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歐元對美元走出一波上行趨勢。歐元升值是否為歐洲經濟復蘇的信號?對此,專家分析,歐元升值是美國貨幣政策等外部因素導致的。如果歐元持續升值,不利于歐元區經濟復蘇。
貨幣表現強勢帶給經濟體的不都是“正能量”,這用來形容當前的歐元區尤為恰當。
自7月以來,歐元對美元已累計升值8%,10月28日更報出1.3808美元,為近兩年以來最高價位。
不過,業內普遍認為,此番歐元大漲更多是美國貨幣政策影響等外部因素“作祟”,如果后期歐元持續“生猛”,反而會打壓歐洲經濟疲軟的復蘇勢頭。至少現階段對歐元區而言,歐元升值不是好事。
本應貶值
“依據目前歐元區經濟態勢以及市場情況,歐元本應貶值,因為歐洲經濟基本面根本不支持歐元上行。”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在接受《金融理財》采訪時表示。
她認為,歐元區當下失業率逼近歷史高位,二季度表現一度亮眼的制造業指數10月也意外放緩。尚未正式進入復蘇通道的歐元區經濟,完全沒有力量支撐目前外匯市場上歐元的搶眼表現。
歐盟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7月和8月歐元區失業率持平為12.0%,是2012年12月以來最低水平;同時,根據Markit公布的數據,歐元區采購經理人指數(PMI)10月份降至51.5,弱于預期。
而之前作為支撐歐元區經濟開始復蘇的重要理由,歐元區二季度GDP實現0.3%的增長也只是“環比增長”,同比歐元區二季度GDP修正值仍萎縮0.5%。
因此,譚雅玲判斷,當前歐元升值更多是技術與策略的應用,并非歐元區經濟和政策的選擇。
重創經濟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歐洲部副研究員姚鈴擔心,歐元區原本脆弱的復蘇勢頭會遭歐元升值的打壓。
在姚鈴看來,一旦歐元升值趨勢維持3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會削弱歐元區出口競爭力,將進一步暴露出歐洲南北地區差異,那些提高價格和削減成本空間小于德國大型出口企業的南歐企業會受到沖擊。
姚鈴指出,債務危機前,對經濟增長依靠區域內巨大內需市場而非外部出口的歐元區而言,歐元升值帶來的競爭力削弱不足為懼。但債務危機后,區內市場消化能力萎縮嚴重,出口成為危機下帶動歐元區經濟增長的少數亮點之一。歐元升值帶來的陣痛足以讓歐元區過去一年在擺脫債務危機方面取得的成果毀于一旦。
對此,葡萄牙紡織和服裝協會負責人PauloVaz深有體會。他直言,歐元的任何一輪上漲對本國出口企業來說都是噩夢。他解釋道,紡織業占葡萄牙出口比重為9%,在歐元區需求疲軟的大環境下,該協會的很多會員公司正在歐元區以外的地區尋求商機。
談到歐元升值會拉低通貨膨脹率,姚鈴稱,一是當下歐元區的通脹率僅為歐洲央行制定2%中期通脹目標的一半;二是通脹率下降的預期極可能令消費者遲遲不愿消費。
束手無策
更值得關注的是,面對歐元升值或將給歐元區脆弱經濟帶來的種種危害,歐央行很可能“束手無策”。
盡管歐洲央行官員一再宣稱他們有遏制歐元漲勢的工具,但姚鈴認為,債務危機以來,歐元區關鍵利率一直處于0.5%的歷史低位,很難再有下調空間,何況維持自身低利率并不能控制他國不向本國經濟注入資金,令本幣貶值進而被動促進歐元升值。
譚雅玲也認為,歐元區財政“各自為政”的現實會使得各國在歐元匯率上很難達成共識、統一行動。另外,歐盟條約亦規定歐洲央行不能為成員國政府融資。“基于這個情勢,我很擔心歐元匯率將脫離歐元區掌控,任由市場游資予取予求。”
而姚鈴建議,或許歐央行可以考慮向金融機構、市場注入貸款來控制歐元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