進行,接種人員具備預防接種資質,接種用麻疹風疹聯合減毒活疫苗和注射器均為政府免費調撥,有效期內使用。患兒于11月8日(接種疫苗后第14天)出現全身皮膚出血點,11月13日全身皮膚出血點漸增多,醫院擬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收入院。患兒起病以來,精神一般,食欲正常,大便黃軟,尿色淡黃,尿量正常。無發熱,無咳嗽,無惡心,無嘔吐。
查體:體溫36.4℃,脈搏130次/分,呼吸30次/分,體重12kg,神志清楚,呼吸平穩,全身皮膚見散在出血點,其它生命體征均正常。輔助檢查:WBC 6.28×109/L,N 23.1%,HB 107g/L,PLT 12×109/L。患者住院期間抗凝血PLT結果分別為:11月15日PLT 9×109/L,11月17日PLT 20×109/L,11月19日PLT 38×109/L,11月21日PLT 31×109/L,11月23日PLT 26×109/L,11月25日PLT 14×109/L,11月27日PLT 85×109/L,11月29日PLT 144×109/L。
患兒入院后常規護理,頭孢硫脒、胸腺肽抗感染,酚磺乙胺、維生素K1、地塞米松磷酸鈉支持對癥處理,輸機采血小板升血小板,骨髓穿刺術確診,靜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治療,經治療,患兒血小板升至正常,于11月30日出院。至今未復發。患兒及家長既往身體健康,無過敏史,患兒按程序接種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既往接種未見不良反應發生。
討 論
接種麻疹風疹聯合減毒活疫苗后出現局部紅腫、硬結和發熱反應較常見,但出現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為極罕見不良反應[1]。根據我國2007~2008年10個試點省國家免疫規劃(NIP)疫苗的主要AEFI估算報告,疫苗相關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發生率1.30/100萬劑[2],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發于兒童,具體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紫癜臨床上有兩種,一種稱過敏性紫癜,一種稱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其發病原因有3種,即感染、食物、藥物[3]。本文報告的病例平素身體健康,否認在接種疫苗前2周內有感冒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史,可排除偶合感染所致發病的可能[4]。疫苗接種后引起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一般發生在接種疫苗后1~3天,暴露過敏原幾小時~14天發病均不能排除[5]。此病例與陳其龍、王玉卿等報道病例臨床癥狀[6]、實驗室檢查結果均符合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診斷。因此經縣級專家組討論認為該病例與接種疫苗有相關性。雖然疫苗相關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兒的預后良好,且不影響疫苗的使用效果,但卻是很重要的疫苗不良事件。今后疫苗接種單位應加強疫苗不良反應的監測、接種單位相關人員的培訓和督導,建立健全的異常反應補償程序,加大處置補償經費的投入[7],降低預防接種差錯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疫苗使用指南[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2 武文娣,劉大衛,吳冰冰,等.全國2007年~2008年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分析[J].中國疫苗和免疫,2009,15(6):481-490.
3 王玉卿,吳炳娟.接種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風疹聯合減毒活疫苗誘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1例報告[J].中國計劃免疫,2007,813(4):347.
4 張曙光.接種流行性感冒亞單位疫苗引起血小板減少性紫癜1例報道[J].中國疫苗和免疫,2007,13(4):340.
5 王小紅.疑似疫苗接種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2例[J].中國鄉村醫藥,2012,5(19):55.
6 陳其龍,姚鳳燕,蔣雪峰.接種MMR、MM疫苗后發生血小板減少性紫癜2例[J].上海預防醫學雜志,2011,23(9):438-439.
7 楊冬梅,朱道建,黃瑤.2010年揚州市一類疫苗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的監測[J].熱帶醫學雜志,2011,12(11):143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