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目前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聲樂教學存在的問題,以事實為依據,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課程體系建設等方面,對當前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聲樂教學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構建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聲樂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高職院校;聲樂教學;培養模式
一、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聲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伴隨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僅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同時與教學過程的實施息息相關。高職院校對高技能人才的類型和培養目標及其具體規格定位包括職業定位和學術定位。
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是教師有目的、有步驟地組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但其課程設置具有主觀性,教學內容缺少針對性。導致課程設置科目眾多且混雜無序,知識碎片化。實踐課程設置形式化,實踐教學內容缺少實用性,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聲樂教學僅依靠課堂上老師的講解,學生的被動練習,實踐教學比例已經遠遠大于教育部40%的基本要求,專業實踐教學一直被作為輔助性課程來設置。實踐教學管理松散,實踐教學的目的性不明確,不能達到鍛煉和提高學生演唱水平;高校音樂表演專業聲樂教學曲目地選擇不適應現代職業崗位的要求,忽視了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聲樂教學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市場價值和商業價值較低,與高職聲樂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卻相去甚遠,很難獲得普通觀眾的共鳴。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聲樂教學大部分選用的是民族、美聲唱法的訓練曲目,曲目很難運用到以后的工作實踐中去,忽略了甚至是排斥通俗唱法的教學。
練聲、唱歌、布置新歌的課堂教學步驟這種固定的教學思維,使許多聲樂教師認為一對一的個別課是培養學生的唯一的途徑。這種模式在面對高職院校眾多的聲樂學生是無法運轉和承受的,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培養的是應用型的藝術性人才,所以這種教學形式是一種盲從,是不科學的甚至是錯誤的。
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表現為評價內容片面,過于注重對演唱技巧的評價,評價主體單一,基本上是教師評價學生的模式,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的互評很鮮見,忽視了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及學生情感、價值觀的評價,考試不能多方面檢驗學生知識掌握、綜合能力及專業素質。
師資力量存在的問題:雙師型、復合型教師缺口較大,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聲樂教師的主要來源渠道出現偏離,急需要培養和補充兼職教師,教師隊伍中學科專業梯隊尚未形成。對于高職教育的特點和內涵把握卻往往不夠,來自于企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引進力度明顯不夠,兼職教師的比例明顯偏低。高水平的學科專業帶頭人缺乏,骨干教師隊伍斷層嚴重。
聲樂教材存在的問題:使用的教材,通用性較強,內容屬于普遍意義上的覆蓋。主要問題是高職教育聲樂教材還未自成體系,有些教材內容陳舊,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由于一些教材的缺乏,高職院校不得不忽略學生的能力,有少數教師不愿選用高職教材。
所以,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必須建立自己的特色,符合高職教育人才的培養規格、培養目標,必須符合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二、解決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聲樂人才培養措施
1.具體思路
確立與職業崗位需求對應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其中職業性是高職教育的本質屬性。構建以課堂+舞臺+講臺為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技能性作為高職教育的另一重要特征,通過舞臺的歌唱表演提高學生的實用技能,經過人才市場的調研、職業崗位的分析,能夠幫助學生具備職業崗位需求的各種能力,具有較強的音樂表現能力和較高的音樂、文化素養,實現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聲樂人才的培養目標。
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通過企業推薦、學校引進、校企聯合,使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必須始終貫徹于教學過程當中,再根據完成項目所需的能力和知識要求,與行業企業共同制定聲樂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方案。完善教、學、做一體的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聲樂教學的教學模式,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六個學期實施:新生人學首先安排職業認知教育,專業基礎技能課程,安排在第一、二、三學期,專業核心技能課程安排在第三、四學期,專業技能實踐課程主要安排在第五學期,校外頂崗實習安排在第六學期。
2.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
課程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是建立在崗位要求的基礎上的,將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所培養的聲樂人才應具備的素質定位為基本素質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品質、文化素質、法律知識,良好的服務意識與合作精神等。專業素養包括演唱能力、教學能力、組織策劃能力和創編能力。
采用模塊教育理論,構建項目包形式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堅持實用性、針對性的原則,不斷優化教學內容,以真實的或仿真的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實踐教學過程和項目,教學內容針對學生的未來職業崗位而設計,以舞臺演唱為重心,探索實踐教學內容的改革,達到社會就業市場對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聲樂人才的各種要求。使教學目標得以實現,具體方案為將理論教學與藝術實踐教學合二為一,逐漸加大藝術實踐的量才更能切合實際,采用項目制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最大限度拉近課堂教學內容與市場需求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實踐水平。
3.教學方法的改革及評價
引人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在基礎聲樂教學階段,采用小課教學的模式,根據教學階段和學生對象的不同,選用微格教學法和傳統聲樂教學法相結合。包括發聲技巧訓練階段微格教學法的運用、歌曲演唱階段微格教學法的運用、微格教學法在反饋評價中的運用。
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出完成任務的具體思路和方法,如學生以三人為一組,根據項目和演唱能力自主進行歌曲的挑選,確定作品,熟悉歌詞和曲譜,在發聲訓練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啟發和誘導來調動學生自主的參與教學過程,要盡量去啟發音樂的想象力,進行歌詞朗誦,然后對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藝術處理進行指導;最后采取舞臺表演評價方式。
考核的目的為了檢驗學生對課程掌握的程度,考試方式要突出多樣性、針對性和生動性,加強對學習過程和綜合能力的考核,建立以教師和用人單位合作式的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萬碧波高職教育教學理念與模式創新網江蘇大學出版社,2008.12
[2]周洪雷著音樂市場營銷及案例分析網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4
[3]郭義江論高職藝術院校聲樂教學改革網藝術教育,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