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更高學段的課程標準,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自然要體現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銜接,然而更重要的是結合高中生的特點,將要求提到一個更高的層面,引領高中作文教學在差異中實現質的提升。
一、“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
豐富生活經歷和感情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這一條對應于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寫作”的第二條和第三條,即“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薄岸嘟嵌鹊赜^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地表達?!彼煌氖菑娬{了理性“思考”的問題,這是有別于小學生與初中生的更高要求。如果說,感受是接觸外界自然、社會、人生所得到的影響的話,它既是一種感覺印象,又包含著人的某種情感態度和體驗。感受離不開人對感受對象的感覺和理解,而思考則是在感受的基礎上的一種理性認識,它是一種更深刻地認識和判斷。高中生的人生閱歷和理性認識已經具備深入思考自然、社會、人生的條件,對他們的作文應該有更高的思想深度的要求,這符合高中生思維發展的實際情況。
二、“能考慮不同的目的要求
以負責的態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育科學理性精神。”在表達中明確責任意識,陳述自己的看法時考慮為自己的觀點負責,對社會和他人負責,不信口開河發表一些不負責任的看法。這也是對高中生寫作的一種更高的要求,即寫作既要考慮目的要求,又要注意表達的妥帖和科學性?!芭嘤茖W理性精神”一句有些籠統和令人費解,不如說“培養科學理性的思辨意識”更具體。
三、“書面表達要觀點明確
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構。在表達實踐中發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發展創造性思維。”前一句分量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書面表達的內容要求,第二層意思是結構形式要求。這些要求嚴格說來沒有什么新的創意,只是一些基本的原則性的要求。第二句指的是思維發展的要求,但在表述中存在令人費解和矛盾之處。要求中提出三種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前兩個思維是按照思維形式劃分的,而第三個是按照思維品質來衡量的,這樣,三種思維放在一起就造成分類表述上的矛盾。有創意或創造性的思維一般被稱為創造性思維,這種思維在編寫者的意識中通常指邏輯思維中的思想創造,他引導人們注重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的科學思維訓練,以為通過這些訓練就可以發展思維的創造性。其實,想象思維中獨特的想像和虛構也同樣是創造性思維,把想像和虛構排除在創造性思維之外,顯然是認識上的局限和偏頗。所以,準確的表述應該是:“發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創造性。
四、“力求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
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方面地積累素材,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边@兩句話比較有新意的是強調了寫作中個性張揚的意識,主張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然而,在高考的指揮棒下,這只是一種不現實的理想,盡管難于在實踐中得到落實,但這種想法很好,是一個在高考制度發生根本變化基礎上方能實現的理想目標。自主寫作意味著主動自由的寫作,它與目前的被動應試寫作存在著限制與反限制的距離??梢钥隙ǖ氖?,這種被動的應試作文壓制和泯滅了學生的個人特長和興趣。
五、“進一步提高記敘、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基本表達能力
努力學習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能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推敲、錘煉語言,表達力求準確、鮮明、生動?!边@兩句話有兩層意思:即要求能夠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和注意語言推敲,做到準確、鮮明、生動。表達的意思很明確,但沒什么新穎獨特之處。譬如:表達力求準確、鮮明、生動,這種一般性的要求過于籠統,不同文體實際上有不同的語言特點。議論文要求表達思想準確和語言鮮明,記敘文要求形象生動;議論文的語言是一種訴諸人的理性的邏輯話語,要求語言與表達的意思保持一致,而記敘文要通過記敘和描寫人、事、景、物表達某種情感態度,它的語言有時要求委婉、含蓄、甚至模糊的表達。
六、“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
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于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45分鐘能寫600字左右的文章。課外練筆不少于2萬字?!边@段內容強調了寫作中的獨立修改和相互交流的教學理念,也提出了寫作速度和數量要求。要做到這些,需要教師進行指導,譬如,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怎樣進行交流與評價,如果沒有具體的指導,學生就會在具體操作中一籌莫展。
七、7、8、9條具體談到口語交際的要求及演講的問題
口語的表達交流能力的培養當然是重要的,但是,任何一種形式的表達都是思維基礎上的表達,作為思維的兩種表達形式,寫作是一種書面語言的表達,交際交流是通過口語的表達。書面語言的交流一般通過讀者的閱讀行為實現,作者與讀者之間不是面對面的交流,而是通過文本媒介進行;口語交流是一種在一定交際場合和交流語境中的表達與對話,言說者與傾聽著的角色是互換的,它是圍繞話題和交際目的所進行的溝通交往。
在中學學習和生活環境中,口語交流除了能夠鍛煉學生敏銳的思維能力、口語表達得流暢清晰之外,還可以培養應變和應對能力。書面表達與口語表達是寫與說的區別,寫能培養完整嚴密的思維和表達能力,說能培養即興表達和口語交際的能力,二者雖然同樣重要,但寫作能力的強弱也影響口語表達的效果,所以,寫作應該是鍛煉思維與表達能力的基礎,特別是在研究性學習的交流中,“述”應該以“作”為前提和基礎,要避免述而不作的傾向。
在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表達與交流教學的實施建議中,對寫作有如下表述:“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p>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強調了想象能力的培養,但在如何培養想像力的策略上卻是闕如的。高中語文第一冊“寫作、口語交際”部分的第二單元,有“想像與聯想”一節,用不到1000字的篇幅,談到在寫作中如何運用想象的問題,內容極為簡略,而且絕大多數篇幅是引文。這是否說明這樣一個問題:即在想像能力的訓練培養上,教材編寫者沒有一個系統科學的實施方案,沒有落實想像力培養的操作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