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網絡的普及,微博的興起,在我們身邊沖刺著各種各樣的新聞消息,連小學生也不例外。而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正在改變過去那種封閉、死板的狀況,日益走向開放,日益充滿活力。教師在努力尋求更好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習成長。無疑把新聞作為載體,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很是有幫助的。大到國際時事,小到身邊的社區消息,只要合理有效地運用,都能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
【關鍵詞】新聞 語文教學 有效運用
在一次聽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四中的一次口語交際課《小小新聞發布會》中,我頗受啟發,發現用新聞作為載體,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很是有幫助的,它可以幫助學生很迅速地把握其主要內容,快速篩選有用信息,提高閱讀效率,同時對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理解能力,以及養成“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良好習慣,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無疑也是有幫助的。
所謂新聞,新版《辭?!返慕忉尀椋骸皥笊纭⑼ㄓ嵣?、廣播電臺、電視臺等新聞機構對當前政治事件或社會事件所作的報道。要求迅速及時、真實、言簡意明,以事實說話。形式有消息、通訊、特寫、記者通信、調查報告、新聞圖片、電視新聞等?!?清華大學教授劉建明說:“新聞就是對新近或者正在發生發現的、對公眾有知悉意義的事實的報道?!?/p>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的運用新聞,讓學生樂于接受,又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呢?為此,我在教學中作了一定的嘗試。
1 發興趣,讓新聞走近學生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眰ゴ蟮目茖W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边@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中的作用。
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的內動力。無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的學生都很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根據這個特點,在學生剛開始接觸新聞時,我不規定內容,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興趣簡短的新聞報道,而這報道可以是電視上的,也可以是報紙上的,或是網絡上的,只要求把事情報道清楚。怎樣才算報道清楚呢?這時我便教給學生有關新聞的一些基本知識,新聞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這也就是記敘要素,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概括能力,也為寫作打下了基礎。
剛開始時,學生只時從報紙上整段整段的讀,我也不著急,每天當5名學生報道完后,我就會對他們進行點評,慢慢的學生了解了怎樣才是一篇合格的新聞后,我就不在進行點評,而是讓學生自己點評,最后總結出新聞的特點:觀點鮮明、真實具體、簡潔準確、迅速及時。
我們知道要培養一份興趣,就要不斷去熟悉它,漸漸地讓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每天碰一點,久了自然會上癮,如果只是選擇性的初一、十五玩一下,那是很難變成自己興趣的。因此我堅持每天課前一分鐘新聞報道,輪流5名學生,制定出評分標準,選出每月最佳報道員,使這份興趣一直延續下去。
2 從生活中發現,讓新聞走近學生
有了前面知識的鋪墊,學生對新聞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再滿足于電視、報紙上的一些新聞報道,我便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邊發現新聞,自編自報。而實事告訴我們,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蘊藏著許許多多的鮮活新聞,但往往不容易被人們發現。怎樣通過引導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新聞,而且是有價值的新聞,讓學生具有一雙“慧眼”,仔細觀察事物的能力,一顆正直、有主見的心呢?我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引導的。
2.1 從學校生活發現新聞
學校是學生生活的重要舞臺,這座舞臺上發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學生的學習中來。而這些故事加以整理,就是一篇很好的新聞。例如:開學初,有的學生貪玩,在路上用石頭砸爛了中學教室的窗戶,在秋游過程中,主動幫助暈車的同學清理嘔吐物等等,這些發生在同學身邊的事,都可以讓學生們在每天課前一分鐘新聞報道中去說、去講,發表自己的觀點,從而辨別是非,養成社會價值觀,這比一味的說教所要達到的教育效果要好的多。
2.2 從社會生活發現新聞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鄙鐣且坏缽V闊的背景,更是學習語文一片天地。培養學生發現力,以小見大,發現別人不能發現的東西,如:一學生感冒,去醫院看病,結果發現醫生給他開出的處方,需要花費1065元,小小的一個感冒,竟然要花費 765元的治療費和藥費,這是不是有點太夸張了呢,足以說明亂收費現象是多么的嚴重。從感冒這件小事,反映社會不合理現象,這就是一個十分好的新聞。此外,我還要告訴學生寫新聞要帶著利自己的感情寫,抓住特點、細節寫,在刻畫人物形象、內心上要下功夫,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2.3 家長與學生共成長
學校與家庭攜手,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一些事件可能學生并不能很好地分辨是非,這就要家長與子女一起商討,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方向,每天放學,家長和學生一起針對某條新聞進行交流,發表自己的意見,開拓孩子視野?!巴ㄟ^新聞,我開闊了視野,也覺得人生更加精彩了?!蓖瑢W李得民認為,新聞讓自己變得更加積極樂觀?!案杏X孩子每天都有新變化,我們家長也越來越關注的教育?!焙芏嗉议L都是從驚奇到了解,再到自覺地參與孩子的教育。
3 圍繞主題,讓新聞走入語文教學中
隨著學生對新聞了解的加深,我有意識的讓新聞與語文課本聯系起來,讓新聞深入語文教學中。如: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主題是人與自然、第七單元的主題是人與動物,在單元預習時讓學習根據這個單元的主題進行相關的新聞搜索,并對此新聞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教學《老人與海鷗》一文時,我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根據新聞六要素(記敘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使原文改編成一篇新聞。讓學生扮演小記者,在全班面前進行報道,學生們個個興趣盎然。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學以致用,把前面學習的知識有效地運用到了語文學習當中,學生的語文能力又得到了一次提升,我想這比單一的問學生,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更能讓學生喜于接受。
在教學《大瀑布的葬禮 》時,我說到:“大瀑布的消失、枯竭讓人痛心疾首,扼腕嘆息,可是這種情況并沒有讓人類得到警惕,在我們的周圍仍然有這樣可悲的事情發生,你能說說你搜集到的新聞嗎?”學生滔滔不絕:
“2010年4月20日,英國石油公司在美國墨西哥灣租用的鉆井平臺“深水地平線”發生爆炸,導致大量石油泄漏,釀成一場經濟和環境慘劇?!?/p>
“2010年7月3日,紫金山銅礦廢水自廢水池下方的排洪涵洞流入汀江,造成汀江流域局部污染?!?/p>
……
我緊接著提出問題:“針對這些新聞,你有什么想法和見解嗎?”我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所喜歡的交流方式交流,營造一個良好的發表自己言論的自由氛圍,讓學生能夠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教師和學生在平等的基礎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可以展開討論,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想法。學生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意識到改變目前這種環境狀況,光靠環保部門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保護環境也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作為小學生我們可以從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既很好地完成了語文教學中的情感目標,又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獨特見解能力,形成一定的人生觀和社會觀。
4 動手寫寫,讓新聞深入語文教學
4.1 作新聞摘錄,寫評論
在我們班的教室后面有一塊展板,我把它起名為“新聞博客角”,布置的也相當吸引人,在這塊“新聞博客角”上每一個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個空間。在學生閱讀新聞時,我鼓勵學生把自己感興趣的新聞摘抄下來,并在下面寫上自己的點評,也可以是自己一家人對些新聞的看法。學生早上來校后,便把自己的新聞本放在教室的“新聞博客角”處,而同學們就利用課間來到這個“新聞博客角”是進行交流,寫出自己的看法,這樣就避免在課堂上由于時間的限制,有的學生不能及時地把新聞報道出來,阻礙了新聞及時的溝通,通過這樣形式大大的縮短了時間,又保證了所有學生都有機會來說出自己的想法,做到我想我手寫,老師也可以參與其中,并從中引導學生通過寫來表達個人的思想情感或批判某一社會丑態,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4.2 動手寫新聞,
在前期已經讓學生做了大量的聽、說、讀的訓練,也就是進行了大量的輸入工作,面這時就要實現高效的輸出工作——寫,我根據各階段的教材重點訓練項目和學生實際,結合《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有計劃地進行。要精心設計,精心安排,不一味貪多、囫圇吞棗。在練習內容上,也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盡可能地要求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練習方式力求多樣,以期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這樣,長此以往,學生就能在寫的練習過程中,及時發現自己中的不足,又不斷地通過聽、說、讀的訓練,提高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綜上所述,只要教師能正確引導,讓新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的運用,就一定都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試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1.6
[2] 《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6
[3]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5
[4] http://baike.baidu.com 有關新聞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