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是學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每位教師都肩負著樹徳育人的神圣職責,而班主任就是這支育人大軍中的主將。可以說德育工作的成效性的大小取決于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投入大小,它包括知識、經驗的投入,時間、情感的投入,工作方法、方式的不斷學習和不斷改進,也取決于班主任是否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在學校的德育管理中,班主任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班主任既是學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執行者又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管理者。當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停止時,則班集體的德育工作就會有聲有色,生動而富有成效,就會對學校的其它工作產生極大的良性的推動作用,反之,會使學校德育工作陷于被動的局面,影響學校的其它工作的正常開展。
要提升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主將作用,必須做到:
1 正確認識班主任在學校德育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班主任是班集體建設的直接領導者,是班集體建設中的管理者和組織者。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與學生接觸時間最多,直接參與學生活動和引導、干預學生最多,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程度最高。一個稱職的班主任他能熟悉班內每一位學生的情況:學生的個性特征,學生的生活與學習能力,學生的思想與情感的發展狀況,… 等等,班主任由于工作關系所形成的德育影響效力在學校工作中是其他人員所很少能具有的。所以說,如果把學校教職工看成一支育人大軍,則班主任就是這支大軍中的主將。學校要在德育管理中真正取得實效,必須發揮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主將作用。
2 重視對班主任的培養。
一個合格的教師不一定就是一個合格的班主任。從一名合格的教師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再到成為一名優秀班主任的過程,就是一個教師的角色意識不斷轉換,情感及社會價值觀不斷豐富和完善,工作方式和工作態度的不斷提高,育人理念不斷更新和發展的過程,是一個教師經歷一個自我重塑的過程。作為學校要培養和打造一支精良的育人隊伍,必須要有意識的、有計劃的引導教師去完成這個自我完善和自我重塑的過程。
3 加強對班主任的管理。
班主任管理是學校管理中的重點之一。抓住了班主任管理也就抓住了學校德育管理的關鍵。學校在制定學年計劃時,有必要把這項工作納入校長親自管理的幾個重要工作之中,以突出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對班主任的管理學校應有長期的工作計劃和短期的工作目標,以及相應的管理措施。計劃使得管理有序,目標使得管理能做到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要使班主任真正成為德育管理的主將,對其本身及其行為的管理要切忌形式主義 ,切忌“口號”管理。必須有科學的計劃和現實的目標以及切合實際的工作措施。
一般講班主任的管理應和班主任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因為二者雖有區別,但也有必然的內在聯系。培養是為提高自身工作素質和工作能力,是為管理服務的,而管理卻能用制度、獎懲等形式引導和驅動班主任去努力提高自己,達到培養的目標。但是培養不能替代管理。管理重制度、重措施、重獎懲、重約束、重實效、重階段性和工作的達成度,管理重平時的考核、考懃和工作紀律。是以制度為手段來完成工作目標。
4 充分發揮激勵在班主任管理中的作用
在學校德育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以及在德育思考中對班內、校內學生思想動態、行為傾向的超前把握和前瞻性預計及其在行動中的積極干預和引導,會對整個德育工作帶來非常有利的局面,會使班內、校內呈現出良好的德育氛圍和正確的輿論導向。班主任在積極協調和處理班集體成員之間的各種心理沖突、認識偏差,在積極疏導學生因生理、心理變化和逐漸成熟所必然帶來的種種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困惑和障礙時,無疑會消耗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勞心費力”和“精疲力竭”無疑是許多優秀班主任的真實寫照。在班主任超負荷的工作時,學校應該看到和思考,是什么在激勵和支撐著班主任在孜孜不倦地工作。
學校在評價班主任的工作時不能不反思作為管理者自己在班主任的激勵上所做的工作。管理作為一種制度要真正變成現實的業績和成果,必須為被管理者內化吸收,只有當要求成為被管理者的內在需求時,管理才會真正盡現其最大效益。而科學適當的激勵措施會促使制度轉化為自我需要,會把約束變為動力。班主任在長期的工作中尤其需要學校科學合理適當的激勵。班主任在工作中有渴望獲得認可、獲得同事尊重、希望成功…等的心理需求是激勵的基本出發點。
在學校工作中如何調動班主任的育人才能、組織管理才能,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和教育內容的不斷更新,會不斷的注入新的內容,但培養和管理始終是其最本質的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