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近日報道,浙江省桐鄉市2012年起啟動黨員隊伍“凈化工程”,已有9名黨員被勸退,20名黨員被除名。該市黨組織規定,黨員不瞻養父母,不托養子女要除名。筆者發現類似的新聞已陸續有所報道,例如有的地方黨委規定,不孝敬父母的干部不得提拔,不能評為先進或年終考評不合格等等。這表明尊老孝順已日趨受到重視,從道德層面上升到具有約束力的黨員干部的行為準則。但是對黨員干部來說,什么是最大的孝順呢?不僅是對老人要物質上贍養,言語行動上關心體貼,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勤政廉潔的行為,使父母安心、放心,為他們帶來榮譽感和自豪感。
為此,筆者不禁聯想在報紙上看到的另一則新聞: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委原副書記肖作義被查出受賄100多萬元,他在談到受賄原因時說:“我3歲喪父,母親守寡將我撫養成人,我很想給母親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現在非常后悔……”
我國是個崇尚孝道的國家,千百年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一優良傳統美德代代相傳,成為維系家庭和睦與社會安定的紐帶。在干部選拔任用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原則的政治環境下,中國各地相繼掀起官員的孝道考核浪潮。這是一種可喜的現象。古語云,“百善孝為先”。孝道在古代就曾經被作為傳統的道德標準,來決定官員的晉升。今天我們“古為今用”也未嘗不可。但如今一些貪腐官員卻拿“孝道”當幌子,這是很值得我們提高警惕的。
其實,現在大多數老人并不一定要兒女做多么大的官、掙多么多的錢,更不需要吃什么山珍海味,他們最想要的就是家庭和睦、兒孫正派,有時間能常回家看看,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據說四川省交通廳原副廳長鄭道訪的母親每次見到兒子,都勉勵其“做清官不做貪官”。鄭道訪當著母親的面唯唯諾諾,但轉頭繼續以每天上萬元的速度收錢。事情敗露后,其母還領著自己的小孫女每天在街頭擺攤,想賺點錢把兒子貪的錢還上,贖清他的罪過。可她哪里知道,自己辛辛苦苦幾個月,根本填不滿兒子一天所貪的窟窿!湖南省郴州市委原副書記曾錦春,他80多歲的老母親得知兒子因腐敗犯罪被判處死刑后,眼睛都哭瞎了……真可謂“可憐天下父母心”!
從現實的角度來說,國家工作人員都有一份相對穩定的收入,退休后又可以享受醫療、養老等保障,按正常收入絕對可以盡孝道讓家中老人頤養天年,而如果貪贓枉法,到頭來鋃鐺入獄,一輩子都毀掉了,哪里還談得上盡孝呢?
筆者認為,從以上腐敗官員的經歷來看,當貪官就是最大的不孝。作為黨員干部,應遵守黨紀國法,按照廉政準則嚴格要求自己,只有做到清正廉潔,才能對得起黨和國家,對得起人民,對得起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