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全球氣候問題日益突出,低碳經濟時代的到來,許多發達國家在制定對外貿易政策時紛紛以環境保護、低碳經濟為由給發展中國家施加壓力。碳關稅作為一項邊界調節機制,適用于WTO/GATT的一般例外條款。根據美國的《限量及交易法案》規定,美國政府將在2020年起開始征收碳關稅。在此情形之下,碳關稅的征收勢必會對中國紡織品貿易造成巨大的沖擊。中國紡織業目前還沒有實施二氧化碳減排限制,紡織行業科技水平偏低,碳排放量高,研究碳關稅對中國傳統的優勢產業紡織業的影響具有現實參考意義。在分析中國紡織品行業出口的碳排放量的基礎上提出一些對策。
關鍵詞:碳關稅;紡織品出口;紡織業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1-0164-03
一、紡織品的出口貿易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紡織行業的高速發展,而紡織品行業的高速增長更離不開紡織服裝品的出口給國家創造的巨額財富。2008紡織品出口總額為1 852.2①億美元,占中國出口總額的12.97%;2009年出口總額為1 670.7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13.9%;2010年的出口額為2 065.4億美元,占中國出口總額13.09%;2011年出口總額為2 479.6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比例為13.06%。紡織品的出口總額在中國總貨物出口總額中占很大的比例。此外,紡織服裝業在中國的國民經濟中也占據重要的地位。據最新統計中國的紡織服裝企業有13萬家,整個產業鏈環節所涉及的從業人數有1.7億。
近年來,紡織服裝業的出口一直維持快速增長。2011年,中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總額為2 479.6億美元,同比增長25.6%,增速較上半年的25.74%小幅回落0.14個百分點。2012年前9個月的出口總額為1 871.56789億美元。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紡織服裝出口國。
二、紡織業二氧化碳排放測算
用“IPCC行業方法1”計算直接碳排放。目前,關于碳含量的計算爭議頗多。本文采用《2006年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行業方法1計算紡織服裝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直接由燃料消耗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2006年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列舉了三種方法計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由于紡織行業的特定排放數據無法獲知,此處采用對數據要求詳單簡單的方法1來算,計算公式如下:
排放量CO2,fuel =燃料消耗量fuel·排放因子CO2·fuel
其中排放量CO2,fuel=按燃料類型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單位千克CO2)
燃料消耗量fuel=能源消費標準量(單位:TJ)
排放因子CO2·fuel=按燃料類型給出的CO2潛在排放因子(單位kg/TJ,其中碳氧化因子假設為1)。
上頁表1給出了2007年中國紡織業的各類能源消耗量,如下,表2給出了各類能源的的排放系數。根據排放量=燃燒消耗能源量·各類能源的碳排放系數,就可以得出紡織品在生產過程中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通過測算,2007年中國紡織品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總計為300 000萬噸,誤差在5%左右,屬于可接受的。表3給出了模擬30美元碳關稅和60美元碳關稅計算出應交稅額。
三、碳關稅對紡織行業的模擬影響
(一)碳關稅對紡織品行業部門的生產的影響
根據上文計算得出的紡織品行業單位產量的碳排放,分別設定紡織品出口的碳關稅稅率分別為30美元~60美元兩組情景。模擬結果表明,紡織品行業的產量受碳關稅沖擊嚴重,在60美元的碳關稅稅率下產量下降3.18%,在30美元時產量下降為1.51%,產量下降顯著。
(二)碳關稅對紡織品行業的就業影響
紡織品行業在30億美元每噸碳關稅稅率下,第一年降幅為2.45%,60億美元每噸碳關稅稅率下第一年的就業崗位降幅達到5.48%,由此可見碳關稅政策對中國紡織行業的沖擊十分明顯。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2010年四季度,紡織行業從業人員數為611.4萬,服裝制造業從業人口數為424.3萬人,中國紡織行業、服裝制造業及相關產業的就業總人口超過一千萬,碳關稅的征收很有可能會造成大量紡織業工人的失業,失業問題一直是困擾中國經濟前行的主要矛盾之一,這對于中國的社會穩定和經濟增長勢必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三)碳關稅實施對中國紡織行業的出口影響
在30美元和60美元兩組情境下,第一年出口降幅分別為2.98%和6.12%。與不征收碳關稅的年份比較,第二年的出口下降2.45%和5.14%,降幅分別為0.53%和0.98%。這就表明中國的紡織品行業要經過大概七年的時間,才能消除碳關稅對紡織服裝業出口所造成的負面沖擊,最終才能回到沒有征收碳關稅情況下的正常出口。
四、結論與對策
碳關稅作為碳邊界調節措施是近年來國際貿易領域討論較多的話題,雖然尚未進入實施階段,但是超前的模擬政策評估非常有必要。
針對碳關稅政策可能給中國紡織行業帶來的巨大沖擊,筆者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其一,加強能源結構升級與加快建立碳交易市場,紡織行業大規模的碳排放屬于環境負外部性的表現,因此,治理環境外部性問題需要政府的干預,首要對策是規制,禁止將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到空氣中,要求安裝洗滌器,催化轉化器等措施。其次,推進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技術轉讓,改善中國傳統紡織業的能源利用方式,研究開發紡織新材料。低碳經濟時代將會成為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綠色產品”將會取代碳排放密集的產品,政府應該加強相關的投資和稅收的優惠力度,鼓勵紡織企業開發綠色紡織品,構建綠色紡織服裝業。另外,北京、上海和天津已經建立了碳交易市場,全國各地應該加快進程。其二,引入可出售的許可證,公司可以向政府購買(或由政府頒發)許可證,規定可以排放一定數量的污染物。政府所頒發的許可證,其數量以在命令和控制方法下的污染水平為限。另外,政府也應該允許可以出售他們的許可證,由此,如果一家公司將其碳排放量減半,那么就可以將一部分許可證賣給其他想要擴大產量、排放的污染物由此增加的公司。其三,反制性政策的研究,到目前為止,碳關稅政策還沒有真正實施,關于碳關稅的界定問題也沒有最后的明文規定。中國政府應積極參與國際公約或者相關規定中“碳關稅”的協商和談判,成為規定制定和討論的參與者。其四,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積極開拓新市場,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出口地高度集中,美國、歐盟、日本就占到了50%左右,①中國有必要改變只重視發達國家為主要出口對象國的策略,轉向積極開拓新興經濟體市場和廣大的發展中國家,適當降低外貿市場的集中度,發展全方位對外經貿關系。
總之,紡織機械是生產質量和高附加值紡織產品的基礎。中國紡織機械企業應該堅持“引進技術、合作生產、消化吸收與自主開發攻關相結合研制新型裝備”的方針,通過引入世界先進的紡織機械設備,解決制造過程中人為因素產生的質量問題,通過提高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紡織機械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王春燕.關于低碳經濟發展思路與對策的探討[J].China’s Foreign Trade,2012,(18).
[2] 紀寶山.關于建立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對策[J].經濟縱橫,2012,(7).
[3] 陳詩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與中國工業的可持續發展[J].經濟研究,2009,(4).
[4] 沈可挺.碳稅與二氧化碳減排的CGE模型[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2,(10).
[5] 張宏性.中國紡織服裝業國際競爭力研究[J].統計研究,2005,(1).
[6] 曹淑艷,謝高地.中國產業部門碳足跡流追蹤分析[J].資源科學,2010,(11).
[7] 譚丹,黃賢金,胡初枝.中國工業行業的產業升級與碳排放關系分析[J].四川環境,2008,(2):74-78.
[8] 謝來輝,陳迎.碳泄露問題評析[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07,(7).
[9] 沈可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引發的碳關稅爭端及其影響[J].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工作論文,2009.
[10] 李惠民,徐明.中國進出口貿易中的隱含碳估算[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3).
[11] 斯蒂格利茨,沃爾什.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12] 范里安.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3] 曼昆.宏觀經濟學(雙語教學版)[M].北京:國家郵電出版社,2006.
[14] 曼昆.經濟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15]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