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企業內控與企業風險管理之間存在著必然的緊密聯系,企業內控是否完善對于企業風險管理具有深遠的影響,而企業的風險管理對于企業的內控也同樣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二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從風險管理及企業內控雙重角度進行剖析,簡要闡述二者之間的必然聯系。
關鍵詞:內控;風險;企業;關系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1-0026-02
從目前企業管理的整體形勢來看,企業內控是企業進行有效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和變化,企業想要規避企業風險,進行合理的風險管理和規劃,就必須積極地進行內部環境的控制,避免信息失真等問題的發生。企業內部控制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是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企業內部控制并非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它受企業的各個方面的影響,企業內控效果的好壞也直接影響著企業風險管理,這種影響體現在積極方面,也體現在消極方面,因此,加強企業內控建設,同時進行合理的風險防范,能夠更好地帶動企業內部控制的效果,促進企業的發展。
一、企業內部控制的內涵
所謂企業內控,是指企業為了維護企業的經營活動正常運轉,有效地調動企業內部各個部分的積極性,從而促進企業的發展。企業內部控制具有全面性,它既是對企業信息的一種監管,更是對企業財務的一種監督,更是對企業員工及企業內部生產和銷售環節的一種制約,最終帶動企業的各個組成部分都能夠協調統一。從目前來看,中國企業內部控制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企業內部控制是企業有序運行的保證。加強企業內部控制能夠提升企業內部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相互協調與相互監管的力度,使各個部分之間形成一種必然的聯系,內部控制的有效進行是企業有序運行的保證。以海爾集團為例子,海爾集團制定的一種叫做“日清日高”管理法的內部控制方案,這種管理方案使海爾集團內部的所有員工都能夠按照要求約束自己,并能夠形成一種互相監督和互相制約的模式,并且通過“日清日高”的控制法促進了員工在當日完成工作,并將次日的工作目標定得更好,更好地帶動了員工積極性的發揮。海爾集團的這種“日清日高”的內控原則有效地促進了海爾集團的發展。
其次,內部控制能夠有效地避免信息失真為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信息失真對企業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尤其是財務上的信息失真則會為企業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那么,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能夠有效地保證企業內部形成一種互相監督的模式,避免因為信息失真而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第三,規避企業風險,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于企業來說,企業內部控制已經成為企業有效管理的一種重要環節,尤其是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企業的內部控制是協調企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能更好地帶動企業的發展,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促進企業的不斷進步。
二、企業風險管理的內涵
所謂企業風險管理,是指企業對于不確定因素的管理,尤其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和某些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需要對這些不確定因素進行權衡和管理,盡量避免因為不確定因素而導致的企業風險的發生,并對企業造成不可避免的損失。企業內涵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風險管理是過程中不利要素的管理。企業的風險管理是針對一個過程的管理,這個過程可以是企業發展的總體過程,也可以是能夠促進企業發展,并符合企業發展的個別過程,即企業發展過程中所實施的一系列項目或者計劃,在這些過程中,企業總是需要將有害于這一過程的各個要素進行綜合的分析和管理,避免這些有害因素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同時,企業還需要對這些要素發生后的情況進行一定的預案,當不確定因素出現時,能夠及時地將損失降低到最小,避免不利因素的擴大化。因此,企業的風險管理實質上來說是一個針對過程中要素的管理,且這些要素是不確定的、有一定危害性的要素。
2.需要一定的實施人員。企業的風險管理與企業其他部門一樣,需要具體實施的人員,即需要專門負責企業風險管理的人員。企業的風險管理并非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它伴隨著企業的發展而出現,只要企業存在,就有可能出現企業風險,因此,企業需要對企業的風險管理配備一定的人員,并確定每一個人員所負責的方面,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
3.企業風險管理是戰略化的管理過程。企業的風險管理需要在企業發展初期,或者是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進行戰略化的部署,使企業的風險管理與企業發展同步,進行戰略化的規劃。在企業的風險管理過程中,企業需要調動相關人員,結合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戰略部署,促進企業風險管理全面化。
4.企業風險管理需要具有應急性。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風險的發生有時是可以預知的,但是,更多的不確定因素是無法預知的,甚至會因為一些外界環境的變化而突然發生,那么,企業的風險管理就需要將這些突發的時間考慮于其中,使企業風險管理既能應對常規風險,又能夠應對應急風險。
三、企業風險管理與企業內部控制之間的關系
企業內部控制與企業的風險管理之間既存在嚴格的區別,又具有必然的聯系,可以說企業風險管理與企業內部控制是聯系與區別共存,二者之間是相互促進、相互帶動,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二者之間的必然聯系。企業內部控制與企業的風險管理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二者之間相互作用,共同發展。從內部組成和二者的結合點處,充分體現了企業內部控制之間的必然聯系。也正是企業內部控制與企業風險管理之間的必然聯系促進了企業的穩定、和諧發展。
第一,企業內部控制內涵與企業風險管理中。企業內部控制與企業的風險管理之間是一種包含關系,企業內部控制的合理性能夠保證企業風險管理的針對性更為明顯和可靠。在企業管理中,提升企業風險管理的針對性和企業風險管理的全面性,將企業風險管理的針對性和全面性結合起來。企業的內部控制能夠避免企業因為信息失真而帶來的風險,無論是任何一種方式來規避風險都屬于企業風險管理的組成部分。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通過風險的管理和風險的規劃使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控制風險的發生,促進企業內部控制的切實性和可行性。因此,從某種程度來說,企業的內部控制是企業風險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風險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
第二,企業內部控制是企業風險管理的具體體現。在企業內部控制中,包含了五個重要因素,即控制的環境、風險的評估、控制活動的規范、信息的規范、機制的實現等,這些因素充分體現了企業內部控制的全部內容,使企業內部控制得到最好的發揮。企業風險防范在企業內部控制的基礎上得到了擴展,在企業內部控制的五個基礎要素的基礎上擴展了三個目標,即目標的設定、事件的識別、風險的對策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突出體現了企業風險管理的全面性特點。因此,企業內部控制是企業風險管理的具體體現。
第三,企業內部控制與企業風險管理共同作用于企業的發展大局,是一種戰略性的指導和應用。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離不開企業內部控制的指導,更離不開企業風險管理的指導,隨著企業的發展和市場經濟的靈活變動,企業內部控制和企業風險管理將共同作用于企業的發展。
2.二者之間的客觀差異。企業內控與企業的風險管理之間存在著客觀的差異,這種差異的客觀實在性是需要每一個企業著重對待的,無論是在企業內部控制與企業的風險管理的概念上,還是在二者的外延上都有所不同,乃至在不同的企業組成中都會包含不同的企業內部控制形式和企業風險防范和管理方式。那么,從目前來看,企業的內部控制與企業的風險管理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差異。
第一,二者在內涵存在差異。企業的內部控制在內涵上體現為一種具體的或者是戰略性的職能,這種職能體現在企業對內部各種因素的控制的職能,通過企業的內部控制,能夠促進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一定的規章和制度,亦或是準則,從而帶動企業的常規化發展。而企業的風險管理則體現為一種范疇,這種范疇是針對企業發展管理來說的,只有將企業風險管理的范疇管理做到位,才能切實地促進企業的發展,并帶動企業其他方面的進步,企業的風險管理也可以看作是企業的一種應急管理與常規管理的結合。因此,在內涵上,企業的風險管理與企業的內部控制之間存在著差異性。
第二,在范圍上,企業風險管理與企業的內部之間存在著差異。企業的內部控制在作用、范圍、內涵與企業風險管理寓于其中,但是二者之間并非相互矛盾,只是二者的作用點有所不同。企業的內部控制更加側重于對企業常規管理的控制,通過企業的內部控制能夠使企業的常規發展獲得一定的保障,而企業的風險管理則是對應急事件的管理,其中也包含了企業的常規管理,企業的風險管理在作用范圍上對于企業內部控制來說是一種包含。
第三,在作用內容上有所不同。企業的內部控制需要保證企業的有序進行,同時還需要避免信息失真的現象的發生,尤其是財務上的信息失真。再者,企業內部控制更需要對企業發展整體規劃負責,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風險進行規避,這三點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內容,也是企業內部控制所需要實現的目標。而企業的風險管理則是針對企業風險進行的管理和規劃,即企業需要對企業的發展負責,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將一些阻礙企業發展,損害企業利益的因素考慮其中,使企業發展與企業的現實情況相結合,從而規避企業風險。
第四,企業內部控制與企業的風險管理在結構組成上有所不同。隨著企業管理理論和企業發展實際情況的改變,企業的風險管理和企業內部控制在結構上有所不同,企業風險管理將企業內部控制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擴展,使企業風險管理在原有三類目標的基礎上進行了發展,體現了企業內部控制與企業風險管理之間的差異性。
總之,企業要想獲得穩定的發展,就需要充分地利用好企業內部控制與企業風險管理之間的關系,使二者能夠在一個相對和諧統一的氛圍中共同促進企業的發展。尤其是在當今社會中,市場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的主要經濟形式,要想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帶動企業的發展,就必須對企業內控和企業風險管理進行協調,發揮二者的積極因素,促進二者聯系的最佳發揮。
參考文獻:
[1] 楊有紅,胡燕.試論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的對接[J].會計研究,2004,(10).
[2] 李連華.公司治理結構與內部控制的鏈接與互動[J].會計研究,2005,(2).
[3] 曹衛軍.企業的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探討[J].財經界,2011,(9).[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