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應付新形勢下,社會對高素質體育人才的迫切需求下,作者在深刻洞悉新課程精髓的基礎上,同時有批判性的吸收跟融合同行的優(yōu)秀體育教學基礎上,從教師,學生的角度深入淺出的剖析,提出了一系列的獨特見解,希望能給“十二五”盡些微薄之力。
關鍵詞:責無旁貸;革故鼎新;奮進之曲;翱翔
21世紀是一個競爭異常殘酷的世紀,世界強國都把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置于一個極其重要的地位。而全面提升國民的素質,培養(yǎng)“四有”新人,成為我國十二五發(fā)展的重中之重。而當前大力實施的課程改革就是我國這一偉大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措施,而中學體育教學與健康課成為實現(xiàn)這一偉大舉措的重要基礎。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實施過程中,在領悟和實施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諸多問題,發(fā)人深思。而課改并非僅僅表現(xiàn)在是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等等這些表面上的改革,而我們這些為人師表的教師更是責無旁貸,然而如何實施新穎教學以及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學生更是值得我們深思。因此,在教學策略與方法上必須加大改革力度,則是迫在眉睫,是實現(xiàn)育人的終極目標。傳統(tǒng)教學方式過于注重教師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課堂教學強調“授業(yè)”,而忽略了學生的心理承受性和社會適應性,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更是無從談去,從而導致教育教學失敗的體驗多于成功,學生痛苦多于快樂。有鑒于此,筆者有感以下三點。
一、革故鼎新,善于營造活潑的教學氛圍。
中學體育教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學生在體育課上應當是生龍活虎的。然而現(xiàn)實是,我們當前的體育課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氣氛死氣沉沉等現(xiàn)象還大量存在。傳統(tǒng)觀念根深蒂固,假如一堂體育課學生沒有畢恭畢敬的站好,沒有洗耳恭聽老師的講解,而是亂成一鍋粥,那這堂體育課毋庸置疑是老師不認真。于是,大量的體育教師也只能因循守舊,按部就班的進行教學,這在某種程度上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在平常的教學中,一般都使用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教材等教學資料,但是我們不能被動的使用教材,要能體會教材的意圖,借鑒教參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思想,依據(jù)學生實際,能動的靈活的,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教材,更多的選擇具有濃厚民族、地方特色,能滿足學生趣味的教材內容,使學生學練積極,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比如,進行舞蹈教學時,可以選擇教材中沒有而又符合學生心理的,諸如,《兔子舞》等歡快愉悅的音樂舞,讓學生盡情的舞動,充分表現(xiàn)自我。在現(xiàn)代體育教學中,我們唯有勇于突破傳統(tǒng)思維方式,大力實施體育教學改革,改革教學方法,充分體現(xiàn)現(xiàn)代學校體育健身性、娛樂性、開放性等特征,才能有助于中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教學環(huán)境,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成為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搖籃。
二、推陳出新,大力倡導情感教學法
情境教育特點是:以愛心為基礎,愛國愛黨,兢兢業(yè)業(yè)做好本職工作,細心呵護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在于如何愛護學生”,教師帶著愛心走進課堂,關心、愛護、尊重學生,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當然,愛學生并不是溺愛、遷就和放任,而是要嚴格要求,做到嚴中有愛,嚴中有度,嚴中有理,嚴中有方,使學生感到教師可敬可親,當教師看到某個學生學生表情憂郁,就應當想到他是否有病或家里發(fā)生了什么事,氣候突然變化,就應當考慮到學生著裝等,對犯了錯誤的學生,要堅持循循善誘,正面教育,以理服人,使學生心悅誠服,總之,多一些關心,多一些理解,可以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他們的學習熱情才會持續(xù)高漲。以思為出發(fā)點和立足點,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質;以形為手段,形象、具體而生動;以美為突破口,教導學生重新認識美的真諦,樹立正確和健康的審美標準;以情感為紐帶,學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與學生之間的情感的橋梁就是老師之情,老師的傳遞和強化,把教材一老師一學生聯(lián)結、溝通起來;以周圍世界為源泉,在營造出寬松、愉悅、和諧,有序的教學氛圍中,通過巧妙地把中學生的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的結合,達到有效的教育目的。所以,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可概括為:開拓教育空間,追求教育的整體效益;縮短心理距離,形成最佳的情緒狀態(tài);通過角色效應,強化主體意識;注重應用操作,落實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標。情境教育的最大特色,是以育人以情為中介和紐帶,把德育、智育、美育融匯于情境之中,在教學生學會求知的過程中學會做人,形成高尚的情操。
三、標新立異,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新穎教學方式
那么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呢?本人在借鑒同行優(yōu)秀成果的基礎上,同時又結合多年的教育教學的基礎上,特歸納以下幾點。(1)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眾所周知,教與學最終是看學生是否學好?以及如何才能讓學生學好?是主動和積極的學好?還是被動和消極學好?筆者認為:這里面涉及到一個教育教學觀念問題。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過于注重以教師的“教”為主,而輕視學生的“學”。在這種灌輸式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只能處于被動地適應教師教學,照本宣科的接受現(xiàn)成的體育知識的地位,毫無主觀能動性可言,更沒有發(fā)揮創(chuàng)造的余地。而現(xiàn)代體育教學,它以學生為主體,體育教師的任務只是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條件,教學內容難易程度與實際情況等等條件為依據(jù),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合理,公平和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這個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中自由翱翔,自主汲取知識。如:在籃球單元教學中以游戲為載體學習傳接球,讓學生在活動中思考,該怎樣才能準確的傳球給同伴,而又不會被搶到,在探索中引出幾種不同路線的傳球方式,(如反彈球,弧線球,假動作傳球)同時,有些游戲和練習方法,可以指導學生探究和改編游戲的內容和方法,使之符合學生的身心和興趣,即使創(chuàng)造出來的內容和方法可能不合理,但最重要的是學生體驗了探究的過程,學會探究的方法。體育教師的作用只是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挖掘學生學習的潛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自主學習,自主創(chuàng)造。
總而言之:在通往高效和新穎的體育教學中,絕非一朝一夕所能至。需要成千上萬的中學教師繼往開來,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體育教師能一如既往的去尊重學生,用愛去詮釋教學。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我們一定能繼續(xù)譜寫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奮進之曲,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