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了蒙脫石和麥飯石兩種不同類型的土壤調理劑對大蒜生長發育和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施用蒙脫石和麥飯石均可增加大蒜的株高、莖粗、葉片數和葉面積,降低大蒜葉枯病的發生,提高蒜頭和蒜薹產量;蒙脫石比對照增產蒜頭11.0%,增產蒜薹19.0%;而麥飯石比對照增產蒜頭8.5%,增產蒜薹4.9%。兩種調理劑相比較,蒙脫石效果好于麥飯石。
關鍵詞:土壤調理劑;麥飯石;蒙脫石;大蒜;生長發育;產量
中圖分類號:S633.401:S156.2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3)10-0101-03
山東金鄉是全國著名的大蒜之鄉,由于土壤連續多年的淺耕種以及長期大量使用化學肥料,因重茬造成的病害呈逐年加重趨勢,土壤板結嚴重、質量退化,嚴重影響了大蒜的產量和品質。土壤調理劑具有打破土壤板結、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提高肥效、促進作物生長的作用。本試驗通過兩種天然礦物類調理劑(麥飯石和蒙脫石)對連續種植大蒜20年的土壤調節效果進行研究,探討土壤調理劑對大蒜生長發育和產量的影響,以期為土壤調理劑在大蒜栽培上的應用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供試作物為金鄉雜交蒜。供試土壤調理劑為麥飯石、蒙脫石;蒙脫石為酸性調理劑,pH值為4.9;麥飯石為堿性調理劑,pH值為9.38,供試土壤為連續20年以上種植大蒜的土地,基本理化性狀見表1。
1.2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3個處理,處理1:對照區;處理2:麥飯石;處理3:蒙脫石。兩種調理劑用量均為1 500 kg/hm2。隨機區組排列,重復3次,小區面積為20 m2。各處理間留約0.5 m寬的隔離帶。播種前將復合肥及有機肥均勻撒入各試驗小區,復合肥(N∶P2O5∶K2O為15∶15∶15)用量為1 500 kg/hm2,有機肥750 kg/hm2。
1.3 試驗管理
試驗在山東金鄉安樓村進行。2011年10月5日將土壤調理劑均勻地撒于處理區地表, 然后用旋耕犁翻混于土層深5 cm處。大蒜10月6日播種,行株距為18 cm×16 cm,播種深度為5~6 cm。澆水后覆蓋地膜,其他管理同當地農民習慣。
1.4 測試項目及方法
蒜苗株高的測定用直尺,葉面積用LT-3000型葉面積測定儀測定,莖粗的測定用游標卡尺。2012年3月16日測一次蒜苗株高、葉面積、莖粗、葉片數,隨機固定10株測定。株高的測定從根莖部到生長點為基準,莖粗以第一真葉下為莖粗基準。2012年4月15日再測一次。2012年3月6日測定蒜薹產量,5月20日收獲蒜頭,按小區單收、單放,記載各小區蒜頭產量。隨機抽取各小區蒜頭數,記載單蒜頭重。
2 結果與分析
2.1 兩種土壤調理劑對大蒜生長發育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3月16日測得數據,蒙脫石和麥飯石處理的株高分別比對照提高7.2%和4.5%,莖粗分別比對照提高3.8%和3.0%。4月15日則只有蒙脫石處理的株高和莖粗比對照增加4.6%和5.3%。兩次測得數據顯示,施用調理劑小區葉面積和葉片數均比對照增加,其中蒙脫石處理增加明顯。說明土壤調理劑對大蒜的生長有一定促進效果。
2.2 兩種土壤調理劑對大蒜抗病性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蒙脫石、麥飯石兩種處理的大蒜葉枯病發病率分別比對照低75.0%、41.7%,表明兩種調理劑均能減輕大蒜病害的發生。
2.3 兩種土壤調理劑對平均單頭蒜重的影響
從圖1可以看出,蒙脫石處理可使平均單頭蒜重增加4.2 g,麥飯石增加2.2 g,說明施用土壤調理劑能增加平均單頭蒜重。
3 結論與討論
3.1 施用兩種土壤調理劑均可增加大蒜的株高、莖粗、葉片數和葉面積,可降低大蒜葉枯病的發生,對改善大蒜生長期的生長狀況起到一定作用。
3.2 兩種土壤調理劑均能提高蒜薹產量及蒜頭單重,從而提高大蒜產量。調理劑蒙脫石和麥飯石的蒜薹產量分別比對照增產19.0%和4.9%,蒜頭產量分別比對照增加11.0%和8.5%。
3.3 本試驗條件下,兩種調理劑相比較,蒙脫石效果好于麥飯石。
由于本試驗在大田條件下進行,影響因素較為復雜,土壤的緩沖性較大,加之施用時間短,兩種調理劑的最佳施用量、施用方式、施用效果,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 考 文 獻:
[1] 唐貞瀾,朱枝春,潘澤宗,等.不同配方施肥水平對大蒜的應用效果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08,19:37-38.
[2] 周廣錄,張學艷,田春雨,等.大蒜應用免深耕土壤調理劑試驗初報[J].天津農業科學,2010,16(4):109-110.
[3] 董克鋒,許美榮,張錫玉,等.保護地蔬菜土壤連作障礙的調控措施[J].長江蔬菜,2011,7:34-35.
[4] 劉愛華,徐保民,陳茬杰.不同配方施肥及微生物菌肥對大蒜重茬病防治效果[J].山東農業科學,2009,6:91-92.
[5] 劉紅耀.不同肥料配施對大蒜生長發育、品質和養分吸收的影響[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