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人類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總認為閱讀只是語文的事,其實不然,數學學習同樣離不開閱讀,在數學閱讀中能讓學生親近數學,理解數學。而數學中的閱讀教學,正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語言敘述能力、自學能力和創造能力為目的。要想使學生最終能獨立自主地學習,就必須重視數學閱讀,應著手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體會數學中的樂趣,激發閱讀興趣
首先利用“學生渴求他們未知的、力所能及的問題”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合理滿足學生好奇的心理,利用數學中的歷史人物、典故、數學家的童年趣事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讓學生體驗數學中的美,體驗學習數學成功的樂趣來激發閱讀的興趣。只有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才會主動閱讀,例如在講到根式的化簡時,學生容易犯脫掉根號后漏掉絕對值符號的毛病,在講課時不妨打一個比喻:屋子(根號)外很冷,出去后一定要穿上大衣(加上絕對值符號),這樣學生易記而且產生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指導閱讀方式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產生了讀書興趣是閱讀的第一步,但究竟怎樣閱讀對學生來說還是很盲目,教師要在引導學生閱讀的方式方法上狠下功夫。
(一)在閱讀方式上抓“三讀”,一是粗讀,即對課本內容的通讀;二是細讀,即對不理解或有疑問的地方反復看、仔細想,對例題的思路、方法、格式認真琢磨;三是精讀,即對知識的重點、難點、知識結構認真推敲。
(二)在閱讀方法上根據內容的不同,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指導:
1.閱讀定義:要正確理解定義中的字、詞、句和符號,對于較關鍵的詞語要認真推敲,明確其含義;對相近定義要加以比較,分析其異同,并能根據定義概念舉出實例。如在閱讀“因式分解”定義時要反復推敲“幾個整式的積”,而不是“幾個因式的積”,同時要比較“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的異同。
2.閱讀定理:要注意定理的條件與結論,理解定理的證明思路,懂得定理的應用及推廣。
3.閱讀例題:要看懂例題的解題過程,理解新知識的應用,找出解題的關鍵。重視例題書寫格式的示范性,除此之外,還要尋找新的解題思路,或讓他們變換題設條件制造出新題,培養創新能力。
三、針對閱讀內容,找準閱讀重點
(一)數學教材的閱讀
首先,概念、定義、公式的閱讀。數學的閱讀不像讀小說,快速瀏覽就可知故事梗概。概念和定義等知識必須要反復咀嚼,準確理解。例如我在引導學生閱讀《黃金分割》時,通過讓學生仔細地閱讀教材,在掌握黃金分割定義的同時了解生活中的黃金分割,起到了拓展延伸的作用。同時通過閱讀把數學知識與生活情境聯系起來,讓生活數學化,數學生活化。
其次,重要句段的閱讀。在教學中,對于某一節課內容讓學生自學時,采用初讀、精讀兩個步驟,特別是對有些句段的精讀顯得尤為重要。如教學“船有觸礁的危險嗎”該例時,通過對“小島四周10海里內有暗礁,貨輪繼續向東航行途中會有危險嗎?”品讀,讓學生真正理解會有觸礁危險的數學含義。
最后,“試一試”、“想一想”、“課外閱讀”“課題學習”等閱讀材料的閱讀。這一部分內容,主要是要開拓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內容一般都生動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教師要給予指導,讓學生達到通過閱讀而提高的目的。
(二)應用題的閱讀
應用題是初中數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平時的應用題教學中,我注意從這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1.讓學生把題目讀完整。讓學生把應用題的題目讀完整才分析題意,找準數量關系后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解答。我改變了大多數教師喜歡親自讀題目的習慣,讓學生齊讀或者一名學生讀其他學生聽,并運用簡短的詞語表達復雜而抽象的數量關系。
2.注意找出題中的關鍵詞。在應用題的解題過程中,關鍵詞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往往沒有注意到某個字的存在,把本不應該錯的題目做錯了,所以在讀題時一定要要求學生圈出題中的關鍵詞。養成認真、細心的閱讀習慣。如有這樣一題:某商場銷售一批襯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4元,商場決定采取適當的降價措施進行促銷。經調查發現,銷售價每降價1元,商場平均每天可多售出5件。(1)若商場要盡快減少庫存,又能平均每天盈利1600元,每件襯衫應降價多少元?(2)每件襯衫降價多少時,每天盈利最多?這個題目中的“盡快減少庫存”,學生通過仔細地閱讀知道這里的答案是唯一的,通過解答知道降價36元或降價4元都能保證平均每天盈利1600元,但很顯然降價36元更有利于減少庫存。另外第二問“要達到每天盈利最多”,通過仔細品味不難發現其實是求最值問題,因此解法也就比較明顯了。
3.對于表格、圖象式的應用題,讓學生學會用語言將其敘述出來。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出現一些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開放題,這樣的題目可能是以圖表的形式出現的,這就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從中找出有價值的數學信息,這同樣也要建立在一定的數學閱讀基礎之上。
(三)數學課外讀物的閱讀。
學生學習到一定的數學知識以后,就會不滿足于課本上的知識,希望通過課外閱讀來擴大自己的視野、拓寬知識、發展特長、增長才干。
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效果
教師除培養學生掌握閱讀的方式和方法外,還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認真閱讀的習慣。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用心讀書,做到眼到、心到、口到。閱讀時要全神貫注,養成認真閱讀的習慣。
2.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讀想結合,加深理解,養成“一閱即讀加思維”的讀書方式。同時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3.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可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4.及時小結。對閱讀的知識加以歸納、篩選,并按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寫出簡明小結,對掌握知識,積累材料,提高閱讀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作用。
總之,數學教學中的閱讀教學,應當是一種意識,一種旨在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自學能力和習慣的意識,而不是一種形式。它應當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在數學閱讀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以真正達到“教學生學會學習”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