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多年前剛進入股市時,我們首先學的是預測:是漲是跌?何時何價?那時覺得預測好神圣,不僅充滿了刺激和挑戰,而且投資和操作的成敗也都要取決于預測的準確與否,因此沒日沒夜地鉆研各種預測術。由于那時懂得預測的人不多,眾人皆醉你獨醒,各種建立在自然規律和自然法則基礎上的預測方法常常能收到神奇效果。
投資與操作的困惑
但時間久了,學會分析預測的人多了,一些建立在自然規律和自然法則基礎上的分析預測法也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眾信不靈的境地。道理很簡單:假如所有的人都預測大盤將跌到或漲到某一點,那勢必就會有很多人采取提前行動。這些提前行動最終將產生兩種結果:一種是下跌動力和上漲動力本就不那么充沛,一部分人的提前行動就足以讓趨勢發生轉折。一種是下跌動力或上漲動力無法得到充分釋放,這種提前的止跌或提前的回檔恰恰會雪上加霜,使本來就沒有充分釋放的動力又獲得了新的補充,并使最終的目標價位和時間大大超過你的預測范圍,反而造成了投資與操作的困惑。
這種困惑曾經困擾過我好多年,直到某天從一些投資和交易大師身上獲得了啟發:原來,預測只是一種選項,一種備案。真正的投資和交易成功靠的不是預測,而是判斷和反應。于是就想到要建立一個判斷系統,繼而建立一個交易系統,讓三個系統協同起來,相輔相成。
在這三個系統中,起核心作用的應該是判斷系統。我們的操作是建立在判斷系統基礎上的,我們對市場的最新預測以及原有預測的修正與校正也要靠判斷系統來把關。就以5月底的2334點來說吧,盡管我們原先的預測系統指明這里會有調整,但并不清楚這波調整的性質,究竟是對2161點到2334點的修正,還是對1949點到2444點的延續修正,或者是一波創新低的調整,即使能夠從理論上得到,那也只是理論上的,理論上能夠成立而最終落空的案例舉不勝舉。
輕松解決預測難題
但借助判斷系統,我們可以很輕松地解決這一預測難題。首先,從2334點開始,到6月4日的2262點,日線上連續4新低,標志著該調整不是一般的回檔,而是一波趨勢性下跌。其次,從2161點到2334點,上漲的點數等于2444點到2161點下跌點數的0.61倍,而到6月7日的2205點,下跌點數已超過上漲點數的0.61倍,上升均衡被打破,標志著2334點的下跌至少是2444點下跌的C浪。其他還有動量指標的極度超賣等,無不可以讓我們修正或調整對后市的預測。
對2270點的下跌,我們已連續兩期預測調整的最低點位將在2028點附近。這一預測雖然在理論上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因為有多種方法可指向同一目標區,但再高的概率也不等于100%,我們同樣需要根據新的走勢情況來做出適當的修正,或提出新的選項。因為市場中永遠有一種看不見的結構,制約并影響著趨勢的運行方向和運行方式,這是混沌理論的核心之一。
這一次的修正來自于2270點到目前為止的調整方式。20年前,看張松齡先生的《股票操作學》,學到了幾種調整模式——軍艦型、帆船型等,凡重大的調整從來是以快速脫離頭部的方式開始的。兩年后看許沂光先生的《投機智慧》,里面有“重大的頂部從來是稍縱即逝的”一句話,使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以什么樣的方式開始調整,往往隱含著該調整力度的重要信息。
從這個角度看,2270點的調整無疑是一波強勢調整,而且強勢的程度很可能會超過我們原先的預計。
1、2270點的調整沒有出現過連續4新低的走勢,這一點和2334點、2444點有很大區別。
2、多年來,每一次漲勢結束后,大盤總會快速地脫離頭部然后再伺機反撲,而本次調整的那個高點似乎有一種磁力似地,吸引著大盤一次又一次地向上沖擊,雖然都無功而返,但人心思漲不思跌卻表現得分外明顯。一個市場如果形成了某種相對穩定的、會不斷重復的形態,那么,一旦這種形態發生了變化,也就意味著趨勢發生了變化。2270點的調整形態就是對以往調整形態的否定,這種否定也可作為熊市已經結束的進一步證據。
3、將2444點和2334點畫兩條線,一條根據最高價,一條根據收盤價,我們可以看到:2270點的調整其實在沖破了該下降趨勢線后發生的。而后的市場上下震蕩,該趨勢線或是成為下跌的中軸線,或是成為下跌的支撐線。用混沌理論來解釋,2444點和2334點的下降趨勢線就是一種“看不見的結構”,在影響并制約著大盤的運行方式。如此推演,2270點的調整幅度很可能會小于我們原先的預計,其最終的落點極有可能會明顯高于我們原先預計的2028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