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中國實體經濟發展和運行的現狀入手,深度分析產業結構性失衡的原因,揭示市場經濟產業釋放的慣性以及一些地方經濟發展、運行質量不高的現狀,提出產業結構平衡、經濟發展慣性、發展慣性預警、預警反饋自控、提高經濟質量等觀點,警惕經濟危機,確保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平穩發展。
關鍵詞:經濟發展;平衡;慣性;預警;自控危機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1-0249-02
自2011年以來,開發區經濟大勢持續走低,尤其制造業表現明顯,2012年10月略有上升趨勢,好景不長,2013年上半年又現頹勢。股市是工業發展的晴雨表、顯示器,上證綜指在這一時期,一直在1 900點~2 300點之間振蕩。身為經濟細胞中一分子,“一葉而知秋”。
數據顯示,今年中國第一季度經濟增速7.7%,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7.9%;4月份生產價格指數(PPI)大幅度下跌,顯示出實體經濟疲軟態勢在延續;4月份匯豐和官方采購經理指數(PMI)皆呈現下降趨勢,說明制造業前景不樂觀;而5月份匯豐PMI預覽值已擊穿50%的榮枯線,標志著制造業已進入不景氣區間。
實體經濟上,產能過剩持續加劇,鋼鐵、煤炭、電力、水泥、化工、新能源等行業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由此衍生的銀行業不良貸款連續六個季度攀升,且勢頭不減,以地方融資為主的地方債務風險、影子銀行風險正密集爆發,金融風險呈上升趨勢,與此同時國內通脹已有抬頭跡象,就業形勢走到歷史最難時刻,每年還有1 600多萬就業大軍需要崗位;6月前惠譽和穆迪先后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后,標普、美銀美林和摩根大通等十幾家國際金融機構下調了中國經濟增速預期,6月13日,資本市場“一夜入冬”,資本市場奪命而逃,銀行間出現了近年來最大的錢荒。對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國際國內經濟情勢,中國經濟倍感寒流陣陣,對照產品過剩、需求不足、通貨膨脹、高失業率等指標,經濟危機如影隨行。
把脈中國經濟,其主要問題有哪些呢?
一、結構性問題突出,頂層設計不夠合理
產業項目的布局要從整個國家的地域分布、近期發展規劃、遠期發展規劃、產業的科技含量等方面綜合考慮、科學安排,需考慮平衡性、可持續性發展,要防止各地搶項目導致重復投資。例如中國重化工業布局,不能光考慮貼近消費市場、貼近原料等因素,同時要把環境承載力考慮進去,一個地域的工業各行業的生產能力及生產廠家個數要明確限制,從而達到國家對產業總體局面的把握。
現在各地的招商引資都是各自為政,出于對經濟政績的動因,各地之間互掐,比優惠條件,一元地價甚至倒貼現象都不稀奇,導致資源流失和嚴重的項目同構現象,宏觀上造成了較多的重復投資。一個新興產業出來,就會一哄而上,互相惡性競爭,壓低價格,用不了幾年,造成產品過剩、產業利潤整體下滑,產業就面臨重組的窘境,如果過渡依賴出口的話,還會給人以傾銷的口實,外國人得便宜還賣乖。
東臺市經濟開發區有一個彩鋼板企業,是重工類項目,也算不上朝陽企業,本來投資可行性報告確認是長三角地區的龍頭企業,三四年光景,光滬寧線上就冒出了8家同類企業,產能擴大了10倍多,可彩鋼板的需求就那么大,競爭結果,大家只有一起艱難為繼過苦日子了;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歐委會光伏雙反事件也是一個經典例子,生產太陽能電池本來就是一個沒有太多技術、資本集中、勞動密集型產業,按照目前國內流行的生產工藝,上游生產多晶硅,會產生四氯化硅、氯化氫、氯氣等有害物質,下游電池組件制作環節大量使用氫氟酸,還會產生大量的含氟廢料,這個產業可以說是高能耗、高污染產業,歐美國家做的較少,他們主要做技術含量較高的制造設備。由于認知問題,太陽能電池被冠以高新技術產業、朝陽產業、新興產業等光環,各地一時趨之若鶩,在土地、資金、稅收上全力以赴扶持,希冀成為GDP的增長點,最盛的時候,全國有100多個光伏產業園,僅江蘇就有1 000多家光伏企業,甚至“四萬億”計劃也有。惡性競爭導致產能過剩,價格越來越便宜,我們用低廉的人力成本、犧牲環境為代價“補貼”世界,賤買反而招致人家的反傾銷、懲罰性關稅。
二、對市場經濟發展慣性預警不高,自控力不足
市場經濟的核心就是價格、競爭、自由貿易,而市場競爭的結果一定會帶來一定的產能過剩,這是不可避免的。在市場國際化的背景下,對各產業的發展狀況,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作為一個國家才能大致了解,因為存在許多諸如政治、地方保護、貿易壁壘等因素,可落實到具體的投資者,信息就會不對稱,麻目性因此存在,跟風投資,上規模、壓價格接踵而來,一旦投資沒有回頭路,風險同時相伴。產業升級可以提高競爭力,轉型則難,隔行如隔山,技術、人才、資本重新整合,談何容易。
眾所周知,當初國家為了振興經濟,把房地產作為經濟建設的產業支柱之一,沒想到現在經濟發展對房地產業的依賴度這么大,有的地區達到 65%,而房地產業涉及到60余個行業的發展,要想改變這樣的局面,容易嗎?又說到光伏產業在全國興起,100多個產業園,過多的產能釋放,必然導致產能過剩,過剩產品沖擊下,產品越賣越便宜,之前有多少專業機構認真研究過其產品的科技含量、發展前景嗎?面對歐美國家經常耍的伎倆,我們做過貿易爭端的預案嗎?在發展經濟成為地方政府職能,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注定被模糊,導致政府的越位與缺位并存,太陽能電池產業興衰是絕佳的佐證。地方上小算盤打得絕響的時候,產業同構現象、結構性矛盾就越加明顯,就可能影響國家經濟大盤子的協調發展,頂端設計沒有限制或限制較弱,則會助長產業發展的慣性,如騎車一樣,方向一偏,人仰車翻。事實證明,市場經濟發展的慣性預警度事關經濟發展的方向,信號反應及時靈敏,國家調節產業項目的反饋控制力則會及時、有力、有效,從而確保中國經濟發展的總體平穩。
值得重視的是,地方上為了顯現政績,經濟實績弄虛作假現象屢見報端,或多或少影響了國家對經濟發展實績數據的準確性。在地方報紙公開的許多數據,讓許多人習慣性脫口秀:是真的嗎?
三、一些地方經濟建設以及運行質量不高
工業方面,縣區、鄉鎮一級為了顯示政績,爭取GDP,隨意劃一塊地,搞個總體建設規劃或產業建設規劃,就開始招商引資,建設平臺沒做好、產業定位沒有譜,污水處理沒考慮,只要能產出GDP,撿到籃子就是菜。
例如長江南岸某縣級區,曾被評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前六十強,據考證,生態工業園建設已十二個年頭,前五年引進的項目,有一半現已倒閉或轉手,另一半因產品科技含量低而苦苦度日,都是些低檔次筆刷、鞋業、婦女用品、冶金產業,初期規劃建設5平方公里,三年后重新修編規劃,生態工業園擴大到25平方公里。落戶的產業項目中,有個生產窗簾的項目,建設初期提供的環境初評報告中涉及到的二甲苯年排放量,達6噸;有個塑料噴涂項目,產品科技含量并不高,因噴涂過程污染嚴重,人工不宜,用機械手代替,地方上則如獲至寶,以為引進高科技設備,產品的科技含量就高了,凡是有人參觀,必隆重推出介紹觀摩;有個汽車裝配企業,每次噴涂工藝操作后,周邊空氣都持續好幾天彌漫刺鼻廢氣味,其場地沖洗的廢液使得下游原本清澈的河流魚兒不見了蹤影。許多項目簽了項目協議后,開工條件尚不成熟,地方就促其開工,結果天上的監控衛星發現了,衛片連同執法令下來了,地方上又不得不通知廠家停工,推倒圍墻,找來農業機械、買來玉米種,進行所謂的復耕,植物長出后,綠色一片就可糊弄衛星了,另一方面,為了應對用地指標的限制,則采取少批多占的方式為企業暫時解決用地問題,如某項目畫規劃紅線時為60畝,權宜之計,先幫其報批10畝地,其余則先占用待批。國土法有18億畝耕地紅線,要求耕地占補動態平衡,地方上就連山地、江灘都用上去平衡了。
江南有一軸承之鄉,一年前某公司請了一位長期從事軸承研究的日本友人來指導,看了理化指標后,告知其產品與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產品相當。
再說這個區已有十五年建設史的新區建設,初期建設缺乏資金,借雞下蛋、融資等方式用盡,城建資金仍是捉襟見肘,城建標準只能攤大餅。自來水主管網直徑300mm,且嚴重跑冒滴漏,住宅小區不增壓,4樓以上用水困難,地下管網預設不夠,導致道路開膛破肚頻繁,雨污水管偏細,一遇雨水大些,則多處積水、淹水,污水橫溢。地上的樓宇建的富麗堂皇,地下的管網令人擔憂,地上的樓價上去了,政績好看了,可另一面呢?則是樓市有價無市,該新區簽下的房地產項目,建筑面積達1 000萬平方米,已建面積達600萬平方米,大多數小區售樓近四成,可入住率只有二成,或更少,據人口普查時統計,該新區常住人口(含域內行政村村民)只有24 000人,而隨著房地產的繼續開發,商品房待售量將不斷增大,空置率將不斷上揚,百姓笑談,新區現在的存量房未來十年都賣不完,到了晚上幾乎是一座鬼城。
據《2012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中國超過了30%的河流和超過50%的地下水不達標,全國地下水水質監測57.3%為“差”;空氣質量方面,325個地級城市中,59.1%的城市不符合新的空氣質量標準,113個環保重點城市的不達標率更是達到76.1%。數據告訴我們,以后的治理代價將是巨大的、驚人的,而中國許多財力不足的縣(區),仍熱衷于建設新區,企圖在土地上挖金,以地生財,最終將會導致驚人的資源、能源浪費。
回看市場經濟確實有力地推動了西方世界的經濟發展,也引發過數次經濟危機,西方許多國家也經歷了對環境的污染和治理過程,為了碧水藍天的生態環境,西方國家加強了對產業的控制,對有污染的產業,直接回答NO。
加入WTO后,市場經濟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了發展空間,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同時,出現了一些衍生問題,這是必須繳的學費。然而世上沒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只有對癥的良藥,西方世界在經濟危機后,出現了凱恩斯主義,主張國家對經濟運行的干預,貿易壁壘、反傾銷調查、反傾銷稅都是貿易保護主義手段,都是國家干預的內容。
傳統中醫認為,一個健康的機體關鍵是陰陽平衡,經濟發展也是如此,科學、健康、平穩的發展,生命力才能旺盛,一個或幾個變量的極端偏離正常區間范圍,就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現象,中國經濟的發展也是同樣的道理,一旦失衡就可能引發危機!
[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