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謂提高課堂實效性,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蓮囊韵聨讉€方面來操作:高效利用時間,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大膽質疑,引導學生;轉變教學行為,引導學生探索;加強學法指導,提高課堂效率;加強講練結合,落實學習目標。
【關鍵詞】高效激趣 質疑創新 引導探索 指導學法 講練結合
提高課堂實效性,實現有效課堂、高效課堂是我們教師時刻想實現的目標。所謂提高課堂實效性,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課堂40分鐘內要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率。作為一名長期從事一線教學工作的普通教師,在此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一點自己的拙見。
1 高效語文課堂要高效利用時間,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它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所學知識一旦產生興趣,就會產生一種對知識的好奇與渴望,就想探究其奧秘,就會主動、積極、執著地去探索。這樣你的課堂才有可能是高效的課堂。那么如何利用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1 教師以飽滿的激情感染學生。教師應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課過程當中,讓教師的情感與授課內容同興奮、同疑問、同激昂、同探求。充分利用自己的形體語言來配合授課內容,并且要把學生的情緒也引入教師的激情當中。如:學習《一面》一文,讓學生朗讀文章最后一部分時,教師先渲染氣氛,再和學生齊讀,以自己富有激情的朗讀,引領學生,讓學生和老師同興奮、同疑問、同激昂、同探求,從而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2 教師以精心的導入喚起興趣。導語是一堂課的切入點。精心設計課堂導語,先聲奪人,可以喚起學生強烈的“樂知”、“樂學”的欲望。設計優美生動的導語,創設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美的情境,叩開學生的心靈,是很重要的,可使學生或悄然動容,或神思飛越,或躍躍欲試,或期待盼望,從而很快進入“共振”的境界。如:學習《凡爾賽宮》一課,導入時課件出示有關凡爾賽宮的圖片,讓學生初步感知凡爾賽宮的氣勢磅礴、金碧輝煌,進而產生走進文本的欲望,達到一種“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2 高效語文課堂要鼓勵大膽質疑,引導學生創新。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無數事實證明,\"問\"是培養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切入口。有人說,學習的過程是從\"無疑\"到\"有疑\"再到\"無疑\"的過程。只有學生有了疑問,才會產生探究的興趣。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即培養質疑問難能力。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發言,讓學生在探究中尋找答案,這一過程中,教師適當做以點撥和補充,這與老師將現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給學生,效果會截然相反。
3 高效語文課堂要轉變教學行為,引導學生探索。
教師應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把教學看成學生通過探究性活動主動建構學習的過程。改變教師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行為,樹立以活動促發展的教學觀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養學生自覺、自律、自主學習的能力。 如:學習《一面》一課時,教師提問;你看了題目有什么疑問嗎?生1:誰和誰見了一面?生2:為什么見面?生3:在哪兒見了一面?生4:見面發生了什么事?……學生所提的問題,其實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再加上教師的點撥、引導,學生就能順利了解文章所寫的內容了。這部分內容若以“教師講解明白”為主,學生只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若以“學生探索明白”為主,學生就變成了主動探索者。
4 高效語文課堂要加強學法指導,提高課堂效率。
俗話說:“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若學生學語文知識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會事倍功半。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學生通過學法指導后練習學法,最后掌握學法,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是有法可依的。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來得出結論,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使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創新。
5 高效語文課堂要加強講練結合,落實學習課堂目標。
傳統教學總是缺少一個必要的環節:課堂的訓練。教師喜歡把訓練的時間安排在課后,布置大量的作業,致使學生課余大量的時間埋在大量的作業中不能自拔,教師課余的大量時間消耗在作業的批閱上、精神疲憊。孰不知,課堂是最佳的訓練時間。每節語文應當在讀讀、議議、練練中完成,這一定是高效課堂的必要環節
語文課堂練習應包含說的訓練和寫的訓練。首先,給學生創造說的機會。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我總給予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用時間來換取學生的思維空間。給學生一個交流的空間,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因此,應在教學的關鍵之處、重點之處設計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的環節。這樣,可以讓學生全面深入地思考問題,理解課文內容;可以給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機會,培養他們團結合作、互相竟爭的精神。
其次,給學生留當堂練寫的時間。語文課往往是說得多寫的少,寫的訓練常常被拖到課外,課堂書面作業變成課外作業,也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
如果把練筆落實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通過教師的巡視指導,可以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輔導學困生,提高訓練效果,使學生寫得更端正,正確率更高,速度更快,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課堂練習,是鞏固知識,培養能力,形成技巧的基本途徑和有效的方法。教師在設計和布置學生練習時就應心中有數,具體明確。精選典型性、示范性、示范性習題。即所選題目盡可能有多種訓練功能,多種訓練效益。聽說讀寫能力和思維品德能協調發展,整體提高學生通過練習,可以將方法或知識推及到其它內容的學習上去,實現積極的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