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媒體導入 提高教學效果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很難從表象階段直接過渡到理性階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的某種現象,要讓其理解、判斷好壞,僅憑教師講解往往難達到很好效果,手段的單調,難以啟發思維積極性和激發學生去評判,而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可選用多媒體技術、人機交互手段結合在一起,產生動靜結合的畫面和智能性啟發誘導功能,不易理解的社會現象,讓它富有感染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情感、興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狀態,使枯燥的學習變得輕松有趣,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習思品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如:教學“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時,先放錄像導入,欣賞一些具有生命的圖片—— 樹、花、鳥、魚等讓學生感受美和真,把生活中的東西搬到屏幕,生感興趣,很快吸引注意力;接著通過生動畫面演示環境變化的過程:小河平靜、清澈見底、空氣清新,里面的小魚兒自由自在的游,旁邊的草地綠油油的,小動物玩得很高興,慢慢地小河發生變化,河水變成黑色的,里面的小魚兒死了,地上到處是白色垃圾,發生的水災,有了沙塵暴,小動物們高興不起來了,小河哭了,生命在哀咽。屏幕上出現幾個字: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學生的心靈受到感動,積極性很高,此場面引起學生思考,對其啟發和教育很大,生生互動感到愛護生命,人人都有責任。評析:這比師用多少優美語言去解釋效果還好。心理學通過大量實驗證實:人類獲取信息的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二者加起來達94%。這說明通過多感官的刺激所獲得的信息量,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課要強得多。恰當運用這種手段,可為學生提供多感官獲取知識的途徑,達到對思品知識理解。
多媒體動畫和錄像片段等逼真的氛圍激發想象和創造思維。學生在圖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把觀察事物化虛為實,化繁為簡,使社會現象的時空性,清晰地呈現在面前,從而細致、全面地進行觀察思考,容易將話題拓展,讓生生自然開口,提高教學效果。
二、設疑法導入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好奇心是學生最顯著的心理品質之一,出奇制勝乃孫子兵法之道,打破常規,巧設疑問是教學的至高境界,設疑有一定的講究,提出的問題要匠心獨具,具有獨創性、科學性、規范性。如果教師在課前緊扣教學內容設置懸念,提出疑問,且語調、語勢、語音都很講究,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為下面的學習作好鋪墊。
三、寓言故事導入 體現趣味性
也就是根據課程需要,運用歷史典故、名人軼事、成語寓言等方面的素材導入新課。這種方法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容易給學生以啟迪,同時又能起到開闊視野、拓寬知識的作用,從而使教師講課更生動、形象;學生學習更輕松增趣、易于接受與記憶。
四、漫畫導入 體現蘊味性
漫畫具有詼諧、幽默的特點,同時它針貶時弊。用于思品課教學的話,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助于發揮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嘗試用漫畫來導入正題。
五、歌曲、小品導入 體現情趣性
這種方法新穎活潑,容易使學生產生共鳴,引起學生的思考,活躍氣氛,積極主動學習。例如,在“改革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時,我先播放一首《春天的故事》,那優美、雅致的旋律深深地叩動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同學們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來。在歌聲中,我及時進行引導:大家聽了這首歌有什么感想呢?故事中的那一位偉人又是誰呢?而最重要的是這一首歌曲向我們揭示了一個什么樣的重大決策呢?問題一提出,學生們思緒萬千,熱情高漲,紛紛舉手發言。此時,就可因勢利導,及時引入新課。
六、用事實導入 體現實踐性
經過親眼目睹的事實,具有極強的真實性。這些材料親切、自然、可信度高。在情感上便于學生接受,極富教育意義。將具體的事實融入深奧、枯燥的思品理論學習之中,便于突破教材難點,突出重點,既增強了說服力,又極大地豐富了教材內容。我利用當前青少年受游戲機、網吧危害的典型事例作為新課導入的材料,教育學生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覺抑制社會上不良風氣的侵襲。通過講述這些活生生的事例,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同時也增強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自覺性。
七、熱點時政導入 體現時政性
1.新聞鋪路
把教學內容相關的理論與當前受關注程度較高的熱點問題聯系起來,大膽而巧妙地引入課堂,通過學生的討論,以啟迪學生的心靈,激發他們探求新知識的主動性。在講“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時,給學生講述正在召開的十屆人大、政協三次會議的新聞(如有電視新聞畫面更好)。在教學活動課:“一國兩制,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時,我把陳水扁的臺獨時間表和3·20公投作為導入線索,既導入自然,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一舉三得,能使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領會更深刻的知識。
2.激情式
如講“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時,我聲情并茂地講“美國偵察機在我南中國海域上空撞毀我軍用飛機及飛行員王偉失蹤”的時事,激起了全體學生的強烈愛國情感,對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表示了無比的憤慨。
總之,教無定法,思品課中的導入方法很多,只要教者注意收集素材,把教材和學生實際結合起來,再選擇最佳方法,就會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只要教者精心創設問題情景,拋出的磚能符合成長中的“我”的發展規律,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做到“知識的傳授者”到“探索知識的引導者”的角色轉變,充分體會“引”與“導”的藝術,在課堂教學中合理的“引導”,真正做到精教,擴展學生的視野、引學生開“ 一言”,自己下苦工夫使課程改革順利進行,讓學生思品素質得以不斷提高,就能大大提高思品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