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美術教學中,有些學生在創造一幅幅美的作品的同時也創造出了一個\"丑的世界\" 如凌亂不堪的桌面和地面,污水橫流的洗手間等。如何讓學生在創造美的同時又不破壞美呢?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擁有美的心靈和美得行為是關鍵。本文就一年級水彩教學中行為美的養成展開粗淺的論述。
【關鍵詞】一年級 水彩教學 行為美
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上水彩課是很感興趣的,好玩又有趣,效果還好。可上水彩課又是最讓人頭疼的。因為有些學生在創造一幅幅美的作品的同時也創造出了一個\"丑的世界\" :桌上橫七豎八未收拾的顏料,地上灑出去和倒出去的顏料和污水,狼籍一片的教室 、五彩繽紛污水橫流的洗手間、白衣賞被染成花衣裳后在哭泣的同學…… 結果是有些學生傷心、有些班主任抱怨,想想都讓人揪心。于是我常想美術新課標中指出:美術教育除了要給學生基本的美術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它通過造型、設計、欣賞、綜合等形式來完成審美教育。美術教育應該是讓學生成為美的創造者,而不是丑的創造者。這些學生在美術活動中既是美的天使又是丑的化身,這豈不是與美術教育的初衷相悖嗎?我們的美術教育肯定哪里出了問題。
新課標中提出的\"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 其中涵義不僅是對美好事物的欣賞、表現與創造。更蘊涵了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環境和生活環境的保護。所以,美術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去欣賞表現自然美、藝術美,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行為美和心靈美去保護和創造環境美。這種心靈美和行為美正是學生在美術學習活動中應該養成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習慣是人在一定情況下自動地進行某種動作的需要或特殊傾向,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的品德,暴露我們的本性,左右我們的成功。科學家們說培養習慣的最佳時期是在幼兒階段和小學階段。因為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強,越容易塑造。在兒童時期養成的良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身的。因此,養成好的習慣對于小學生來講尤其顯得重要。為了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好習慣,為了把以往水彩教學惱人的經歷盡量減少到最低的程度,我在今年的水彩教學一開始就做足了工作,使學生在水彩學習表現的整個過程中不僅有表現美的能力,更有體現心靈美和行為美的好習慣。使每個學生都成為創造美的天使。實踐證明還是挺有成效的。我是從以下幾點入手培養學生的行為美的:
1 課前準備好工具的行為美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準備好學習工具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創造美的重要前提,也是學生責任心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體現。水彩教學對工具的準備尤其重要。沒有相關的工具,關于水彩美的學習和體驗就無從談起。我是這樣做的:提前介紹需要準備的工具,先用圖文并茂的方法介紹給學生。這里要說明準備的時間,比如:在下周五前準備好。還把要準備的具體工具寫在黑板上(來接送孩子的家長就會看到)。實踐證明這樣一來,大部分學生都能準備得不錯。當然每班也總有幾個人準備不起來,所以對于這種情況事先要預見到,事先得和班主任聯系,對有可能準備不起來的學生單獨通知家長。或者通過短信平臺把要準備的工具告訴家長。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有一些家長可能對美術工具知之甚少,或是對美術課的認識不足,會買些便宜的差不多的工具來湊數。這樣就有必要在第一冊家長會的時候介紹一下美術課的重要性,讓家長提高認識。
2 課上擺放好工具的行為美
現在很多學校條件有限,只能在教室里開展美術教學,課桌就那么點大,而水彩工具又那么多,還有水,顏料的,如果不將工具的擺放按要求統一起來,那些平時自理能力和生活習慣不太好的學生就會:將水桶里的水撞翻,教室一片汪洋;桌子上凌亂不堪,畫畫的紙都沒處放;桌子椅子還有其他的課本都成了大花臉;把顏料弄到同學的身上……后果怎一個\"亂\"字了得。所以我就統一規定了工具擺放的要求:首先,與美術無關和與這節課無關的工具和書本一律不準出現在桌子上;其次規定水桶放在桌子的左上角,調色盤放在左下角(原來放在右上角和右下角,可學生不自覺的就會放在左邊,就順應大部分學生的自然習慣)右上邊放顏料,剩下的空間放畫紙,畫筆放在水桶里,還要準備幾張面巾紙或一小塊抹布。幾個班幾節課上下來,就一個同學不小心衣服后背被染上了顏色。只有幾個同學把自己的衣服弄臟了。實踐證明這一招還是挺好的,學生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一定會更有序的。只是剛開始要每節課課前都要反復強調和檢查,不然一年級的學生是做不到的。
3 課中使用好工具的行為美
一年級的學生大多是第一次接觸水彩工具,專家說過要使孩子養成一種好習慣,一定要注意孩子第一次出現的行為。所以在一開始就強調使用工具的方法和要求對學生養成良好的工具使用習慣和做事有條理非常重要。比如強調水桶的水不能超過半捅,因為只有這樣臟水拎去倒時就不會濺得滿地都是。又如強調用顏料的方法:用多少擠多少,用完了再擠。擠完了要及時蓋好順手放回原處。強調不要走動,以免碰翻別人工具的情況出現,即使要走動,絕對不要手中拿著畫筆,以免把別人身上畫起來,盡量小心點。經過強調,學生都做得不錯。
4 課后整理好工具的行為美
整理工具,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自理能力和動手能力,更是歲學生心靈美和行為美的一種考驗和體現。
第一,必須在第一次就讓學生樹立行為美的意識,通過比一比,誰的行為更美的故事形式告訴學生不僅要創造畫面的美,更要用自己的心靈美和行為美保護環境的美,人人爭當美的天使。
第二,具體指導整理和清洗的方法:如:水開得小,調色盤放得底,誰洗的,誰負責把水槽抹干凈再走。誰不小心把臟水濺出去了,要自覺拖干凈,桌子上不小心粘上的顏料要用面巾紙或抹布擦干凈,廢紙扔進垃圾筒等。
第三,大部分學生都能按要求去做,但總有幾位調皮學生是做不到的,雖然臟水濺出去了,卻不承認,更不會去拖干凈了。所以讓學生之間要互相監督,對于故意搗蛋的同學要進行懲罰,如,將走廊和洗手間的地面認真拖一遍,并進行教育等。
最后,還要讓課代表檢查把關,收拾整理干凈。實踐證明,效果還是挺好的,只是現在一年級孩子的自理能力都很差,弄不干凈,如果課代表選是自理能力強,并且熱心的人擔任就會更好。還有就是老師自己要臨場指導,盡量不代勞,因為這些都是對孩子的一種鍛煉。
葉圣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而好習慣要在生活中、實踐中嚴格訓練、反復強化之后才能\"習慣成自然\",所以我們要在學生學生的美術活動中堅持不懈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學生行為的美促進審美情操和美術素養的提升。因為我們要以\"美\"的名義去創造美。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S].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房湘光.淺談美術課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S].教育教學論,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