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高等學校的教師是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高級人才的工程師,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是順理成章的。本文集中探討了教室道德的范疇和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的特點,希望對高校師德建設有所裨益。
關鍵詞: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神圣天職,我國唐代文學家韓愈曾指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名言說明從古代起,人們就已認識到教師是既當經師,又當人師。經師教學問,人師則要教行為、教道德,教學生怎樣做人。高等學校教師肩負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專門人才的重要使命,他們應當既是學術方面的專家,又是培養造就人才的行家。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國新時期教育方針的基本內容,是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實現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關鍵。這要求加強對高等學校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教師則應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只有廣大人民教師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崇高的社會主義道德,才能真正做到為人師表,才能真正擔負起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神圣道德職責,那么高等學校教師的職業道德是什么?它有什么特點呢?下面就這個問題作初步探討。
一、什么是教師道德
教師道德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它是在教師職業活動范圍調整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校領導、教師與學生家長、教師與社會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教師道德包括教師的道德意識、道德規范、道德范疇、道德行為、道德評價、道德品質、道德修養等內容。
一切社會道德都是當時社會經濟狀況的反映。在階級社會中,統治階級思想左右著整個社會,各種職業思想和規范也只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和規范的具體化和體現。教師道德也不例外,就其本質而言,教師道德乃是社會經濟的反映,是占統治地位的社會思想道德體系的具體化。社會主義的教師道德乃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反映,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在教師職業中的具體化,正因如此 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教師的道德和其他一切社會的教師道德相比有著本質的區別和崇高的境界。
二、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的特點
在講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首先看一看教師職業道德區別于其他職業的一般特點:
(一)歷史悠久。教育是人類社會共存亡的事業,在人類文明史上,教師職業活動歷史悠久,教師道德的發展源遠流長。在我國數千年的教育實踐中涌現出許多師范端嚴、學明德尊的教育家,他們的教育理論和實踐,不僅發展了我國的教育科學和教育思想,而且為我國教師道德建設做出了極為寶貴的建樹。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主張,提出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思想,提出了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的道德要求。這些教育倫理思想和道德要求,不僅受到孔子弟子們的衷心擁護,而且對后世教師人格的形成也產生深刻影響。
(二)層次較高。教師道德不論是在道德規范上,還是在教師個人的品格素質上,都具有較高的層次,因為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培養,塑造新的一代,要教育學生有高尚的道德,不辜負黨和人民對教師的期望。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就必須首先要有更高的道德境界,更純潔美好的心靈。
(三)典范性強。教帥道德不僅是教師自身行為的規范,而且還是作用于學生的教育手段,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長。學生多是青少年,他們的模仿性大、可塑性強,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大都以師長為自己的楷模,因此,要培育出道德高尚的學生,就得有道德高尚的教師作示范。
(四)影響廣泛深遠。所謂影響廣泛 是說教師道德不僅影響和作用于學生,而且會影響到學生的家庭,親友,整個社會。所謂深遠,是指教師道德可以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心靈,塑造學生的性格和品德,其影響不只局限于學生在校期間,而且會影響到學生的一生直到他們對下一代的教育。
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體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原則、規范要求的新型的職業道德。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是集體主義,基本要求是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這種道德原則和規范要求體現在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中,就是獻身教育、教書育人;就是學而不厭,勇于創新;就是熱愛學生,誨人不倦;就是團結協作,關心集體;就是舉止文明,為人師表。
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是對歷史上優秀的教師道德遺產的繼承和發展,縱觀歷史,教師道德盡管從整個體系來說帶有剝削階級的烙印,與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的性質不同,但是其中也有許多具體內容是前人從教師職業的特殊活動中總結出來的科學結論,閃耀著人類優秀文化遺產思想光輝。因此我們對教師道德遺產要批判地繼承,去其糟粕,使其成為今天所需要的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因素。
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體現民主平等的關系。在私有制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關系,也滲透在教師道德中,在封建社會,教師對學生來說擁有絕對的權威,甚至可以體罰學生;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師生之間是金錢關系,教師與學校經營者之間是雇傭關系;在社會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同志式的互相合作關系體現在教育領域中,就是師生之間、教師之間、教師與領導之間的民主平等關系,這種民主平等關系充分體現在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之中。
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應當在新時期的教育實踐中,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不斷豐富和創新。當前我國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教育同其他事業一樣,也面臨著艱巨的改革任務,就是改革那些陳腐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變改革的封閉狀態為開放狀態,使整個教育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綜上所述,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是在批判地繼承歷史上教師道德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體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原則和規范要求,同時也包含著社會主義民主平等關系。充滿改革開放時代氣息的新型職業道德,教師是學生的楷模,更是全社會公民道德建設的典范 高等學校教師要具備高尚師德,加強職業道德修養,要必須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真正做到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作者簡介:李曉磊(1984-10-),湖北省襄陽市人,大學本科學歷,軍事經濟學院襄陽士官學校教員,財務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