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身高2.16米,體重超過一百四十五公斤的龐然大物,奧尼爾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容易辨認的人了。在小的時候,因為這個龐大的身軀,他被冠上了各種各樣的外號:大腳怪、野人、怪物沙克和大猩猩沙克等等。或許換做其他人,這些明顯帶有貶義和歧視的稱謂會讓一個人怒不可遏或者是性格孤僻,但是奧尼爾卻恰恰相反,他懂得如何自嘲,如何與這些嘲笑共存。這也許就是奧尼爾的人生哲學,一個懂得自我欣賞,以及讓別人也懂得如何欣賞自己的哲學。

演講開始之前
奧尼爾頗具風度的向南方衛理公會大學的會議廳走著,他需要向在這里等待他的幽默學者和觀眾展示一下他怎樣得到博士學位的。到門前的時候不出意外的一頭撞到了門框上,會議室里一片笑聲。事實上,這沒什么好笑的,只不過是個意外而已,但卻讓會議廳里笑聲不停。我們不妨換個思路,如果剛才撞到頭的是“天鉤”賈巴爾,還會有如此“笑果”嗎?這可能只有奧尼爾知道答案。他就是希望大家笑,試想,他一生走過的低門梁應該數不勝數,進門之前先低下頭應該早就已經形成條件反射了,可是他還是一頭撞了上去,因為這就是他想要的。
這個場合正適合奧尼爾做些耍寶的事情:第三屆東北德克薩斯幽默研究大會,每年一次,參加的都是幽默界大名鼎鼎的學者。奧尼爾在這里的身份也不是籃球運動員或者是TNT的籃球評論員,而是領導方面的專家,奧尼爾博士。之前奧尼爾為了得到邁阿密巴里大學的博士學位而完了一項關于“領導形式中幽默和侵略的二元性”的項目。這個項目沒有學術論文,所以沒人知道用什么方法來分析奧尼爾在這個項目里的工作成果,就像他之前所從事的像出專輯、玩游戲、真人秀、綜合格斗、當警察和演戲等那些“課外活動”一樣,找不到證據去證明他到底做的怎么樣,所以,在這個鑲著木板的大廳里,奧尼爾需要自己向人們講述,他都學到了哪些幽默的要領。
在奧尼爾19年的NBA生涯里,他是個喜歡在媒體面前耍寶的人、一個讓人分心的小丑、對文化毫無感覺的惡棍,當然,他的確是“有史以來最有趣的胖子”。即便是在退役之后,他仍舊操持著自己的“喜劇帝國”,這其中包括“All-Star Comedy Jam Tour”、Youtube上的“Comedy Shaq”,還有TNT電視臺的In sidezhe NBA里笨拙的表演。說到這,或許有一個問題值得考慮,奧尼爾的幽默感是他最寶貴的資產,還是他最大的敵人呢?

這才是哲學的真諦
奧尼爾說:“我媽很久以前就跟我說過:‘如果你的幽默不能讓你賺大錢,那么就會給你帶來大麻煩。’”現在輪到他講述幽默感對于他來說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了,奧尼爾的四周都已經安靜下來了。然而,此時這個自稱“大莎士比亞”和“大引用家”的大家伙卻看起來少了往日的喜感,表情憂郁的他對于被人對自己的幽默感刨根問底感到很緊張。奧尼爾平靜地說:“幽默讓人能夠放心地接近我,我有7尺高,350磅重。我覺得能讓小孩子喜歡我的唯一方式就是幽默感。我的幽默感讓他們能夠無視我的怪物般的7尺身材。”顯然,在小時候奧尼爾就懂得這個方法,在他2011年與杰基·馬克木蘭共同完成的自傳中就提到過,奧尼爾寫道:“我對我的個頭很有自知之明,嘻嘻哈哈是我知道的唯一一種適應方法。”在奧尼爾的理念里,巨人分為兩種:恐怖的巨人和可愛的巨人。而且,他也知道,他只有選擇后者才能讓大家喜歡上他。
在奧尼爾的球員生涯里,“可愛的巨人”這個形象經常會出現:2009年全明星和假面舞團的合作,告訴了我們什么叫做沙克主義,他會嘲弄媒體,“我已經厭倦了聽到錢、錢、錢,還有錢了。我只想打球,喝百事,穿銳步”。奧尼爾對這些的解釋是,完全是為了當最大舞臺上的明星。“有次我請求我爸爸帶我去看場比賽,但我們錢不夠。于是我們靠乞討得到了幾塊錢,而且他把未來幾天準備用在食物和生活用品上的錢都給我用了。所以,如果我讓一個父親付出了所有的錢,來帶她兒子、女兒和全家人來看比賽,那么我得給他們好好表演一番。我要給他們看點力量,而且得做點有趣的。”
當然,奧尼爾的搞笑也并不僅僅是表現在對得起觀眾的票錢這樣浮于表面。他在湖人隊的隊友,也是他的好朋友布萊恩·肖指出,奧尼爾一直都是這樣,即便當時沒有粉絲和相機也是這樣。肖說:“我覺得這是自然流露,他的幽默無處不在。從小學生到你能看到的最聰明的喜劇大師,他的幽默感應有盡有。”有這樣一個故事:肖如果幾天不理發,他就像美劇《一家子》里的喬治·杰弗森一樣,頂上是光的,兩邊和背后的五點鐘方向都有影子。有一次,球隊聚集在球場上準備開始訓練時,奧尼爾幾乎一絲不掛地從更衣室里走了出來,身上只穿著鞋和襪子,頭上還圍著一條毛巾。就在大家正要發出大笑的時候,奧尼爾摘下了這個毛巾,露出了和肖一模一樣的發型。肖說:“即使你想過做某些瘋狂的事情,比如這個,我也不知道你有沒有種去真做這個,但他就會的,毫無疑問。而且這還只是一個稍顯不雅的,別的我不能多說了。”
幽默的領導力
奧尼爾說,他的惡作劇都是經過細致考慮的,在球隊里,所有的惡作劇都是為了帶動和激勵隊友的。說起這些,很容易讓我們想起當年在湖人隊與科比·布萊恩特之間的緊張關系,這有可能是奧尼爾最不愿意提起的往事了。“科比就是那種人,就像一個學生,你知道他很聰明,但是他還不夠勤奮,”奧尼爾用一種教授的語氣說,“所以你得做點什么讓他勤奮起來,比如給他一個A -,這樣他就會生氣,于是他就會回來‘啊’地叫個不停。”說到這,奧尼爾像怪獸電影里的反派角色一樣突然從沙發上站起來,“然后他就能給你更多,所以作為一個領袖,我一直在刺激科比。因為我知道這能讓科比興奮起來。許多人都不知道我在做這些,當然,菲爾知道,所以他從不干涉。”
可能用幽默來展現領導力,這看起來本身就風馬牛不相及,可是奧尼爾做到了,他說:“在現實生活中,我的態度是70%幽默,30%嚴肅。在球場上相反,90%嚴肅,10%幽默。在領導的時候,你有很多次得做出決定:注重關系,還是注重完成任務。”然后他又一次提到了和科比之間的事情,“我一直注重的是贏得總冠軍這個任務。如果你注重完成任務,那么關系就成為次要的。”

幽默不是轉身后的小勾手
在球隊之中所呈現出的幽默感都是有計劃有預謀的,但是這不代表奧尼爾所有的幽默都能如此嫻熟完美,他把玩笑開得過火,就像他的罰球一樣偏、玩脫了的事情也不少,比如他跟記者說:“告訴姚明,ching chong yang,wah,ahso。”這段話我們不知道他的具體意思是什么,但是卻是嘲笑歧視華人時經常用的。雖然后來奧尼爾說他只是開玩笑而已,但所引起的軒然大波卻讓他最終不得不道歉。還有他說唐·尼爾森帶領的小牛隊就像一群女人打球,結果卻激怒了女籃教練協會,而奧尼爾對那件事的解釋是:“我原來想用那個B開頭的詞(bitch),但是有小孩子在看。”
是的,奧尼爾的確也有很多時候的玩笑很差勁,但是這些仍然是他享受NBA之后人生的原因。他說:“因為我幽默可愛,所以我在這個超級巨星的環境里仍然很受歡迎。”如果,奧尼爾只是一個矜矜業業打球的大個子,他在商業上和媒體的活動中很難有什么吸引力。在他退役之后TNT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會把他招進In side the NBA賽后節目的。奧尼爾說:“我覺得他們招我就是讓我灌輸幽默的,我有時進來的時候想來點嚴肅的,然后制片人就會對我怒不可遏。他們可不想讓我干這個。‘讓主持人約翰遜來干這個,我們想讓你來點有趣的。’”
其實多數時候我們能看到的奧尼爾,都是展示無心幽默的他,事實上,多數他所謂計劃好的幽默都不是很成功。Nike Talk論壇上有一個題目為“沙克讓In side the NBA不能看了”的帖子,回復量超過了十頁。“周六晚在線”節目也諷刺了奧尼爾,甚至包括他在In side the NBA的同事查爾斯·巴克利也在節目中嘲弄加模仿了他陰沉且含糊不清的表演。The Onion還有一篇文章,題目叫做《沙克的整個In side the NBA時間都是在分析他的手》。

對于這些,奧尼爾自己總結道:“沙奎爾·奧尼爾的品牌就是幽默,我們一直都在我品牌的控制下。”可是,事實上并非如此,之前的奧尼爾代表不了幽默,幽默也沒有完全被他掌握在手中。畢竟這個自以為是的“開心果”沒能讓幽默感使人們忘記他故意找球員的茬,和教練之間的沖突,離開球隊都是因為矛盾深重而不歡而散。或許這些都在引申一個問題,所謂幽默感對于奧尼爾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他的確靠著幽默贏得了其他人的喜歡,但這也妨礙了他在球場上的潛力。菲爾·杰克遜這樣評價奧尼爾:“他是一個可以,而且應該連續十個賽季拿到MVP的球員。”但總是忙于耍寶,總是妄圖控制他的幽默,卻恰恰導致了他成為幽默的俘虜。
幽默代言人
SMU傳媒教授、東北德克薩斯幽默研究大會組織者之一歐文·林奇說,他在研究奧尼爾的幽默時找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其實奧尼爾的課題所涉及的領域,再加上沒有出版任何論文,這就足以讓媒體口誅筆伐了。比如,南佛羅里達太陽哨兵報這樣寫道:“奧尼爾最后的項目,聽起來可能就像他在In side the NBA草草拼湊的段子一樣。現在也許他只能拿到‘在電視上講話’這個學位。”
但是,林奇認為,奧尼爾在這個會場的演講可以讓所有懷疑者閉嘴:“我可以給他一個進入學術界的舞臺,他在那可以以一個學者的身份展示他自己和他的工作。”如果這次的演講真的很順利,那么在場的這些幽默學者或許終于找到了一個完美的發言人了。奧尼爾對此也很認可,畢竟他的出場費可以讓很多人破產。
這才有了自稱“大亞里士多德”的人和世界一流的幽默學者面對面交談的機會。其實在會議開始前幾分鐘,奧尼爾就已經到了會議廳,當他出現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一群穿著得體的年輕人就像參加婚禮彩排一些樣圍住了奧尼爾,爭先恐后地和他握手。甚至在外面的人行道上,也有很多人感到驚訝,到處都是朝向奧尼爾的手機攝像頭。而學校在給奧尼爾做的安保安排也著實是一出喜劇,所有安保人員中有一位身材嬌小的女警官,于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可以用龐大來形容的男性,在一個只有他一半尺寸的女性保護下,在德克薩斯散步。盡管場面夸張,但奧尼爾并沒顯出什么尷尬,一直保持著微笑,向所有人揮著手,面對大伙的玩笑也會干笑幾聲,還不時地與自己的“小不點”保鏢開開玩笑。也許能做到這點的只有奧尼爾了,這樣一個大個子,任何人見一面都不會忘記,可是,他卻能從容地面對這些。
奧尼爾一直都在用微笑展示著幽默,于是他的NBA生涯被貼上了惡作劇和搞笑段子的標簽,而退役之后,這仍舊沒有改變,即便他不想搞笑,也要強迫自己在節目中滑稽一些。就像他走進會議廳時故意撞了腦袋一樣,這就是生活的選擇:要么遠離關注,要么與笑話共存。
六分鐘之后,奧尼爾結束了演講,到了觀眾的提問時間,不過其中很多是事先就已經準備好的“溫和問題”。但是奧尼爾不會讓場面冷清,演講的最后,他就像拎著一個悲傷少女一樣拎起了大會的組織者歐文·林奇,觀眾席立刻又響起了叫喊聲和掌聲。奧尼爾在巴里大學的博士學位不是笑話,而是真材實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