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對有機和常規栽培管理模式下的富士蘋果果實品質、香氣成分進行了測定分析,結果表明,有機栽培模式下,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風味物質種類和含量顯著高于常規栽培管理的果園;不套袋果實的風味物質種類和含量顯著高于套袋果實。
關鍵詞:有機栽培;富士蘋果;果實品質;香氣物質
中圖分類號:S661.101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3)10-0063-03
有機蘋果是根據有機農業原則和有機蘋果生產方式及標準生產、加工出來的,并通過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1]。有機蘋果的品質和安全性要遠遠高于無公害蘋果和綠色蘋果,是蘋果的最高標準,發展有機蘋果是我國蘋果突破“綠色壁壘”、進入國際高端市場的重要途徑。近年來,煙臺地區有機蘋果生產規模逐年擴大,通過有機認證的企業、合作社逐年增加。果實香氣是果實內在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果實的風味起重要作用[2]。本試驗重點研究了有機管理和常規管理果園內富士蘋果的品質和香氣成分差異,可為有機蘋果生產和果品銷售提供理論依據[3]。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于蓬萊市和圣農業有限責任公司果園進行,該果園位于蓬萊市大辛店鎮,面積近1 200 hm2,80%果園按照有機蘋果生產要求進行管理[4,5],2011年獲得有機蘋果認證,土壤有機質含量在1.5%左右;其余部分按常規管理。2012年10月20日,在該果園有機管理區和常規管理區,隨機選取20株樹齡相近、留果量基本一致的煙富3號品種結果樹,在每株樹的樹冠中部外圍隨機采摘套袋和不套袋的富士蘋果各5個,各采摘100個果實,放入冷庫保存,用于相關指標測定。
1.2 方法
1.2.1 常規果實品質指標在煙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果樹育種實驗室內測定。每份樣品隨機選取30個果實用于測量果實縱徑、橫徑、單果重、果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根據果實縱徑與橫徑計算果形指數;利用GY-1型硬度計測定果實硬度;利用LB50T型手持式糖度計測量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可滴定酸含量參照GB12293-90,用NaOH滴定法測定。
1.2.2 果實香氣成分在山東農業大學園藝學院中心實驗室測定。果實揮發性成分的提取和測定參照王海波等(2008)[7]的方法:每份樣品取3~5個果實的果肉,迅速切成薄片并混勻,在10 ml樣品瓶底部加入內標物3-壬酮(0.4 mg/ml)10 μl,準確稱取6 g樣品放入樣品瓶中,用聚四氟乙烯丁基合成橡膠隔片密封。果實揮發性成分的提取與測定分別利用Perkin Elmer Turbo Matrix 40 Trap 頂空進樣器和Shimadzu GCMS-QP2010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采用靜態頂空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進行。揮發性成分的定性方法:未知化合物質譜圖經計算機檢索同時與NIST05質譜庫相匹配,并結合人工圖譜解析及資料分析,確認各種揮發性成分;定量方法:按峰面積歸一化法求得各化合物相對質量百分含量,并選擇3-壬酮為內標進行精確定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有機和常規栽培富士蘋果常規品質分析
結果(表1)表明:果實的單果重、果形指數、硬度等指標無明顯差異,有機果園套袋蘋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常規管理果園的套袋果實;同期采摘的有機果園內套袋和不套袋果實的各項指標均無明顯差異,這可能是由于本試驗所采收的試驗果實較晚,套袋果實摘袋后均已充分著色和成熟。
2.2 果實香氣成分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有機栽培套袋蘋果果實中,檢測出香氣物質23種,香氣成分總量為22.424 μg/g,其中酯類物質17種,總含量為20.424 μg/g;而常規栽培的套袋蘋果中檢測出香氣物質22種,香氣物質總含量為14.611 μg/g,其中酯類物質16種,總含量為13.412 μg/g,有機栽培蘋果的香氣物質種類和含量均高于常規栽培。煙富3號品種果實中的主要特征香氣[8]2-甲基-1-丁醇乙酸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己酯含量分別為常規栽培的1.37倍、2.60倍、1.23倍、1.50倍和1.76倍。這表明,有機栽培有助于提高果實內主要香氣物質的含量,改善果實的風味。
同時,從有機栽培果園的不套袋果實中檢測出香氣物質27種,總含量為32.077 μg/g,其中酯類物質21種,總含量為30.143 μg/g(表2);1-丙酸-2-甲基丁酯、丙酸乙酯、丁酸-2-甲基丙酯、甲酸環己酯、(Z)-2-己烯-1-醇乙酸酯和3-甲基-1-庚烯-3-醇等香氣成分均未從套袋果實中檢出;主要特征香氣成分2-甲基-1-丁醇乙酸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己酯含量分別為套袋果實的1.44倍、1.63倍、1.60倍、1.63倍和1.48倍。有機栽培條件下,不套袋蘋果中的香氣物質種類和含量明顯高于套袋果實。
3 結論與討論
有機蘋果生產符合現代社會的消費理念,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快速發展,尤其是在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市場規模的消費群體。我國雖然在有機蘋果生產方面起步較晚,但近年來有機栽培面積逐年增加。研究有機栽培模式下蘋果果實品質和風味,對于推動有機蘋果生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9,10]。本研究結果表明,有機栽培模式下,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香氣物質種類和含量均明顯高于常規栽培管理模式下的果實,有助于生產風味佳、品質好的果品。
蘋果套袋在我國大面積使用已有十多年的歷史,對提高果實外觀品質、控制病蟲危害、降低農藥殘留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套袋栽培顯著提高了果園生產成本[12]。本試驗對有機和常規栽培果園內套袋和不套袋果實品質和香氣物質含量的測定結果表明相同栽培條件下,不套袋栽培的果實香氣物質種類和含量顯著高于套袋果實,果實口感好。但實際調查顯示,有機管理模式下,不套袋果實的輪紋病發病率顯著高于套袋果實,因此,要發展有機不套袋蘋果還需進一步研究不套袋管理的病蟲害防治技術。
參 考 文 獻:
[1] 張 超, 李紅濤, 張招喜. 我國發展有機蘋果的必要性[J]. 果農之友, 2009,2:6-7.
[2] 李慧峰, 王海波, 李林光,等. 套袋對“寒富”蘋果果實香氣成分的影響[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11,4:117-121.
[3] 徐貴軒, 宋 哲, 何明莉. 有機果品 蘋果產業化生產關鍵技術[J]. 北方果樹, 2008,6: 43-44.
[4]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有機產品(GB/T19630. 1~19630. 4-2005)[S]. 2010-02-01.
[5] 林建材, 趙勝亭, 宋秀英, 等. 煙臺蘋果質量安全管理及追溯查詢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 山東農業科學, 2010,10:21-24.
[6] 郭嘯然, 李明月. 華帥蘋果的引種栽培表現[J]. 煙臺果樹, 2008,3:32-33.
[7] 王海波, 陳學森, 辛培剛, 等. 幾個早熟蘋果品種香氣成分的GC-MS分析[J]. 果樹學報, 2007,1:15-19.
[8] 段亮亮, 田蘭蘭, 郭玉蓉,等.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六個蘋果品種果實香氣分析及分類[J]. 食品工業科技, 2012,3:50-53.
[9] 劉守貞, 王奎良. 煙臺蘋果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對策措施[J]. 山東農業科學,2011,9:126-128.
[10]杜宗緒, 張 洪, 張兆欣. 國內外有機果品生產技術概述[J]. 安徽農業科學, 2006, 34(7): 1334-1335.
[11]張建光, 李保國, 劉玉芳,等. 關于我國有機蘋果生產發展的分析與思考[J]. 上海農業學報,2010,26 (1) :79-82.
[12]王金政, 薛曉敏, 路 超. 我國蘋果生產現狀與發展對策[J]. 山東農業科學, 2010,6: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