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凡事有興趣就有了引力。學習也是如此,樂趣對學習活動起著駕馭的作用。 學生只有對學習感興趣,才能夠把心里活動指向和集中在學習的對象上,使感、知覺活躍,注意力集中,觀察敏銳,記憶持久而準確,思維敏銳而豐富,激發和強化學習的內在動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正確把握他們的認知需要,善于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質量的關鍵,那么,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呢?
1 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好奇是兒童的天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兒童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教師在應該創設生動的情境,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根據低年級學生天真、好動、注意力不宜集中的特點,教師可引人童話故事、動畫片等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數學城堡”、“動物樂園”、“森林聯歡會”等,充分利于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角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讓學生在興趣中探索知識,應用知識,從而獲得一些積極的情感體驗。
2 導課新穎,激發興趣
導課新穎,產生興趣成功的導課,不僅能訊速安定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造成學生渴望學習的心理狀態,從而為整節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例如教學文字題時,課一開始,教師一言不發,在黑板上 板書:“藍藍的天空飄著朵朵白云”。學生睜大眼睛,感到很奇怪。接著教師要求學生縮句。這時,學生忍不住了問老師:“這節課不是語文課!”老師還是一言不發,等學生縮句后,教師又在這句話的下面寫上“45加上18的和,乘以它們的差,積是多少?”再要求學生縮句,這時,學生恍然大悟,紛紛舉手搶著回答。這樣的導課,不僅抓住了解答這道文字題的關鍵,而且還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
3 探索新知,誘發興趣
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探索新知識,并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又激發了學生興趣。例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讓學生把三根小棒分別擺在不同的數位上,于是組成了許多數:111、12、102、210、10101等等,經檢驗,這些數都能被3整除。可見三根小棒無論怎樣擺,都能被3整除。然后再讓學生分別用4根、5根、6根9根小棒擺成不同的數。這些數是否能被3整除?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不僅探索了新知,而且激發了興趣。
4 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學有所悟
隨著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真規律的變化,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聯系相關,又是學生十分感性趣的學習情境,如,在學習分數加減法的時候,設計一次超市購物的活動,把不同的商品標價定為各個小數,讓一部分學生作為顧客購買商品,另一部分學生作為售貨員,計算“顧客”所購買商品的總價格。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在體驗超市購物的同時學會了小數的加減法及其應用。如;如統計“我們的午餐”,解決“車票中的數學問題”“按比例配置飲料”…… 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性活動讓學生有了自主參與的機會,他們體驗到了數學應用的樂趣和數學學習的快樂。設計精彩的活動會讓學生學習興趣大增,參與意識強烈,對于數學教學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5 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學有所樂
游戲是認識的興趣和情感的興趣之間的一種緩沖地區。如果能將教學與游戲活動相結合,將數學知識融入生動有趣的活動之中,符合小學生好奇,好勝和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心理特點,數學課本通常注重知識的邏輯性。系統性而忽略了趣味活動。如;數學迷宮,對口令、送信游戲、找朋友、投擲游戲等,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
6 創設好奇情境,激發學生的欲望
興趣的動機不是天生固有的,而是通過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特性來滿足學生心理的需要引起的。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先提問:“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是什么?”當學生輕松回答后,教師再問:“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是否也有類似的規律呢?”有的學生可能受前者的影響回答:“個位是3、6、9、的數能被3整除。”是這樣嗎?同學們一試,象13、23、29、56等都不能社被3整除,顯然這不是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這時,教師憑借已有知識推出一些是3的倍數,然后確定其中一個數,調換各數位上的數字,如135與換位置531、153、315、351。讓學生檢驗與換后的各數還是不是3的倍數,學生經過檢查驚奇地發現它們仍然是3的倍數,這說明能被3整除的數與其每個數字所在的數位無關。“那么這里邊有什么奧秘呢?”不等教師提問,學生自己便會積極思考起來,急于想找到答案的好奇心,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誘發出了強烈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這時展開新課教學,就能使教學效果較佳。
7 滲透藝術教育,激發學習興趣。
舉一反三,培養創造能力。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直接參與,在活動中產生思想,充分給學生動手操作,以動腦思想的機會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們除了以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外,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即舉一反三能力,從而擴展學生思維,增長學生知識。如教“平行四邊形面積”時讓學生通過把兩個完全一樣的平行四邊形拼成長方形的方法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求法。同時,給學生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提示他們類似的求面積方法,讓學生舉一反三,體會不同圖形,相同的求面積方法。同時還可以適當設計一些表演,
8 動手操作,提高興趣
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時,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 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必須多組織學生動手操作,以“動”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產生更多的新問題、新想法,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教學“求平均數”中“移多補少,使兩者一樣多”的應用題時,教師準備許多圓片讓學生操作,從多的一行取幾個移到另一行,使兩行的圓片一樣多。
學生的操作興趣非常高,起初是笨拙地一個一個地移,然后就有學生發覺可利用求平均數以后來移,最后學生又發現了一種更簡便的算法——利用求兩者的“差”來移……,通過動手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而且在多種感官的運用中,學生們學到了探索新知識的一種方法,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之,良好的教學情境能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凝聚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巧妙地創設情境,讓情境更好地服務于學習數學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