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與他相遇,是在他大學入學前的暑假,當時我們在校園里打一些即興的比賽。我們都對他有所耳聞,但我來自紐約,而他看起來則是一個來自北卡,瘦骨嶙峋的鄉巴佬。
薩姆·帕金斯,北卡隊友
當人們問我,在我剛剛把邁克爾招入麾下的時候,有沒有預見到他將成為一個名人堂成員,我笑著否認,但他當時確實是一個進步神速的球員……當然,他大一的時候就帶領我們戰勝了喬治城大學奪得冠軍,但直到若干年后經過刻苦的針對性訓練,他才終于成為一個自信的射手。毫無疑問,讓他成為一名偉大球員的眾多的特質里,好勝心無疑是其中之一。
迪恩·史密斯,北卡主帥
最近被提及當年宣布探花秀的時候,我只是輕描淡寫的說道:“芝加哥公牛隊選擇了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的邁克爾·喬丹。”僅此而已,真是讓人丟臉。知不知道日后的他會成為多么耀眼的明星嗎?完全沒有概念。
大衛·斯特恩, NBA總裁
當邁克爾·喬丹第一次披上公牛戰袍的時候,他實際上還是“默默無聞”的。噢,當然,他還是有些炫耀的資本:北卡第一隊,NCAA冠軍隊成員,1984年美國奧運冠軍隊首發。一切都這么光鮮亮麗。但他還不是日后的他,他還不能讓地球上任何一個人說出Micheal這個英文最爛俗的名字時就聯想起他的模樣。事實上,當這個21歲小伙子第一次降落到芝加哥O’Hare機場時,甚至沒有一個人去接他。一個豪華車司機,瘋狂的體育迷喬治·科勒看到喬丹在找出租車,于是載了他一程。
里克·泰蘭德, 芝加哥論壇報專欄作者
我眼中的喬丹是一個能在背靠背的比賽中保持超高水準的球員。在尼克斯與威爾特·弗雷澤和厄爾·門羅同為隊友時我見識過,他們有時可以毫無顧忌的取分。但邁克爾讓我眼界大開:每場比賽都可以如此。
菲爾·杰克遜, 公牛主帥
盡管這個系列賽理所當然的沒有湖人的事,我當時還是被報社派去報道公牛和凱爾特人的較量。“飛人”回來了,之前因為傷到了左腳一塊小骨頭(一塊腳外側的跗骨)他整個賽季只打了18場比賽。沒有了他,賽季最后
公牛來了一個慘淡的30勝52負。但讓人抓狂的是,他們進了季后賽。只不過要做客北岸花園球場,凱爾特人40勝1負的黃金主場。球隊老板杰里·勞斯多夫拿不定主意是否讓喬丹隨隊。我還記得:一個醫生警告喬丹,此刻復出,他將有10%的概率再次發生骨折。勞斯多夫拿比喻強調這一點:“如果你頭痛,而一瓶阿司匹林中十分之一是毒藥,你還會吃它嗎?”喬丹笑道他的頭不疼。
麥克·唐尼,洛杉磯時報專欄作者
在1992年“夢之隊”中時,那個毛頭小子突然變得生猛強悍起來了,眼中只有領域和自我。邁克爾的領域。邁克爾的自我。喬丹控制比賽,每一次都是自己帶球攻擊籃筐,在防守端騷擾“魔術師”,切斷對方傳球線路準備斷球,搶籃板,對對手和隊友喊叫,對自己也異常苛刻。又一次他連續得了至少12分。當裁判給了“魔術師”那隊一個不利的判罰時,約翰遜火了,大叫:“這算什么,芝加哥的主場嗎?所有哨子都要對我們吹嗎?”“讓我告訴你。”喬丹沖著他吼回去,“現在是1992年了,不再是80年代了。”
大衛·哈伯斯塔姆,新聞記者
對他而言,這是一段特殊的時期,未來的迷茫困惑與過去的榮譽輝煌并存。作為一個棒球隊員所遭到的冷遇與作為一個前籃球明星所受到的追捧并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適應。我認為喬丹處理得很好。我以為喬丹一開始就體會到其中的難處。他偶爾也表示過:“我是球隊的替補,我很清楚這一點。”但當他希望自己能做的更好的時候,問題就擺在我面前了。我從不認為他是為了任何錯誤的或者不單純的理由選擇這條路。他的表現越來越好。但坦白地說,除非他愿意打上三年,你都不能對他說你進入狀態了。我了解這一點:如果你對他搖頭,他會做到讓你點頭為止。
特里·弗蘭克納,
白襪隊伯明翰次級聯賽隊的老板
那些沒有看過巴比·魯斯在Wrigley球場的本壘打表演或者沒有親眼看過在緬因州劉易斯頓,拳王阿里用鬼魅般的擊打蹂躪索尼·里斯頓的,或許未必相信這些時刻的發生。但那些在三角洲球館見證那個夜晚的人,對這些奇跡卻深信不疑。
伯尼林西科姆, 芝加哥論壇報專欄作者
在華盛頓的第一個賽季,因為膝傷只打了60場比賽,場均22.9分、5.7個籃板球和5.2次助攻的數據雖然遜于他往日的輝煌,但對于任何人來說,也是相當難以企及的。接下來最后的兩個賽季,盡管其中他讀過了40歲的生日,他以全勤的記錄拿下場均20分、6.1個籃板球和3.8次助攻的球據。盡管兩次都沒有把奇才帶入季后賽,他的表現都無愧于他上帝的身份。惟一不足的也就是他管理層的表現了。
克里斯·布羅薩德, ESPN雜志資深撰稿人
如果每次有人提到“下一個邁克爾·喬丹”你都會賺到1美元的話,你就已經擁有了毛伊島和迪拜,用現金買下空軍一號,并且用剩余的財富鄙視比爾·蓋茨……格雷格·邁納、安芬尼·哈達威、杰里·斯塔克豪斯、文斯·卡特、格蘭特·希爾、特雷西·麥克格雷迪這些名字已經沒有意義了。勒布朗或許還有機會,科比雖然也能主導比賽,但不可能打出喬丹的籃球了。這當然不是科比的過錯。沒有人能夠企及喬丹的位子。
基恩·沃奇霍夫斯基, ESPN雜志資深撰稿人
這名球員占據了他這項體育運動幾乎所有的基本統計數據的前列,這在任何職業體育史上都是前無古人的;他所率領的球隊主導了常規賽和季后賽;他把這項運動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來沒有喬丹還是張伯倫的爭論;我所聽到的惟一爭論時在喬丹和魯斯(籃球和棒球)之間。
史蒂夫·希爾特, Elias Sports Bureau執行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