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學中,經(jīng)常遇到學生抱怨沒有什么可寫的,即使勉強寫了,也出現(xiàn)作文空洞無物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是因為作文沒有打動人心的內(nèi)容。學生寫的作文僅僅用了筆寫,卻沒有用“心”在寫,因此寫作時 沒有真情實感,寫出的文章就沒有感染力,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那么學生怎樣才能寫出震撼人心的佳作呢?羅曼羅蘭曾說過:“要照亮別人,自己心中要有陽光。”這就要求學生仔細留心身邊 事物、敞開心靈去感悟生活。
感悟即是面對生活去思考,在心靈上的那一份感動、感受和感慨,從中悟出人生的 意義、價值或道理。感悟是一個人的思想和智慧的體現(xiàn)。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時時刻刻都給了我們感觸和思索的素材。實際上作文就是用恰當?shù)奈淖謥矸从成睿瑏戆涯銓ι畹那Х形蛄饔诠P尖。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須先教會學生感悟生活,才能寫出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怎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呢?
首先,體驗生活找到寫作的源泉。可謂“文學源于生活”。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是寫作素材取之不竭的源泉。在學校生活中、家庭中、社會生活中都存在著大量的寫作素材,這些是寫作的直接素材,是直接的源泉。例如寫值周班長的心得體會,經(jīng)歷了辛苦的一個星期,寫起作文來才生動有感染力。確實是“有感而發(fā)”,可見體驗生活、感悟生活的 重要性。古語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行萬里路”一要感知祖國的大好河山,二要感知五彩繽紛的社會。可鼓勵學生走出校門,豐富自己。留意世態(tài)萬象、街頭趣聞,積累素材,為寫作找到源泉。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但是要把生活提煉成文字還是需要一雙慧眼來捕捉,只有對生活能夠認真的思考、領悟,才能真正的使世間萬物成為寫作的源 泉,下筆時“文思如泉涌”。體驗生活,感悟人生會讓作文豐富而充實,不再受“無米之炊”的困擾。
其次,在閱讀中領悟,積累語言素材。對中學生來說,更多的是從書本或者是大量的閱讀中獲得對人生的感悟、對生命的感悟,為寫作積累思想和積累語言素材。學朱自清《背影》后,讓學生把自己領悟到的與同學交流,從而喚起同伴的體驗與認可。在交流的碰撞中時激活寫作的靈感,使感悟 更加升華。許多同學都被父親深沉的愛而感動了,紛紛提筆寫了以父親、母親的愛為話題的作文。由閱讀而生感悟,由感悟而進行創(chuàng)造,整個學習過程是水到渠成。
因此,不論是對生活的體驗感觸,還是在 閱讀中敏銳的捕捉,深刻的思索,都是在用心感悟,作文因感悟而震撼人心,作文因“感悟”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