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3年以來,汕頭市先后召開了全市七次老區專門工作會議,每次投入資金由幾千萬元、上億元到十多億元。這期間,通過各種渠道,總共籌集資金約35億元,其中市財政及有關部門投入資金約12.5億元,用于扶持老區生產建設項目約276宗。如果包括近期,潮陽區、潮南區發動鄉賢,開展認捐項目活動,其中反哺家鄉老區村、鎮建設項目的資金約10億元,則全市投入老區發展資金近50億元。
經過20年來的努力,汕頭市老區落后面貌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一是多方籌措資金,解決老區群眾最低生活保障和住房難、行路難、飲水難、上學難、看病難等民生問題;二是大力培育發展特色農業生產體系,增強老區“造血”功能;三是結合實施“雙到”扶貧開發,加快老區脫貧致富步伐。在各級黨委、政府加大投入和扶持下,全市革命老區生產條件有了很大的變化,鄉村的面貌和群眾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較大的提高。
汕頭市歷屆黨政領導對市老促會的工作非常關心、支持,每屆市委都分工一位副書記或常委,市政府一位副市長負責與市老促會聯系,加強領導。市老促會每年召開理事大會,市委、市政府都會派領導參加并作指示。每次市委新書記到任,當年都會出席市老促會理事大會并作指示,關心和支持老促會的工作。
汕頭市老促會根據不同時期的中心任務,緊緊圍繞老區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建設的發展這一主題,不斷深入開展調查研究,上“幫”下“促”,當好參謀助手。這幾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深入調查研究,提出新一輪扶持老區發展項目;二是善始善終,督促市第六次老區(山區)工作會議決定的扶持項目的掃尾工作和七次會議列入扶持項目的完成;三是結合新一輪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加快老區村村容村貌建設。
汕頭市老促會經過20多年來的實踐、探索,已形成了有自己特點的組織形式。市老促會的理事成員主要是由市和市局領導崗位退下來,對老區有著深厚感情和比較有工作經驗、身體較好的老同志組成。同時,還聘請與老區工作有密切關系的市政協一位副主席,市農業、財政、教育、交通、水利、衛生、民政、人社等10位在職的局主要領導兼任副會長或理事。市老促會自成立以來,每屆會長都由在職的市人大一位副主任兼任,現任市老促會三位常務副會長,都是從市人大常委會領導崗位退下來、曾擔任過會長的老同志。同時,還聘請一批德高望重的離退休老同志(其中5名是正廳級)擔任顧問。這樣的社團組織,有這么多的在職領導干部和離退休老同志加入,應該說是很有威望和感召力的。
經過多年的實踐,汕頭市老促會也逐步形成了一套工作制度和方式:一、健全會長會議制度,每月一般召開一次會長會議,凡重要事項,都由會長會議集體研究決定;二、做好會長分工負責制,既各負其責,又發揮集體智慧,形成工作合力;三、主動找事干,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老區調查研究,出謀獻策,爭取黨委、政府及各有關部門對老區工作的支持;同時,主動為老區人民說話,多辦實事、辦好事;四、擺正位置,一切工作立足于幫和促,只當參謀助手;五、注意加強學習,認真領會黨政領導的指示和上級老促會的指導精神,從本地的實際出發,開展工作,在工作中不斷加深對老促會的性質、任務、職能、作用的認識;六、注意在工作中不越權,不越位,努力在“促”字上做文章,選準“促”的重點、對象、環節、時效等;同時,注意加強“督”,對列入老區建設項目,老區專項資金使用,則配合有關部門,認真督辦檢查,在“督”中盡快見成效。七、與市老建辦密切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尊重,一方面借市老建辦的職權,參與其中;另一方面用老促會的聲望,配合督促,工作開展起來,顯得更加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