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厭學是學生對學校生活的一種消極心理情緒和行為反應。很多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厭學的表現,其原因主要有學校方面的、家庭方面的和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為了能夠改變學生厭學的現狀,學校、家長和社會應該轉變教育觀念;建構“綠色評價”指標體系的保障制度;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
關鍵詞:學生厭學;原因分析;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1-0244-02
學生厭學現象是一個廣大研究者一直關注的問題,已有的研究從不同的視角分析了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也提出了很多的解決策略。但理想與現實之間卻仍然存在著巨大的鴻溝。本文從多角度進一步分析學生厭學的成因,進而探尋相應的應對策略。
一、學生厭學的現狀
在當前小學生諸多學習障礙中,厭學是較為普遍的問題,是導致輟學的主要因素之一。厭學是指學生對學校生活失去興趣,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而持冷漠態度甚至厭惡、逃避的心理狀態及其在行為上的不良表現[1]。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厭學心理的學生比例居然高達70%,而農村學生尤甚。這一現象對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影響。
二、原因分析
(一)學校方面的原因
就學校而言,導致學生厭學主要影響因素是學校的評價制度與教師的教學方法。學校的評價制度包括上級部門對學校、學校對學生、老師的評價制度。自新課改以來,學校的評價制度更人性化,但筆者的切身感受仍然是“轟轟烈烈談素質、扎扎實實搞應試”。在教師的教學方面,2011版《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評價“注意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交融、整合,避免只從知識、技能方面進行評價”,“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更應重視定性評價”。《數學新課標》也指出:“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評價的手段和形式應多樣化,應重視過程評價”。但是,在實踐當中還是長期的單一的評價方式和教學方法。這種單一的評價方法易使學業不良的學生及調皮好動的學生得不到充分的認可,久而久之,他們對學校的學習產生厭倦情緒。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
就家庭原因而言,導致小學生厭學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教育觀念的偏激。“望子成龍”的心態給學生施加了太大的壓力,家長對學生的期望超出了學生的能力水平,學生會產生一種挫敗感,久而久之,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另外,“偏重智育”家庭教育理念使學生感到學習就是背書做題,失去了很多學習應有的樂趣。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專心致志地學習,限制孩子出去玩耍,強制地剝奪了孩子自由玩耍與情感交流的權利,孩子就像學習的機器,完全喪失了主體性和求學的樂趣
(三)自身因素
就學生自身而言,產生厭學情緒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對學習的認知方式,主要體現在學生對學習效果的歸因方式。習慣于把學習的成就歸咎于自己能力和努力的學生,學習態度更為積極,不易產生厭學情緒;而把學習成就歸因于運氣等外在因素的學生更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更容易產生不良的學習情緒。
三、應對策略
(一)轉變教育觀念
觀念是行為的先導,不管是學校、家庭和社會都要從根本上轉變教育觀念,改變單一的應試教育觀念,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相對弱化考試分數,增強對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關注,鼓勵全面發展。留給學生一定空間,使其有更充裕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使學生的生活豐富多彩。
(二)建構“綠色評價”指標體系的保障制度
在最近召開的教育部新春新聞發布會上,基礎教育二司司長鄭富芝宣布:建立中小學“綠色評價”指標體系,綜合評價學生的品德發展水平、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興趣特長養成和學業負擔狀況,使每個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由厭學到樂學。“綠色評價”指標體系的出臺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與此同時,還應建構一套與“綠色評價”指標體系相配套的保障制度,才能確保“綠色評價”指標體系能落到實處,否則,再好的設想也只能束之高閣。
(三)凸顯學生主體性,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是調動學習積極性的前提。“教育只有在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的基礎上,喚醒、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力和主體人格,才能使學生實現由自在的主體向自為主體的轉變,積極參與自身的發展與建構。” [2]只有學生意識到、體驗到自己的主體性價值時,學生才會充分地認識到是我要學,而不是要我學。
(四)創造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
學生厭學的一個綜合性的原因就在于由于學校的、家庭的和自身的原因導致學生長期不能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使學生長期處于失望的狀態。因此,為了防止學生的厭學,應使教師的、家長的或學生的期望得以實現。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該設置合理的目標或期望,所謂合理是指目標略高于學生的現有能力,但通過努力又有實現的可能性。其次,教師應該通過多樣的教育方法,激發學生對學習目標產生一種積極的期待,使目標轉化為學生內在的需求;最后,應該為學生實現目標提供適當的體驗成功的機會和必要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孟四清,陳志科,李強,等.天津市中小學生厭學狀況的調查[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9,(3).
[2] 馬金祥,王水玉.學生厭學的環境誘因及防治策略[J].教育探索,2005,(5).
[責任編輯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