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國航空業的迅猛發展,機場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力愈來愈強,臨空經濟正成為推動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發展臨空經濟是促進資源型城市的產業結構優化,實現其經濟轉型的新路徑。但黑龍江省臨空經濟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因此,總結國內外臨空經濟發展經驗對于黑龍江省臨空經濟的發展具有指導意義。在借鑒國內外臨空經濟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發展臨空經濟的對策。
關鍵詞: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臨空經濟
中圖分類號:F5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1-0126-03
2009年黑龍江省在大慶、雞西、伊春3個城市建成了新的支線機場,并籌建撫遠、加格達奇、五大連池3個支線機場。幾個支線機場的建成將對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的經濟轉型和區域經濟發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但是,臨空經濟對黑龍江省來說是一個新生事物,發展規律和特點還未被完全認識。因此,為了保證臨空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在發展初期,應該充分借鑒國內外臨空經濟的發展經驗。
一、國內外臨空經濟發展對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的啟示
(一)政府主導,超前謀劃臨空經濟是前提
臨空經濟引起了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高度重視。從空港的定位和規劃建設、產業園區的設立以及各種政策優惠的提供,都是政府直接發揮作用的結果。國外臨空經濟的發展中,不僅注意招商引資的細節問題,更注重制定區域整體的開發規劃。以愛爾蘭香農自由區為例,為了保證區內良好的產業結構,香農開發公司采用了十分嚴格的標準選擇投資項目[1]。在這一方面,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中,只有大慶明確提出發展臨空經濟并進行臨空經濟區規劃,但是由于機場剛剛通航,臨空經濟區并未形成規模,產業集聚與輻射力較弱。
(二)完善設施,打造便捷的綜合交通網絡是基礎
臨空經濟區的根本基礎在于機場及其核心的基礎設施,只有不斷改進以提高其運營能力和運營效率,臨空經濟區的發展基礎才能不斷強化。縱觀國際上的臨空經濟區,綜合交通的便捷性成為臨空經濟區必不可少的元素。法蘭克福地區擁有飛往世界及德國各主要城市的空中客運航線、四通八達的貨運航線,以及密如蛛網的地面交通網,是德國基礎設施最好的地區之一。仁川國際機場有各種交通手段連接機場到各地方市中心,在漢城任何一個地方,最長在一個小時以內均可以抵達仁川國際機場[1] 。
(三)合理布局,優化臨空經濟區產業結構是重點
臨空經濟正在吸引五大產業。不同地區發展水平的不同,吸引的產業特點不盡相同。第一是航空產業。分為航空制造業和航空運輸服務業。第二是航空物流業。第三是高科技產品制造業。第四是國際商務會展業。包括總部經濟和會展經濟。第五是娛樂休閑業。總之,航空制造業和特色現代服務業將成為固定的發展形態 [2]。
1.發展航空制造業。航空制造業,尤其是飛機總裝廠必須依靠機場跑道進行試飛,因此必然選擇在空港周邊建廠。中國的民用航空制造業正處于起步和快速成長階段,已有空客A-320、ARJ-21支線飛機、國產大飛機等項目相繼上馬。例如,空客A-320飛機總裝廠就位于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利用機場基礎設施,增設一條專用試飛跑道[3]。因此,航空制造業將成為中國臨空經濟的重要產業。
2.發展航空物流業。航空物流是臨空經濟的核心產業,也是最適宜在空港發展的產業。航空運輸作為高科技物流的主要手段,那些科技含量高、附加價值高、體積小、重量輕、市場敏感度高、交貨期短的產品將越來越多選擇航空運輸,而航空物流的發展勢必吸引高科技產業在機場周邊地區聚集。2009年,首都機場實現貨運量146萬噸,世界排名第十九位。以首都機場為依托發展起來的北京天竺出口加工區已成為可與中關村媲美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同時,也反過來大大推動了首都乃至華北地區航空物流產業的發展[2]。
3.發展航空服務業。機場的樞紐運營使得更多的航空公司在其周邊設立相關辦事機構,同時,與樞紐運營直接相關的旅客服務業和貨運服務業,如酒店、高爾夫、健身房等也在機場周邊聚集。以法蘭克福機場為例,世界上各國的航空公司和航空貨運公司均在法蘭克福設有分支機構。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商務園區毗鄰機場建立,園區距離機場5~10分鐘,區內建有五星級酒店、托兒中心、高爾夫球場等娛樂設施為區內工作人員提供了便利的休閑活動場所[2]。
與國內外臨空經濟區相比,黑龍江省臨空經濟剛剛起步,臨空經濟區仍以農業、紡織、化工等傳統產業居多,而一些臨空指向性的產業,如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產業還沒有形成產業集群,航空物流業與高端服務業發展滯后。
(四)統籌規劃,加強臨空產業和區域經濟的融合是關鍵
規劃是前提。臨空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如果不重視臨空產業與地區經濟的協調發展,就很容易變成一個孤島型的產業區。因此,政府在規劃臨空經濟時,要結合當地資源和機場實際,因地制宜,因場施策,突出地方特點和差異,才能使臨空經濟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在這方面,愛爾蘭香農自由區做得較好。香農市開發了多個國家級科技園區,香農開發區與區域的大學、科技園融為一體,使香農開發區遠離“孤島經濟”的發展形態,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1]。
(五)培養人才,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是保障
國際上發展成熟的臨空經濟區,其發展過程中都重視專業人才的引進、教育和“職業培訓”,以提高臨空經濟區產業的本地化水平。路易斯維爾市曾專門設立了“都市大學”,蒙特利爾作為世界著名的航空產業之都,區內的4所大學基本上都在培養航空產業專業人才。香農自由區不僅具有優質的本地教育資源,同時很注重高技術人才的引進[1]。
二、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發展臨空經濟的對策
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發展臨空經濟的戰略思路是:以“空港—城市—區域互動”為發展理念,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立足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整合區域資源、引導資源高效配置,構筑具有外向型集科技、商務、會展和生態休閑為一體、便捷客流、匯聚物流為特征的現代化新型創新區域,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吸引力、凝聚力和核心競爭力,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具體對策如下:
(一)合理定位,規劃臨空經濟發展戰略
每個地區的資源和產業結構不一樣,每個機場的定位和發展模式也不相同,每個臨空經濟區的產業發展重點與發展時序也不盡相同。例如,哈爾濱可以利用航空航天工業園,以哈爾濱航空工業有限公司為依托,發展為支線飛機、直升機、新型多用途飛機等主機產品服務的配套產業。但是,由于大慶還不具有大量生產航空復合材料、飛機導航設備等產品的航空產業配套企業,航空制造業的發展還需要一段時間。因此,要廣泛借鑒國內外發展臨空經濟的成功經驗,結合區域資源和機場實際,因地制宜,避免“千區一面”。
(二)改善交通,加強機場周邊基礎設施建設
臨空經濟的依托是機場,而機場這一功能性的要素帶給區域直接的財富就是“交通便利性”。與國內外臨空經濟區相比,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機場周邊地區基礎設施不完善,如大慶機場周邊地區的交通不方便,甚至沒有公交車,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的出行。因此,政府要下大力度,重視交通體系的建設,加強臨空經濟區內基礎設施建設,銜接臨空經濟區與城市交通體系,提升配套能力,更好地發揮臨空經濟區的集散性這一核心競爭優勢。
(三)優化結構,加快發展臨空產業
1.發展航空制造業。航空制造業由于具有極強的臨空指向性,成為國內外城市在臨空經濟形成期重點發展的產業。以大慶市為例,大慶應依托黑龍江省航空制造產業基礎,重點發展小型直升機制造、2~6座小型固定翼飛機等小型飛機及零部件制造,開展空間通信技術、航天特種材料技術、航天電子工程技術的研究及開發,并不斷拓展航空產業鏈,形成集小型飛機研發、制造、銷售、作業服務、維修支援為一體的通用航空產業體系,最終打造成為中國通用航空產業基地[4]。
2.發展航空物流業。大力發展航空物流,應重視空港物流園區和物流加工區的規劃建設,積極吸引國內外航空公司和物流巨頭進駐機場,加快發展郵政航空物流以及設立空港保稅物流園區等。如大慶市應依托飛機場、大慶物流園等物流基地,構建公路、鐵路、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相配套的現代物流綜合運輸網絡。以石油技術服務大型貨物包機業務為突破,健全貨站基礎設施,拓展口岸功能;加密國內航線,開設國際航線;引進國內外大型快遞企業,建立區域分撥中心,建設空港物流園區;建設保稅倉庫,不斷完善機場航空物流體系,爭取設立中國東北第一個空港型綜合保稅區;建立與鐵路、公路聯動的綜合物流網絡,與哈—大—齊機場構建多機場物流轉運體系[4]。
3.發展商務休閑旅游業。眾所周知,機場的通航能帶動當地高端游客的增長,而旅游業的發展又能推動臨空經濟區及當地經濟的繁榮。因此,要發展臨空經濟,必須重視發展商務休閑旅游業。大慶市應借助“石油文化、特色溫泉、生態濕地”三大旅游主打品牌,依托大慶石油文化、鐵人文化和春雷地區的生態景觀,重點打造鐵人精神紅色旅游項目、特色溫泉療養旅游項目、商務休閑項目為特色的旅游產品體系。雞西、七臺河市應重點開發興凱湖旅游度假集合區,以興凱湖為核心,發展濱水休閑度假、生態養生、邊境旅游。鶴崗、雙鴨山市應重點開發界江及撫遠華夏東極旅游區,以黑瞎子島和烏蘇鎮為核心,發展界江旅游、商貿休閑旅游、濕地生態旅游,成為黑龍江省東北部的旅游核心增長極。
(四)注重特色,實現臨空經濟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黑龍江省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發展臨空經濟,組織職能部門進行發展臨空經濟的專項規劃。應注意城市與機場和臨空經濟區具有的共生性,不應陷入某些城市空港與城市經濟脫節的發展困局,合理規劃臨空經濟的產業定位、分區定位,形成機場、臨空經濟區和腹地經濟三者雙向互動機制。專項規劃還應注重臨空經濟的特色發展,建立起特色臨空經濟,塑造特色臨空經濟品牌[4]。
(五)創新機制,推動臨空產業高效化發展
目前黑龍江省尚沒有專門從事民航專業教育培養的高校,臨空產業的各類研究機構較少,大學、科研機構和企業之間的良性互動尚未形成,臨空相關專業人才嚴重匱乏。因此,黑龍江省應加強對臨空相關專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另外,還應設立科技園區,為研發生產性企業提供交流平臺,使科技成果更快地轉化為生產力,促進黑龍江省資源型城市臨空產業高效化發展。
三、結論
黑龍江省政府應從戰略高度出發,以發展臨空經濟作為資源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以優化產業結構、完善空間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為經濟發展新目標,充分借鑒國內外臨空經濟發展經驗,合理規劃臨空經濟,發揮臨空經濟對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作用,實現臨空經濟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曹允春,席艷榮.臨空經濟發展的國際經驗及對中國的借鑒[J].商場現代化,2009,(1):244-246.
[2] 孔文軒.臨空經濟: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2010 年國際航空城會議綜述[J].綜合運輸,2010,(5):81-84.
[3] 沈露瑩.世界空港經濟發展模式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8,(9):21.
[4] 張鳳巖,范永康.大慶發展臨空經濟的SWOT分析[J].未來與發展,2010,(11):102-104.
[責任編輯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