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賽法的積極作用
1. 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和練習積極性。比賽法顧名思義,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比賽,最終需分出勝負。在這種練習情境中,學生會為了本組的勝利而全力以赴去努力,而且學生都有強烈的自尊心和表現欲望,渴望在集體活動中表現自己的才能和成就,以獲得其他同學的尊重和信任。使學生在比賽中展現自己,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如有的學生跳得高,有的跑得快,通過教學比賽,學生的這些優點就會一一展現出來
2.有利于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體育教學中運用比賽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教學比賽、游戲比賽、專門性的測驗比賽等,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有著嚴格的比賽規程和裁判方法。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但它決不允許有任何不符合規則的過激行為出現,而且比賽中始終堅持“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宗旨,這無疑將對學生道德作風的培養與教育起到積極有效的推動作用。
3.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和應變能力。比賽中,各種情況變化無常,為了獲取勝利,需要學生在復雜的情況下及時不斷的調控自己的心理,調整自己的行動,根據比賽中的即時變化,要及時地做出準確的判斷和決策,并隨時準備調整和改變戰略戰術,力求使之更為合理。因而,比賽法對學生的自控能力和應變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經常運用會對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提高,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4.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比賽法在組織運用時,多采用集體活動,而獲取勝利的力量,乃至集體中每一名隊員的團體協作和協調配合。比賽中,學生會清楚的認識到集體力量的巨大,單靠某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最后勝利的。認識到這一點,學生就會自覺自愿的做出最大的努力,以獲取和捍衛集體的勝利和榮譽,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從中得到升華。可以說,教學比賽為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有利的條件。
5. 有利于強化身體練習對學生和機體作用的實效性。實踐證明,完成同樣的練習,比賽時機體的機能變化要比非比賽時大得多。因為比賽的最大特點就是富有競爭性和挑戰性,獲取欲望強烈,在這種心理活動的驅使下,他們會傾盡所能,很容易使機體出現最大限度的承受能力,從而強化了身體練習對機體作用的時效性。
6.有利于促進運動技術的提高。運動技術的學習是體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教學內容。單純的技術練習會顯得比較枯燥,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合理的教學比賽可以加速運動技術的掌握。
二、比賽法也存在消極影響,運用時應注意的事項
1.比賽方法的選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運動水平以及教學條件、教學任務選擇與設計比賽方法。體育課的比賽有個人和個人,小組和小組,大組和大組等不同人數的比賽,不同教學內容在比賽的形式上也有所不同,如籃球項目可以比傳球、運球、投籃等,田徑項目可以比速度、遠度等,排球項目可以比墊球、發球等。選擇好比賽的方法能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2.比賽規則的制定。任何體育項目的比賽都要有規則來約束參加比賽者的行為,才能使比賽順利進行,而教學比賽規則的制定要根據比賽的方法和參加者的技術水平以及比賽項目靈活制定,不能生搬硬套地把國內外比賽的規則用上去,否則比賽無法進行。如籃球比賽由于學生人數較多,可以改變為六人對六人,三人對三人,在時間上也可以變化。
3.做好比賽前的準備。場地器材的準備和身體、心理上的準備是順利進行比賽的一個重要條件。如果為了節省時間而不考慮場地和器材,不加強身體的準備活動,一旦造成傷害事故,會給比賽帶來不良的后果。既破壞了課堂學習、練習氣氛,又達不到教學目的,給學生造成害怕心理,甚至留下陰影。
4.掌握好比賽中的強度和難度。學校體育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體育運動知識,增強身體健康,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它是為學習技能服務的。因此,教師在采用比賽法前要掌握好比賽的強度,防止出現意外傷害事故。同時,過高的比賽難度,也會讓學生產生畏懼心理,影響學生練習的興趣。運用比賽法時要掌握適量的運動負荷。由于比賽法具有較強的競爭性,會使得課堂氣氛活躍、熱烈,學生活動中有時會不遺余力。
5.合理的分組。學生的身體素質、接受能力、體育技能的差異性較大。因此,在進行教學比賽時,應注意進行合理的分組,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比賽中起到應有的作用,都能獲得成就感。如果分組不當,容易挫傷部分學生的練習積極性。
6.比賽法不能代替體育教學。比賽法是對體育教學成果的檢驗。它雖然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運動技術的提高。但是,如果在沒有學習掌握運動技術的前提下,一味地進行比賽,反而會影響運動技術的掌握和提高,有時會導致技術變形或錯誤動作,不利于運動能力的培養,進而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動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經過粗略掌握動作,改進與提高動作,鞏固與運用自如等三個階段。
7.比賽法不可頻繁運用。一是容易減弱比賽對學生的刺激程度,使學生對參與比賽的興趣和積極性大大降低;二是易造成學生間的矛盾,故而運用時先做好學生的賽前思想工作和賽后調整總結工作,使他們了解比賽的意義和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8.注意比賽獎懲制度的建立。獎懲制度的建立是為了提高比賽的效果,激發同學們的參與熱情。因此,平日里的教學比賽中的獎罰應多采用精神鼓勵以滿足參賽者的愿望,適當用一些身體練習的懲罰如做做俯臥撐或原地向上跳等,也可以作一些娛樂性的表演。這樣既可以很好地激發同學們的求勝欲,同時也讓同學們更容易接受。
9.劇烈的比賽后應組織放松活動。比較劇烈的比賽結束后應安排放松活動,學生跟隨教師在音樂或口令的指揮下進行各種輕快、舒暢的舞步動作放松或簡單的幾節放松動作,都能讓學生進入一種輕快享和的自然境地,使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充分的放松,從而有效地消除疲勞,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正常的心率,輕松自然地結束本節課的教學工作。
總之,比賽法在體育實踐課中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其無法比擬的優勢和積極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合理有效的采用比賽法能夠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積極性,促進學生運動水平的提高,鍛煉學生的身體,增強學生的體育保健意識,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愛好,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創新、合作和應變能力,以及自強自立、堅毅頑強拼搏和開拓進取的精神。陶冶學生的情操。教學比賽如果組織得好,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