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理解是讀者從語篇中獲取信息的過程。著名語言學家Christine Nuttall認為,作者將自己頭腦中的信息編碼(encoding),形成語篇(text),讀者再把語篇解碼,獲取信息。而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是學好英語的關鍵。在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閱讀理解能力題占40%以上,這就進一步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注意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和有效擴大閱讀量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關鍵所在。
一、科學的閱讀方法
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必須通過直覺、聯想、想象、邏輯分析和綜合判斷等一系列思維活動,才能把順次進入視覺的一連串文字信號轉換成概念和思想,完成閱讀過程。教師可以根據高考閱讀題的設題特點,采取以下合理的閱讀方法指導訓練學生。
1.略讀 (skimming)
略讀又稱跳讀(reading and skipping)或瀏覽(glancing),是一種專門的,非常實用的快速閱讀技能。所謂略讀,是指以盡可能快的速度閱讀,如同從飛機上鳥瞰(bird’s eye view )地面上的明顯標志一樣,迅速獲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換句話說,略讀是要求讀者有選擇地進行閱讀,可跳過某些細節,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從而加快閱讀速度。高考主旨大意理解題可以采取略讀的閱讀方法。此類題目一般不易直接找到答案,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仔細研究文章開頭的一、二句,因為他們經常是文章的主題句,然后,快速瀏覽文章首句和結尾句。如果第一句的主題不明,可注意結尾段是否有概括總結,對選項要注意全面性和概括性。
2.尋讀 (Scanning)
尋讀又稱查讀,同略讀一樣,尋讀也是一種快速閱讀技巧。熟練的讀者善于運用尋讀獲得具體信息,以提高閱讀效率。尋讀是一種從大量的資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項具體事實或某一項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時間、地點、數字等,而對其它無關部分則略去不讀的快速閱讀方法。運用這種方法,讀者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掠過盡可能多的印刷材料,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作為一種快速尋找信息的閱讀技巧,尋讀既要求速度,又要求尋讀的準確性。具體地說,尋讀帶有明確的目的性,有針對性地選擇問題的答案。因此,可以把整段整段的文字直接映入大腦,不必字字句句過目。視線在印刷材料上掠過時,一旦發現有關的內容,就要稍作停留,將它記住或摘下,既保證尋讀的速度,又做到準確無誤,所以尋讀技巧也很有實用價值。高考細節理解題可以采取尋讀的閱讀方法,做題時要在短文中快速找出與答題內容相關的詞語和句子,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選擇答案。找到關鍵詞后最好在下面劃線,以便檢查。
3.細讀 (aborative reading)
細讀就是仔細去閱讀文章中的材料,從字里行間或上下文的邏輯關系去把握詞語的確切意思和作者寫作的態度與意圖。高考閱讀的猜測詞義題和推理判斷題可以采取細讀的閱讀方法。
(一)猜測詞義是英語閱讀的重要技巧,也是高考中必考的題型。高考中常考的詞一般為實詞(動詞、名詞、形容詞等)。就方法來說,主要根據上下文線索(through context clues)和構詞法等來推斷。高考閱讀文章中更側重前者。因此,學生一定要仔細去閱讀劃線詞所處整段的內容,根據生詞前后詞匯的意思或整句、整段的意思來猜測生詞。要求學生要記住:1.不管這個詞多超綱,根據上下文都能得出其意思; 2.不管這個詞多熟悉,都要通過上下文得出其在特定場合的意思。例如:The family had just moved and the young woman was feeling a little melancholy on that Sunday in May. After all, it was Mother’s day and 800 miles separated her from her parents in another state far away. 根據上下文的陳述,“剛剛搬家,遠離父母,正好是星期天,又是母親節,而兩代人卻天各一方”等事實,可以推斷出年輕妻子當時憂郁、傷感的心情,并由此猜測出生詞melancholy的意思。
(二)英語閱讀中,有時作者并未把意圖說出來,而是要求閱讀者根據字面意思,通過全篇邏輯關系,研究細節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態度,理解文章的寓義,這就是判斷推理題。判斷推理題在閱讀測試中屬于難題。因此,學生應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從文章本身所提供的信息出發仔細品讀,運用邏輯思維,哲學原理,并借助一定的常識進行分析、推理、判斷推理才能得出答案。要求學生要做到以下四點:1、要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從字里行間捕捉有用的提示和線索,這是推理的前提和基礎。2、要對文字的表面信息進行挖掘加工,由表入里,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通過分析、綜合、判斷等進行深層處理,符合邏輯地推理。不能就事論事,斷章取義,以偏概全。3、要忠于原文,以文章提供的事實和線索為依據,立足已知,推斷未知。立足現在,預測未來。不能主觀臆想,憑空想象,隨意揣測,更不能以自己的觀點代替作者的觀點。4、要把握句、段之間的邏輯關系,了解語篇的結構。要體會文章的基調,揣摸作者的態度,摸準邏輯發展的方向,悟出作者的弦外之音。
二、有效擴大閱讀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如果只有中學英語課本中有限的閱讀材料,是不夠的。所以,有效地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是提高他們閱讀能力的關鍵。我認為閱讀量的擴大應是課本之外。本人嘗試使用記錄袋的方式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管理,隨時跟蹤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及時反映學生對材料理解的程度。操作如下:要求學生每周至少閱讀2-3份讀物,內容可以來自自己購買的資料或報紙,如《21世紀報》、《學生雙語報》、《英語周報》等。讀完每一份就填寫一張記錄卡,包括該份課外閱讀的來源、名稱、性質和作者等基本信息,還要記錄閱讀該份材料的時間和自己對它的理解與感受,以加深對該讀物的理解。為加強積累,學生還要把在閱讀掌握的生詞、生句以及優美詞句記錄下來,利于閱讀詞匯的增加,從而提高閱讀的速度和理解能力。教師要求學生定期寫閱讀反思,從而發現自己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優勢與不足。教師要定期抽看學生的閱讀記錄卡和閱讀反思,提出適當的建議和看法,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策略,提高閱讀能力。
總之,只要我們采取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和做法,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