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應收賬款是賒銷的產物,賒銷一方面可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擴大銷售,但另一方面則延遲了企業的現金回收時間,增加了賬款的催收費用,甚至會有壞賬損失的風險。從應收賬款產生的原因和管理等方面,淺談如何防范應收賬款的風險。
關鍵詞: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壞賬;信用標準
中圖分類號:F27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1-0185-02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商品相對過剩,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出于擴大銷售的競爭需要,企業不得不以賒銷或其他優惠方式招攬顧客,由此引起的應收賬款,是一種商業信用。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中,正確運用賒銷,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顯得非常重要。
一、企業形成大量應收賬款的原因
1.企業內部相關職能部門的責任不明確,考核不到位。企業對于銷售部門工作職能的界定僅限于市場,想法設法提高市場占有率,但是并未建立應收賬款的催收制度,貨款不能及時回籠。同時對銷售部門的考核主要是當期銷售量和銷售收入,這使得營銷部門缺乏銷售與回款相應的約束機制。再加上財務部門對各客戶的欠款信息不及時反饋,使銷售回款指標沒有真正落實到具體的部門,由此造成各部門的責任不明確,周而復始,應收賬款數額也就居高不下。在一些企業中為了調動銷售人員的積極性,往往只將工資報酬與銷售任務掛鉤,而忽略了產生壞賬的可能性。因此銷售人員為了個人利益,只關心銷售任務的完成,采取賒銷、回扣等手段銷售,導致了應收賬款大幅度上升。而對這部分應收賬款企業也沒有采取有效措施,要求有關部門和經銷人員全權負責追收。應收賬款的回收沒有責任到人,缺少必要的內部控制制度,導致企業的應收賬款大量沉積下來,使企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2.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存在漏洞。企業對往來客戶的資信狀況進行科學分析與評估是從源頭上扼制應收賬款增加和形成壞賬的重要途徑。但目前很多企業為了占領市場,往往缺少自我保護意識,常常忽視應收賬款的“事前”與“事中”控制,不建立客戶資信調查檔案,信用標準、信用條件制定存在漏洞,且得不到及時修正,所有的這些都使企業的應收賬款平均收款期延長,資金占用數額增加,壞賬損失率增大。不少企業沒有設專職機構或專職人員進行應收賬款的風險管理。企業信用政策的制定不合理,日常控制不規范,追討欠款工作不得力等都有可能導致自身蒙受風險和損失。由于交易過程中貨物與資金流動的時間性差異,以及票據傳遞、記錄等,都有發生誤差的可能,所以債權債務的雙方就經濟往來的未了事項應定期對賬,以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但是諸多企業并未及時地、不定期地對賬,未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收賬政策,造成資金外流,無法正常流轉。
3.應對商業競爭而采取的商業信用政策。這是形成應收賬款的主要原因。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作用迫使企業以各種手段擴大銷售。除了依靠產品質量、價格、售后服務、廣告等外,賒銷也是擴大銷售的手段之一。相同條件下,賒銷產品的銷售量將大于現金銷售產品的銷售量。出于擴大銷售追求利潤的競爭需要,企業不得不以賒銷或其他優惠方式招攬顧客,由此引起的應收賬款,是一種商業信用。
4.銷售和收款的時間差。商品成交的時間和收到貨款的時間經常不一致,這也導致了應收賬款。就一般批發和大型生產企業來講,發貨的時間和收到貨款的時間往往不同,因為貨款結算需要時間。結算手段越落后,結算所需時間越長,銷售企業只能承認這種現實并承擔由此引起的資金墊支。由于銷售和收款的時間差而造成的應收賬款,不屬于商業信用,也不是應收賬款的主要內容,在這里我們只討論屬于商業信用的應收賬款的管理。
二、企業應收賬款風險的表現
1.對企業營業周期有影響。營業周期即從購進貨物到銷售貨物直至收回貨款為止的這段時間。不合理應收賬款的存在,延長了營業周期,影響了企業資金循環,使大量的流動資金沉淀在非生產環節上,致使企業資金短缺,嚴重時會影響物資采購和工資發放,破壞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
2.夸大企業經營成果。在權責發生制的要求下,貨款沒有回籠的銷售收入仍需要確認,這勢必產生沒有現金流入的賬上利潤的增加,因此,企業應收賬款的大量存在,虛增了企業賬面上的銷售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經營成果,增加了企業的風險成本。
3.降低了企業的資金使用率。賒銷雖然能使企業產生較多的利潤,但若企業一味地追求利潤最大化而采用大量的賒銷方式,并未真正使現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業不得不運用有限的流動資金墊付各種稅金和費用,從而加速了企業的現金流出,致使企業資金更為緊張,資金周轉不暢,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工作。
三、企業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對策
1.應收賬款的事前控制。(1)建立職責明確、分工合理、互相協調、互相制約的應收賬款管理機制。(2)建立科學合理的業績評價體系。(3)確立信用管理制度。信用政策是應收賬款管理制度的主要組成部分,應收賬款信用政策的目的是要在擴大銷售、增加利潤與采用這種政策而承擔的機會成本、管理成本和壞賬損失之間進行權衡,只有新增盈利大于等于要承擔的三項成本時,才能實施和運用這種賒銷政策。(4)明確應收賬款管理主體。在做出賒銷決定之前,應該對各種情況有一個認真仔細的分析,靈活運用賒銷手段,合理確定現金折扣與折讓及比例,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快速占領市場和發展壯大自己的一項基本策略。因此,企業應認真組織不同部門的專業人員,專門研究企業的營銷策略,調查了解客戶的資信程度,真正建立起一套適合自身特點的科學的方法對應收賬款進行管理。在實踐中用得較多是賬齡分析與分類管理(ABC)法相結合的一種綜合分析法。
2.確定適當的信用標準。信用標準是客戶獲得企業商業信用所具備的最低條件,通常以預期的壞賬損失率表示。如果企業把信用標準定得過高,將使許多客戶因信用品質達不到信用標準而被企業拒之門外,其結果盡管有利于降低違約風險及收賬費用,但是不利于企業市場的競爭能力的提高和銷售收入的擴大。相反,企業接受較低的信用標準,則導致了壞賬損失風險加大和收賬費用增加。因此,企業應在成本與收益比較原則的基礎上,確定適宜的信用標準。確定適當的信用標準首先設定信用等級的評價標準,即對客戶信用資料調查分析,確定評價信用優劣的數量標準,以一組最具有代表力、能夠說明付款能力和財務狀況的若干比率作為信用風險指標,根據數年內最壞年景的情況,分別找出信用好和信用差兩類顧客的比率平均值,依次作為比較其他顧客的信用標準。
3.建立專門信用管理部門,統一管理。由于中國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缺乏“四自”能力(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只是在政府的計劃指令下進行生產經營,結果導致大量的陳年老賬,而且由于應收賬款的復雜性,很多時候需要設置專門的管理組織、專職的人員來處理相關的事宜。對于一些應收賬款長期拖下去,難以收回,企業為了能解決這一問題,應該成立一個由市場部門、銷售部門、財務部門、公司辦、黨委組成的清欠領導小組,對陳年老賬進行統計、分析、整理,安排專職清欠人員逐項進行清理。企業需要對壞賬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追求責任。壞賬的產生主要是因為應收賬款管理的效率較低。應收賬款的管理好壞主要取決于與應收賬款相關的部門和人員。如果說做的好與壞都是一個樣,那么應收賬款信用管理部門的制度設計的再好,也只能是一種擺設。故企業對信用管理部門建立一定考核機制,對應收賬款工作進行評價,對象人員進行獎懲,從而發揮主動能動性。
4.應收賬款的發生控制策略。(1)建立應收賬款檔案。企業應設置專人管理應收賬款檔案,負責在貨物發出日,將購銷合同、發票影印件以及債務人的有關資料進行整理和編號,做好記錄,并將整理好的資料復制給財務部門,使財務部門掌握用戶的基本情況,比如付款方式、付款期限,以便在規定的付款期限內,配合銷售部門對應收賬款進行催收。(2)貨到日的查詢。銷售人員應在估計的到貨日期,主動與用戶取得聯系,聯系方式以電話或傳真為最佳。詢問客戶是否收到貨物以及對貨物的滿意程度。此時對客戶的每一句話都要認真傾聽和記錄,同時密切注意客戶說話的口氣,比如模棱兩可、含混其詞、或表示出某種不滿,這時銷售人員要對用戶的反應和提出的問題進行自己分析,識別其背后的真實目的,以便盡快采取措施。(3)貨款到期日的催收。在貨款到期前一兩天,銷售人員或財務人員要再一次與客戶聯系,并發出付款通知單,可視客戶情況,選擇錄音電話、傳真、電報、快信或登門拜訪等多種聯系方式,詢問對方是否將貨款匯出,如果對方未及時付款,要及時查清原因,并保留客戶來電、來函等資料,以備日后必要時作為法律訴訟依據。(4)及時報告貨款到期未付情況。如果客戶超過付款期限(一周),財務部門或銷售部門應立即將逾期付款客戶的名稱、金額以及未付款原因等情況報告有關領導,以便將逾期欠款客戶納入早期催收管理范圍。
5.實行嚴格的壞賬核銷制度。(1)準確地判斷是否為壞賬,壞賬的核銷至少應經兩人之手。準備判斷壞賬及其多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兩人以上的經手為防止舞弊提供可能。(2)在應收賬款明細賬中應清晰地記載壞賬的核銷,對已核銷的壞賬仍要進行專門的管理,只要債務人不是死亡或破產,只要還有一線希望,我們都不輕易地放棄。(3)對已核銷的壞賬又重新收回要進行嚴格的會計處理,先做重現應收賬款的會計分錄,后做收款的會計處理。這樣做也有利于管理人員掌握信息。壞賬核銷憑證完備,要有完整的程序。壞賬的核銷要有依據,對于永久性壞賬的核銷要有客觀的媒體報道,如債務人的死亡或破產。對于估計的長期無法收回的壞賬,核銷后應專門登記,并仍然要派專人負責進行催收,定期核對,避免違法行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