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宗商品投資者首先嗅到了利益的味道,從敘利亞危機初露端倪至今,原油價格猶如坐上了“過山車”。這也讓一些投資者比較迷茫,入市還是觀望,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最大問題。
中國農業大學期貨與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員錢駿從歷史上戰爭爆發時大宗商品的表現,分析了敘利亞危機對大宗商品的影響。
“戰爭對大宗商品的影響,主要來自供給削減和需求增加這兩個方面。以原油為例,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中東戰爭由于原油供給的大幅削減,導致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其原因主要是供給削減。第一次和第二次海灣戰爭,原油價格也出現上漲。其既有供給削減的因素,也有需求增加的因素。其中,第二次海灣戰爭期間,原油價格漲幅遠大于第一次海灣戰爭,其原因主要由于美國出兵占領伊拉克,導致美國財政支出大幅上升,即需求增加的因素更強。”
就目前形勢來看,美國對于是否對敘利亞采取軍事打擊十分猶豫,更不希望因為敘利亞戰爭導致財政赤字大量增加。由此可見,即便敘利亞戰爭爆發,對原油的供給和需求影響都很小。大宗商品價格的短期上漲源于投資者的心理預期,沒有確實的經濟層面的支持。
錢駿根據自己的分析,為投資者支了招:本輪行情偏于脈沖式。追漲極易被套。觀望并等待宏觀經濟層面的經濟變化,而后決策為宜。
隨著敘利亞局勢的緩和,此番原油上漲已近尾聲,但伴隨市場輪動和敘利亞局勢的變化,玩家們更想抓住下一次波段操作的機會。
“現代戰爭對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主要涉及供給與需求。其中,美歐對戰爭的參與程度十分關鍵。如果美歐不參與戰爭或者僅以‘外科手術式’進行打擊,投資者要更多地關注戰爭區域的商品供給。如果美歐不但參戰還出兵占領,參戰國的財政支出將會明顯增加,并通過外溢效應帶動全球的需求增加。屆時,對全球的大宗商品來說幾乎都是利好。”錢駿說。
有著20年經驗的職業投資人陳維君認為,要從大宗商品的周期來宏觀考慮問題。戰爭不會從根本上影響大宗商品的運行周期。不管最終結果怎么樣,大宗商品仍然以經濟作為主要支撐,雖然在運行過程中,受到戰爭影響,但還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大宗商品的運行周期。
敘利亞危機對原油的影響是長期的,原油的價格前期已經上漲,而且已經到達一個高位。如果四季度回調,投資者屆時可以介入,但目前不要追高。在接受《金融理財》記者采訪時,銀河期貨能源化工首席分析師陳朝澤表示。
小貼士
敘利亞戰局牽動全球原油神經
對敘利亞采取軍事行動可能會影響到西方國家試圖迫使伊朗政府放棄核武器項目的努力。對伊朗的制裁已經導致該國的石油出口在過去兩年內減半,不過目前伊朗每天還是向亞洲市場以及土耳其出口約100萬桶原油。一旦美國對敘利亞動手,在伊朗核問題上取得快速進展將會更加困難。
作為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第二大出口國,伊拉克的安全狀況也因為敘利亞的原因而明顯惡化。敘利亞戰爭可能使得包括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在內的石油生產大國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使對峙局面更加復雜的還包括其他大國的參與,包括主要產油國俄羅斯對阿薩德政府的立場。
敘利亞局勢可能對從伊拉克和阿塞拜疆向外的原油出口形成威脅,伊斯肯德倫灣距離敘利亞只有幾英里,這是伊拉克和阿塞拜疆主要的原油出口路線。據估算,通過伊斯肯德倫灣出口的原油每天有120萬桶,占全球供應的1%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