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鄉村旅游以其獨有的資源基礎、旅游參與和體驗過程正成為許多鄉村地區促進發展、遠離貧窮走向富裕的新蹊徑,成為了旅游業發展的一種新形式。重慶市扶貧開發辦公室對以旅游業帶動農民致富的工作非常重視,經過扶貧資金的持續投入,使之產生了開發旅游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貧困地區奔向富裕的三贏局勢。巫溪縣文峰鎮銀峰村擁有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在分析銀峰村鄉村旅游發展的基礎上,提出加快銀峰村鄉村旅游發展的對策,對于促進銀峰村鄉村旅游更好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作用。
關鍵詞: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1-0273-03
緒論
隨著重慶市“旅游扶貧”口號的打響,鄉村旅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前景廣闊。2011年,重慶市將“旅游扶貧”作為巫溪旅游發展的突破口,在巫溪縣銀峰村正式啟動,規范發展了38戶具有一定規模的“農家樂”、“休閑農莊”。一年多來,接待了短期游客4 000人次,具有日接待能力388人。農家樂經營戶平均收入達3萬元,許多農民趕上了旅游致富路的“列車”。隨著銀峰村鄉村旅游的迅速發展,本文對其資源特色、如何從發展中總結經驗等進行綜合分析,制定了相關的營銷對策,對今后銀峰村鄉村旅游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也希望給其他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銀峰村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一)基本情況
1.鄉村地域廣闊,村民人口較多。銀峰村地處巫溪縣西北方,距離文峰鎮9公里,距巫溪縣城40公里。南與文峰鎮三寶村舒家坪接壤,西接紅池壩國家森林公園,距其30公里。幅員面積達28.3平方公里,海拔910米~1 400米,立體氣候明顯。該村轄五個社、380戶、1 500人,村民生活積極向上、民風淳樸,老人小孩歡聚一堂,成立了“樂和協會”,是巫溪縣社會管理創新及“樂和家園”建設的樣板。廣闊的鄉村天地和眾多的村民為鄉村旅游提供了很好的發展空間和潛在消費市場。
2.旅游資源豐富,特色較為顯明。銀峰村擁有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主要表現在原生態景觀、民俗文化、種植業及畜牧業四個方面。綠色原生態資源優越:由于銀峰村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樂和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為發展畜牧業、開發綠色食品及開辟休閑納涼等可持續發展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具有“綠色寶山”之稱。全村林地面積高達19 750畝,森林覆蓋率為68%,擁有上百種植被(如銀杏樹、百年桂花樹、朝天松、銀杉樹、槐樹、香樟樹等)、三十多種珍奇異獸(如野豬、松鼠、狼、野雞野山羊等)、二十多種昆蟲(如瓢蟲、螢火蟲、知了等)。在擁有的這些動植物之中百年桂花樹被評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野豬被評為“國家三級保護動物”。轄區內天然景觀也多不勝數,最出名的有“二郎山”、“蛤蟆洞”、“尖峰寨”、“穿山洞”、“野鹿山”、“仙女寨”以及 “南天門”的山王廟等。村內處處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空氣清新、村民房舍綠樹掩映,是城市居民遠離喧囂、休閑避暑的絕佳去處。獨特的民俗文化:銀峰村民有著自己獨有的“除草鑼鼓”文化,它是指農閑時,大家聚在一起用說、唱及鑼鼓的方式演繹農耕的場景,體現出了銀峰村樂和團結的勝景。此外,銀峰村還擁有1 000頭黃牛及4 000多頭山羊的養殖示范基地、500畝的烤煙基地,為眾多城市居民觀賞田園風光、體驗鄉村生活、開展農村文化等活動提供了良好的資源條件。
3.多種方式開發,旅游產品愈來愈多。一年來,銀峰村緊緊抓住重慶市扶貧開發中心將“旅游扶貧”作為巫溪旅游發展突破口的這一契機,認真貫徹落實把旅游業作為巫溪經濟支柱和現代服務業來培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發揮銀峰村原生態景觀、民俗文化、種植業和畜牧業等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優勢,搞好鄉村旅游規劃。在這些基礎上,通過項目的推動,不斷地去改善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傾力塑造出鄉村旅游特色,擴大規模,促進鄉村旅游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1.重視“總體規劃”,輕視“詳細規劃”。雖然重慶市扶貧開發中心先后籌措專項資金委托有關部門編制完成《銀峰村鄉村旅游業發展規劃》等主要旅游發展規劃,但銀峰村缺乏各個景點開發建設的詳細規劃,大多數項目是以村領導個人主觀意見作為決策,導致出現景點的主題不突出、缺乏特色、配套設施不齊全、旅游產品的質量不高等現象。
2.重視“旅游產品”,輕視“旅游精品”。由于部分“農家樂”經營者和管理人員缺乏從事鄉村旅游的經驗和團結協作能力,加上村民文化素質偏低、經濟實力匱乏、沒有接受專業的旅游知識培訓等因素的影響,致使打造的旅游產品質量、服務水平和檔次不高。旅游產品缺乏銀峰村特色,存在“旅游產品多但精品少”的現象,很難吸引異地游客多次消費,影響了鄉村旅游整體效益的提升。
3.重視“開發建設”,輕視“營銷策略”。銀峰村某些旅游景點只重視旅游產品的開發和建設,在將形成的旅游產品向社會公開經營的階段前后,輕視了旅游產品的宣傳營銷。只是在巫溪論壇等小型的新聞媒體進行了推介宣傳,并沒有在市、縣以外的區域或重要交通道路設定惹人注目的戶外宣傳廣告,更缺乏參與市、縣旅游整體宣傳活動的意識或區域旅游企業宣傳互助活動,產品營銷觀念薄弱,缺乏主動將旅游產品推出去的意識。由于營銷推動力度不夠,巫溪縣的多個鄉村旅游扶貧村(如羊橋村、木耳村、雙陽村、大包村、觀峰村等等),給銀峰村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壓力。
4.重視“自然景觀”,輕視“文化內涵”。銀峰村部分鄉村旅游經營業主只重視景點和游覽項目的開發建設,但這只滿足了異地游客的“視覺”需求,未對景點的傳奇由來、文化內涵做挖掘,滿足不了游客希望通過游覽各景點了解到當地的故事及相關知識的需求。
5.重視“游覽項目”,輕視“體驗樂趣”。銀峰村大多數旅游景點盲目進行開發建設,未對游覽項目的籌劃和布局問題進行調查,忽視了能讓游客參與其中,并能體驗其趣味項目的設置和建設,使游客游覽的“刺激性”和 “振奮點”不高,容易造成游客產生“旅游瞌睡”現象,降低了游客再次游覽的積極性。
6.重視“打造景點”,輕視“衛生安全”。個別鄉村旅游景點著力打造景點的旅游項目及基礎設施,忽略了衛生安全等問題。前一批游客游覽以后,會留下許多垃圾,由于無專門的清潔人員,導致景點內時常會散發出異味。另外,亭臺、欄桿偶爾會出現安全隱患,未及時處理,給顧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甚至散失部分潛在游客。
二、鄉村旅游發展的營銷對策
縱觀銀峰村鄉村旅游發展現狀,深刻分析快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后,對接下來將如何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促進貧困村民脫貧致富以致進一步發展銀峰村的鄉村旅游業,具體策略如下:
1.由政府主導發展鄉村旅游。黨、政委和相關職能部門要大力推行巫溪紅池壩產業帶動旅游扶貧模式,尋求經驗,切實重視銀峰村鄉村旅游業工作,充分認識到發展鄉村旅游是扶貧的重要內容,有利于增加農民人均收入,打造鄉村新貌,提高銀峰村整體文明素質,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因此,政府要起主導作用,統一制定規劃、統一進行指導,加強對銀峰村鄉村旅游業發展的政策制定,并做好協調統籌工作,及時解決鄉村旅游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督導檢查有關方針和政策的實施。
2.完善整體規劃,編制開發建設詳細規劃。首先,政府要委托相關機構對先前編制的《銀峰村鄉村旅游業發展規劃》 進行合理的完善,明確銀峰村鄉村旅游發展思路和發展重點,做到有計劃和有重點來進行。其次,從事鄉村旅游開發的主體要召開村民大會廣泛征求意見,請專業機構精心編制具有科學性、可實施性的景點開發建設詳細規劃,然后根據規劃分步實施、開發建設,避免僅靠個人主觀決策,導致打造的景點出現主題不突出、定位不明確和旅游產品檔次低等問題,甚至存在投資浪費等缺憾。最后,政府要結合銀峰村的實際情況,突出當地特色,體現出獨特的個性,保護好轄區原有風貌和鄉村生態文化環境。
3.嚴把旅游產品質量關,將“產品”打造成“精品”。旅游產品的靈魂是質量。檔次低、質量差的旅游產品是無法吸引游客來消費的,鄉村旅游業的發展也難以壯大,因此銀峰村鄉村旅游經營主體要嚴格從景點的總體環境、基礎設施、住宿和餐飲設施、服務水平、經營管理模式、多彩的民俗節慶活動、旅游衛生安全狀況、社會貢獻等幾個方面“做文章”,進行自我檢查和自我糾正,努力提高旅游產品的質量。各級旅游主管單位要及時跟進督促、并及時對其進行檢查指導,使銀峰村鄉村旅游的整體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4.灌注產品文化,挖掘產品內涵。隨著我市鄉村旅游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只有不斷挖掘產品的特色,憑借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才能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對外具有競爭力。鄉村具有古老、天然、真實的特點,是傳統農業文化的珍藏地,能有效地滿足旅游者遠離城市的喧囂、回歸大自然的需求和愿望。而且在當今城市飛速發展的浪潮中,鄉村傳統文化越能顯示出地方文化的特色。因此,需要結合鄉村旅游特點去挖掘鄉村文化內涵,將傳統農耕文化和民俗文化融匯到鄉村旅游產品的開發和建設中去,形成鄉村特色旅游項目。
5.增加體驗項目,讓游客感受農事樂趣。鄉村旅游將城市居民作為主要的目標消費群體,以美麗的田園風景、獨特的文化吸引著消費者的注意力,以農業、畜牧業等資源為根基開發建設旅游產品,吸引各地游客前來納涼避暑、休閑養生、參與體驗的一種旅游活動。能讓游客參與各種農事活動并充分體驗到其樂趣是鄉村旅游的本質和核心,也是吸引游客二次消費和重復消費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規劃時就要根據各個景點的實際情況,圍繞旅游產品的主題和文化內涵,策劃出能讓游客參與性強的活動項目,讓異地游客真正地感受到銀峰村民俗文化、生活和勞作方式。比如說,開發建立水果與蔬菜采摘、農場 “認養”、包餃子、腌制農家咸菜、自制馬鈴薯片等農事活動,這些都是城市居民樂于看見和參與的鄉村旅游體驗項目,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6.多渠道開展旅游扶貧宣傳,加大促銷。與市、區或多個旅游部門一起,運用多種方式、途徑,擴大范圍進行旅游扶貧廣告宣傳活動,提高銀峰村旅游扶貧的名氣和影響。以民俗文化活動、節慶和傳統節日等為平臺,舉辦農事娛樂活動,開展主題體驗游,力求每一季度都有主題,全年都是旺季。利用扶貧公眾信息網等媒體開展網絡營銷,提供旅游在線服務,將旅游扶貧的信息化水平提高。除了開展網絡營銷外,還要通過新聞媒體、戶外廣告、宣傳手冊來增加銀峰村鄉村旅游的宣傳促銷力度,搞好公共關系活動,用好社會扶貧資源,共同開拓鄉村旅游市場。
7.培養優秀的管理人才。由于銀峰村鄉村旅游業主大多數是本村的村民,知識文化水平、綜合素質相對較低,經驗理念狹窄,旅游服務水平相對較弱,導致了該村旅游服務質量整體水準不高。針對此類問題,必須要增強人才培養,邀請相關專家對銀峰村鄉村旅游服務人員進行專題講座講授相關知識,或是將經營人員派往高等院校的旅游專業進行集中培訓或分散培訓,使他們盡量在短的時間內學習、掌握旅游管理基本知識和技能。鄉村旅游服務人員的職業操守和社會公德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也要對其進行培訓。另外,派出本村旅游服務人員到其他鄉村旅游示范村進行交流,取長補短。倡導誠信經營、文明服務,提升旅游服務人員的整體修養。懂得廣泛吸納經營、管理的旅游人才,為銀峰村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結論
總之,在當今社會鄉村旅游發展已成為中國旅游業發展的一個主要趨勢,是重慶扶貧辦公室以鄉村旅游扶貧的著力點,是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載體。從目前銀峰村鄉村旅游的發展來看,前景較樂觀,但還是存在相應的問題。因此需要加大投入,改變發展的模式,合理運用營銷對策,唱響“相約銀峰,心情放松”的口號,最終達到讓旅游業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插上翅膀。
參考文獻:
[1] 趙登華.鄉村旅游要巧打“特色牌”[N].經濟日報,2007-05-27.
[2] 張國勝.縣鎮域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及思考[J].旅游調研,2006,(7).
[3] 唐俊平.鄉村旅游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芻議[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2007,(1).
[4] 賀小榮.中國鄉村旅游的起源、現狀及其發展趨勢探討[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2).
[5] 廖靜嫻.中國城郊型鄉村旅游發展研究[EB/OL].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7-12-19.
[6] 杜江,向萍.關于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旅游學刊,1999,(1).
[7] 江德才.金融應加大支持鄉村旅游的發展[J].麗江旅游周刊,2011,(1).
[8] 孔曉寧.鄉村旅游:把財富送給農民[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07-20.
[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