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正視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創設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多向的動態的數學交流氛圍,為學生提供數學交流的機會,在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數學交流能力。
一、創設民主氣氛,豐富交流的對象
1.平等、和諧的師生交流
在數學學習中,教師應該是學生最忠實、最值得信賴的學習伙伴。新的教學觀要求教師從居高臨下的強勢位置走下來,走到與學生平起平坐平等交流的中間來。平等,既是人格地位的平等,也是學術思想的平等和真理面前的平等。學生畢竟年齡小,他的想法,他的發現可能不太成熟,甚至有些幼稚,教師應當傾聽,只有傾聽,才能理解學生所要表達的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教師作適當的指導,這種指導,不是教師直接給予解題結果或解題方法,而是要給予學生適當的點撥,以產生教學共振,獲得最優的教學效果。
2.寬松、自由的生生交流
一節好的數學課應該有一個能讓同學之間自由開展交流的良好的、寬松的氛圍,能讓同桌之間、小組之間、全班同學之間都可以自由地進行交流。只有自由交流才能在靈感實現時就能與同伴分享,獲得最廣泛的支持,評價、修正并給同學以啟發,才能產生真正有價值的發現。當然,這種有效的自由交流必須是建立在學生懂得尊重別人,懂得與同伴分享成果的基礎上的,要讓學生知道“交流之前要做好準備”“語言簡練、表達清楚”“別人發言時不隨便插話打斷”“對別人的高明見解表示贊賞”,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爭議,更有助于激起彼此的靈感,促使彼此建構出新的假設和更深層次的理解。
3.學生與計算機、教材、社會之間新型的交流
由于教材編寫的不斷擴充,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日益擴大,課堂教學中的交流已不僅僅滿足與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而是延伸到了與教材、計算機、社會生活之間的交流。這種交流是以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為基礎的雙向交流,學生不僅能從教材、計算機、社會生活中獲得知識、受到啟發,從而積極思維,也能對此進行再思考甚至質疑,進一步拓展思維發展的空間。在這樣的雙向交流中,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發展。
二、結合多種感官,拓寬交流的途徑
1.說數學和聽數學
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只要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那么他必定有自己獨特的思維過程,而通過嘴巴說是展示這具有個性化思維過程最主要的表達方式。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使用數學語言、清楚地向同學、老師表達自己的數學想法。這種數學想法包括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也包括學生解釋思考問題的過程以及克服思維阻礙的策略和有待于清晰的疑點。同樣,要想從同伴那里獲得數學思想,就要求學生學會傾聽。要讓學生學會用批判的眼光聽取同學的發言。通過思考他人的想法和策略,擴展自己的知識,不斷反思、修正自己思維策略,以達到對知識的深層次的理解。
2.讀數學
閱讀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一項重要活動,是人類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數學語言,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經常是精心設計的。小學數學教科書有著較強的可讀性,尤其是在概念課中,我們通過探索形成概念,概括出概念。由于是學生自己概括的,使用的是學生自己的語言,不具有科學性、規范性、準確性。因此,通過閱讀,有利于規范學生的數學語言,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數學語言系統,提高數學交流的能力。
3.寫數學和做數學
寫數學和做數學并不能單一地認為傳統中數學作業,題海大戰。這里的寫數學是指讓學生通過記筆記,寫日記的形式,記錄自己對所學的數學知識,以及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困惑、評價和意見,其中包括自己在數學活動中的真實心態和想法,這是一種新的交流工具。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現實的特定操作過程中對自己活動過程的性質作反省抽象而產生的。學習數學是一個“做數學”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具有豐富情趣和意義的,有價值的開放型題型,讓學生充分體驗寫數學和做數學的樂趣。
三、教給學生方法,學會傾聽對話,提高學生交流能力
1.引導學生學會閱讀。閱讀是了解和學習數學的一種常見方法,也是培養學生數學交流能力的一種基本策略。值得注意的是,閱讀材料并不僅僅限于數學課本,學生自己寫的作業、材料、數學史話和故事等都應成為他們的閱讀內容。通過這種有序和廣泛的閱讀交流,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不同的角度和關系中了解和學習數學,學習他人思考問題的方法,分享同伴的解題策略。
2.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只有傾聽,才有交流,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傾聽,聽的時候要抓住這樣的幾點:一聽表達的大致過程,從總體上把握別人發言的要點;二是聽別人解答問題的思維策略,采用的思考方法;三是聽別人表達的思想有沒有不嚴密的地方,自己準備隨時進行質疑或補充。
3.訓練學生的數學語言,引導學生學會對話。數學交流的載體是數學語言,因此,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是提高學生交流能力的根本。在教學中,可以進行“說數學”的練習,這種練習,可以在學生和教師之間進行,也可以在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一是從教會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開始,規范學生的語言,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最簡單的交流方式;二是學會說幾句連貫的話,使學生能進行有條理地交流;三是學會說合乎邏輯的話,使學生能夠有根據地思維和交流。
4.引導學生學會評價。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要讓學生帶著尊重和欣賞去傾聽別人的發言,要學會合理的評價別人的觀點和想法,要學會接受別人的優點,要學會從別人的發言中捕捉閃光點,并要從中受到啟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讓交流的過程成為大家共同發展的過程。
四、采用多元評價方式,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
自我評價:學生進行自我小結,總結自己的解題方法和思考方法的優點和不足。
同伴評價: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結合自評,對該同學的方法進行互評。教育學生不僅要學會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同伴的方法,更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同伴,善于發現別人的閃光點。互評后,被評學生可以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方法的優點和不足。
老師評價:在自評、互評的基礎上,用鼓勵性的語言,客觀、全面地描述學生的學習狀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也要委婉地指出不足,使學生能夠樹立信心,明確努力的方向,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
總之,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數學交流的價值,并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發揮數學交流在數學學習中的作用,提高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為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