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23年生富士蘋果為試材,研究了變產結果樹(以穩產樹為對照)生長季短枝頂芽以及休眠期花芽和葉芽礦質營養的變化特征。結果表明:休眠期和生長季,頂芽、花芽和葉芽中N、P和K的含量均為大年樹>穩產樹>小年樹。三類結果樹花芽和葉芽中N、P、K含量在休眠期較為穩定,進入萌芽期后均降低,且不同類型結果樹相同元素含量的降幅基本一致,其中,葉芽中的N、花芽中的P和K下降較明顯,降幅分別為39.1%~40.4%、34.6%~36.4%和26.2%~28.2%。
關鍵詞:蘋果;變產結果;芽;礦質營養
中圖分類號:S661.101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3)10-0066-04
變產結果是盛果期蘋果園存在的一種普遍現象。據不完全統計,山東蘋果產區50%~60%的盛果期果園不同程度地存在變產結果現象。年際間產量的大幅波動,容易使樹勢衰弱,從而加重病蟲害發生,降低果實品質,縮短豐產年限。多年來,國內在克服蘋果樹變產結果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1,2],總結提出了一系列克服變產結果的技術措施,但生產中變產結果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大年樹和小年樹花芽分化的不均衡直接導致了果樹變產結果現象的產生。研究表明,同其它生理過程一樣,果樹的花芽分化過程受營養供應水平的影響[3~5]。因此,研究植物營養與花芽分化的關系,已成為當前果樹變產結果研究中一個比較活躍的領域。本試驗以富士蘋果為試材,研究變產結果樹休眠期和生長季芽中礦質營養的動態變化,旨在揭示蘋果變產結果形成機理,以期為克服變產結果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在山東省新泰市龍廷鎮土門村蘋果園進行。該園主栽品種為長富2(1988年栽植),砧木為平邑甜茶,授粉品種為紅星,樹形為小冠疏層形,株行距3 m×4 m,山地果園,變產結果,變產幅度為62.8%。樹體基本情況見表1。選擇長勢和變產幅度基本一致的大、小年結果樹以及穩產樹(對照)各5株作為樣本樹,單株小區,重復5次。每小區在樹冠的不同方位和層次隨機采集生長季短枝頂芽60個(剝去鱗片,混合后作為一個樣,下同)、休眠期花芽和葉芽各60個。采樣時間為2011年8月25日(秋梢生長末期)、9月5日、9月15日、9月25日(秋梢停長期)、10月5日、10月15日(果實成熟期)、10月25日(果實采收后10 d),2012年1月17日(休眠期)、2月17日、3月17日(萌芽期)、6月17日(春梢停長期)、7月17日(秋梢生長初期)。
1.2 樣品的采后處理
樣品采集后,先用去離子水洗凈,置烘箱中于105℃殺青30 min,再于70℃下烘至恒重,磨細過篩,置玻璃瓶中保存待測。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樣品消煮采用濃H2SO4-H2O2聯合消煮法,氮素測定采用凱氏定氮法,磷素測定采用釩鉬黃比色法,鉀素測定采用火焰光度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三類結果樹不同芽類N含量狀況
休眠期,大年樹花芽中N含量為15.89 g/kg,為小年樹的1.31倍,穩產樹的1.02倍。萌芽期,大年樹花芽中N含量為12.06 g/kg,為小年樹的1.29倍,穩產樹的1.08倍(圖1a)。
休眠期,大年樹葉芽中N含量為25.23 g/kg,為小年樹的1.36倍,穩產樹的1.24倍。萌芽期,大年樹葉芽中N含量為15.35 g/kg,為小年樹的1.37倍,穩產樹的1.23倍(圖1b)。
春梢停長期,大年樹頂芽中N含量為16.92 g/kg,為小年樹的1.15倍,穩產樹的1.04倍(圖1c)。秋梢停長期,大年樹頂芽中N含量為21.53 g/kg,為小年樹的1.28倍,穩產樹的1.12倍。果實成熟期,大年樹頂芽中N含量為18.73 g/kg,為小年樹的1.16倍,穩產樹的1.09倍。果實采收后10 d,大年樹頂芽中N含量為18.29 g/kg,為小年樹的1.13倍,穩產樹的1.07倍。
三類結果樹花芽和葉芽中N含量在休眠期較為穩定,進入萌芽期后均降低,且不同類型結果樹的降幅基本一致。其中,葉芽中的N下降較明顯,降幅為39.1%~40.4%。生長季頂芽中N含量先迅速升高,至秋梢生長初期(7月17日)達到最高值,之后逐漸降低。
2.2 三類結果樹不同芽類P含量狀況
休眠期,大年樹花芽中P含量為4.60 g/kg,為小年樹的1.52倍,穩產樹的1.22倍。萌芽期,大年樹花芽中P含量為2.95 g/kg,為小年樹的1.45倍,穩產樹的1.21倍(圖2a)。
休眠期,大年樹葉芽中P含量為3.15 g/kg,為小年樹的1.49倍,穩產樹的1.41倍。萌芽期,大年樹葉芽中P含量為2.31 g/kg,為小年樹的1.67倍,穩產樹的1.51倍(圖2b)。
春梢停長期,大年樹頂芽中P含量為1.76 g/kg,為小年樹的1.28倍,穩產樹的1.14倍(圖2c)。秋梢停長期,大年樹頂芽中P含量為2.29 g/kg,為小年樹的1.51倍,穩產樹的1.19倍。果實成熟期,大年樹頂芽中P含量為1.90 g/kg,為小年樹的1.53倍,穩產樹的1.19倍。果實采收后10 d,大年樹頂芽中P含量為1.84 g/kg,為小年樹的1.53倍,穩產樹的1.21倍。
三類結果樹花芽和葉芽中P含量在休眠期較為穩定,進入萌芽期后均降低,且不同類型結果樹的降幅基本一致。其中,花芽中的P下降較明顯,降幅為34.6%~36.4%。生長季頂芽中P含量先降低,至秋梢生長初期達到最低值,之后迅速升高,至秋梢生長末期(8月25日)達到最高值,之后逐漸降低。
2.3 三類結果樹不同芽類K含量狀況
休眠期,大年樹花芽中K含量為12.59 g/kg,為小年樹的1.35倍,穩產樹的1.24倍。萌芽期,大年樹花芽中K含量為9.14 g/kg,為小年樹的1.30倍,穩產樹的1.22倍(圖3a)。
休眠期,大年樹葉芽中K含量為7.84 g/kg,為小年樹的1.20倍,穩產樹的1.07倍。萌芽期,大年樹葉芽中K含量為7.10 g/kg,為小年樹的1.25倍,穩產樹的1.04倍(圖3b)。
春梢停長期,大年樹頂芽中K含量為10.23 g/kg,為小年樹的1.23倍,穩產樹的1.12倍(圖3c)。秋梢停長期,大年樹頂芽中K含量為5.45 g/kg,為小年樹的1.29倍,穩產樹的1.11倍。果實成熟期,大年樹頂芽中K含量為4.98 g/kg,為小年樹的1.21倍,穩產樹的1.07倍。果實采收后10 d,大年樹頂芽中K含量為4.87 g/kg,為小年樹的1.21倍,穩產樹的1.07倍。
三類結果樹花芽和葉芽中K含量在休眠期較為穩定,進入萌芽期后均降低,且不同類型結果樹的降幅基本一致。其中,花芽中的K下降較明顯,降幅為26.2%~28.2%。生長季頂芽中K含量先迅速降低,至秋梢生長末期開始緩慢升高,至秋梢停長后(9月25日)開始緩慢降低。
3 結論與討論
一般認為,蘋果樹結果過多,消耗掉大量養分,導致樹體營養失調,抑制了花芽分化是造成變產結果的重要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成齡果樹產量較低也出現了變產結果現象,而有些相同樹齡的果樹卻能連續多年維持較高產量水平。這說明,在分析確定造成蘋果樹變產結果的產量閾值時,必須充分考慮果園的綜合管理水平,特別是肥水管理水平,將產量控制在果樹可承受范圍內,既不過量負載,造成變產結果,也不使產量過低,使果樹的生產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從而影響經濟效益。
樹體N、P、K的營養狀況對果樹的生理活動、器官建造、產量和品質的形成具有重大影響。本試驗結果表明,在休眠期和生長季,大年樹芽中的N、P、K含量明顯高于小年樹,說明大年樹營養水平較高,但在養分分配上卻較少用于花芽分化。
參 考 文 獻:
[1] 程家勝. 果樹花芽分化機理研究概述[J]. 中國果樹,1980,增刊:34-41.
[2] 李天紅. 紅富士蘋果花芽形成及其調控機理研究[D]. 北京:北京農業大學,1993.
[3] 冉辛拓.內源激素對蘋果樹大小年影響[J]. 北方園藝,1991,1:21-24.
[4] 聶佩顯,路 超,薛曉敏,等. 成齡果園秋剪對提高果實品質的影響[J]. 山東農業科學,2012,44(7):34-36.
[5] 楊 樂,彭福田,史祥賓,等. 袋控緩釋條件下硝態氮、銨態氮對桃尿素吸收、分配的影響[J]. 山東農業科學,2012,44(5):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