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挫折教育是我國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大學生培養(yǎng)具有一定程度的耐挫力是其和諧發(fā)展的重要指標之一。準確認識大學生挫折教育,積極處理其存在的問題,科學有效的開展大學生挫折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大學生;挫折教育;對策
一、挫折教育與大學生耐挫力的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中的學校挫折教育幾乎一片空白。學生經常遇到學業(yè)不如意,親情矛盾、人際矛盾以及戀愛失敗等問題,但有些學生遇到這些問題時卻采取了傷害別人或者毀滅自己的極端的令人遺憾的方式,其心理健康程度、應付挫折的能力之脆弱可見一斑。而產生這些極端處理方式的原因也與我們忽視了對大學生的生存意識、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磨練的教育和培養(yǎng)有著直接的關系。
近年來,全國各地在校大學生由于缺乏抗挫折能力而導致的各種心理疾病、被迫休學、退學,甚至輕生、自殺的事件都時有發(fā)生,而其中輕生、自殺的人數增多、頻率增加已經成為高等教育中一個棘手而又并非偶然的現象了。很多學生在遭遇到挫折時,往往不能獨立解決,也不會冷靜思考和克服問題,而是采取一種消極回避的對策,同時,對挫折的不正確歸因更是進一步惡化了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這些問題的出現,往往就是因為他們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遭遇的挫折有關,部分當代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經不起挫折已經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了。
從影響產生挫折因素來看,可以大致分為兩方面。一是客觀環(huán)境因素,學校本身環(huán)境不佳,校園文化建設不到位以及教師、學校教學生活設備、管理方式等,都會不同程度的限制大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降低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二是主觀條件因素,這一代獨生子女大學生沒有獨立生活經驗,缺少適應新環(huán)境的本領,對學習的激情忽冷忽熱,沒有有效安排學習時間和計劃,在和同學相處過程中,又常常出現溝通不足,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考慮問題,出現問題后,習慣性把失敗歸因于外在因素,為自己的逃避找借口和托詞。這些多方面的因素直接導致大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容易遇到挫折,同時遇到了也不能正確處理和解決問題,導致令人遺憾的結果發(fā)生。
二、開展挫折教育的對策
挫折教育面對的是不同的個體,注定了其方法不會是單一的精確的。同時,挫折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學校、各個家庭和整個社會的全力配合,發(fā)揮各方面的合力。
1.積極開展挫折認知教育,正確認識挫折
在長期挫折分析實踐中,我們發(fā)現大學生的挫折感很大程度都來自于對挫折的錯誤認識和消極心理。所以,在高校中開展挫折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使大學生正確認識挫折,提高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挫折認知水平,培養(yǎng)學生隨時迎接挫折,從容面對挫折的心理基礎,從而降低受挫后的遭受到的損害程度。
挫折認知教育包括三方面,第一,客觀的看待挫折。世界永遠不存在十全十美,我們要學會接受不完美,并從中發(fā)掘快樂和幸福。第二,辯證的看待挫折。人生在世,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挫折在給人以打擊的同時,也會使人免得成熟。第三,勇敢的面對挫折。面對挫折,我們要樹立敢于面對失敗的正確觀念,學會用挫折來激勵自己的意志。
2.準確把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科學實施挫折教育
根據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維護和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幫助其人格的重建和發(fā)展,提高心理調適和抗挫折的能力。第一,加強人生觀教育,提高抗挫折能力。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同時也認識到理想的實現是非常艱辛的,挫折和默念是必然存在的,要勇于面對困難。第二,加強人際交往教育,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對大學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情緒進行引導和幫助,進行誠信教育,真心誠懇的與人交往,同時注意人際交往的方法和技巧,通過培養(yǎng)積極的人際交往心理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大學生的人際溝通。第三,健全心理咨詢輔導系統(tǒng),對于大學生中出現的這些心理問題,簡單的說教或者傳統(tǒng)的處罰等方式是無法解決的,因此,各個學校都應該成立專門的健康教育、心理咨詢機構,通過專業(yè)人士科學的疏導,幫助學生解決內心深處的痛苦。
3.引導學生對挫折應對進行自我監(jiān)控
人生最大的難題是認識自己,大學生在應對困難挫折和戰(zhàn)勝困難挫折的過程中也需要對挫折進行自我監(jiān)控。所謂自我監(jiān)控是為了達到預定的目標,將自己正在進行的實踐活動過程作為監(jiān)控對象,不斷的進行積極自覺的計劃、監(jiān)察、評價、控制和調節(jié)的過程。其對于大學生個體自行解決困難和問題的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有重要意義。挫折教育的首要目標就是要引導學生對挫折應對進行自我監(jiān)控。這方面的教育要圍繞挫折和挫折應對知識、應對方式以及應對策略幾個方面來展開。
4.構建社會實踐平臺,進行挫折教育
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說明從小如果孩子就知道生活里有困難這樣一個字眼,同時這個字眼是跟勞動、流汗分不開的。這樣環(huán)境下長大的他們,會大大縮短大學適應期,抗挫折能力明顯比其他同齡孩子強。針對目前高校中大學生普通存在合作意識淡薄、協(xié)調能力差、過分強調自我等問題,各個高校需要將教育從室內搬到室外,聯(lián)系單位為學生提供各種實踐機會,或者與其他弱勢群體聯(lián)系,學生參與幫助其生活工作,體驗社會中其實并不是事事都盡如人意,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煩惱和困難,跟其他人相比,自己目前的煩惱或者困難也許根本不算什么。讓更多的學生在活動中有效的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5.創(chuàng)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優(yōu)化大學生生活環(huán)境
校園文化是每個高校的靈魂所在,是各個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鍛煉和調高大學生抗挫折能力的有效載體和平臺。有些大學生在遭遇到挫折時總是徘徊在戰(zhàn)勝挫折積極進取還是畏縮不前消極退卻中,周圍的人際關系以及校園環(huán)境氛圍對他們的選擇影響極大。因此,高校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群體環(huán)境和校園環(huán)境,從而培養(yǎng)其戰(zhàn)勝挫折的勇氣。第一,加強校園環(huán)境和設施建設,美化育人環(huán)境。在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中,人的心情也會不自覺的變好,生活也會變得更加開心和美好。第二,完善人性化的學生管理方式,幫助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構建更多的活動平臺,幫助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加強溝通和交流,人際關系和諧了,學生的心態(tài)就會更積極樂觀,應對挫折也會更有力。
作者簡介:何秋容,女,漢族,四川三臺人,碩士,助教,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李坤,男,漢族,山東濰坊人,重慶交通大學學生德園小區(qū)財經學院團總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