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一名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如能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達到雙贏的效果。如何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從教學實際方面可做如下考慮:(一)培養規范的書寫習慣;(二)使用工具書的習慣;(三)學生質疑、獨立思維的習慣;(四)培養有益的課外閱讀習慣;
關鍵詞:語文;學習習慣;培養
語文是一種工具,是學好語文的基礎。而學好語文學科又是學好其它學科的關鍵。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諄諄告誡我們:“學語文,就是要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所謂習慣,簡單地說,就是一種經過長期堅持而最終自動化了的行為。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學習效率自然會提高,興趣自然而然地提高。繁重的學習將會成為一種內在的需要,有利于語文素質自身的提高。所以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是我們初中語文教師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那么,該怎樣培養初中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呢?
一、培養學生規范的書寫習慣
教師每接一個新班的每一切語文課,都應向學生明確提出下列要求:不論是作業、課堂、筆記本或是其他形式的書面材料,都要書寫規范,字體端正,字跡清楚,不寫繁體字,不寫俗體字。通過摸底,了解全班學生的書寫情況。對于書寫基礎較好的,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字體端正、字跡清楚的基礎上,辦求書寫美觀。寫字基本功較差的,在加強基礎練習的同時,務必把字寫清楚。對于這方面的訓練,不厭其煩,不厭其細。除對學生高標準要求外,教師在這方面更要做出表率,特別是上課的板書,對學生所起的作用是相當大的,應充分利用這塊陣地。另外,拿出適當的時間,讓學生臨摹字帖,開展寫字指導,舉辦寫字展覽,來激發學生寫好漢字的愿望,在班內形成寫字、練字的氛圍。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這種寫規范漢字的習慣會逐步形成。
二、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工具書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尤其在語文學習中語文學習中,工具書是必不可少的“拐杖”,是不開口的良師益友。因此,要培養中學生養成使用工具書的良好習慣。教師可規定每個學生配備《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三部經典工具書,要經常性地訓練學生運用音序、部首、筆畫、四角號碼等常用的檢字法。在讀書時,遇到生字新詞定要查字典,還要把其整理到“專用本”上,教師定期檢查督促。這樣,時間長了學生遇到問題,就會自覺去翻詞典,真是既提高了讀書的質量,又養成了“勤用會用工具書”的好習慣。必要時可以開展查字比賽活動。除此之外,還要鼓勵有條件的同學可借助音像資料、電腦網絡等媒體查閱有關資料,解決語文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培養學生利用多媒體、網絡查找資料的習慣
所謂“媒體”就是信息表示和傳播的載體,如日常人們使用的數字和文字、聲像技術中的音頻、視頻、圖形、圖像、動畫等都可以稱為媒體。學生可從中獲得更多的信息。多媒體使學生學習得更輕松、活潑。圖形、音頻、視頻、動畫等效果的運用,從多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降低思維的難度,加深記憶,增進對知識的理解。然而,網絡也不例外,它現已成為一個永不陌生的新話題,在網絡上學習知識也成為了一個新的網絡項目。在網絡上,學生可以學到許多書本上所講不到的內容,能豐富學生們的知識面,能使學生們的眼睛更加開闊。網絡的最大功能應該就是獲取信息了,四通八達的信息高速公路覆蓋全球,使龐大的地球變成了一個“地球村”,通過網絡,能立刻知道世界各地所發生的事情,真可謂是:“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因此,“神州六號”飛船,可以說是中國發生的最大一件事之一了,雖然這件事引起很大轟動,可還是有許多人不了解,那是因為他們不會使用工具,就算報紙上長篇大論的報道著,可畢竟還是有限的,這時候網絡就可以發揮它的作用了,任何最新消息,都會在第一時間在網上公布,你想看哪方面的,就看哪方面的,而且都介紹的十分詳細。就在這種情況下,要求學生們利用網絡去查找相關資料,這樣一來,學生收獲就更多了。
四、培養學生口頭表達的習慣
對初中學生來說,口頭表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口語的重要作用與日俱增,進行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對發展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書面表達能力,改進教育和教學方法,無疑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有較多的初中學生在口頭表達方面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 有些同學在課內回答問題時常常出現詞不達意,結結巴巴,甚至語無倫次的現象。還有的同學由于缺乏說的訓練,致使他們產生自卑的心理,沒有站在大庭廣眾間講話的勇氣,怕說不好,被人笑話,遭人諷刺。當他們有機會走上講臺的時候,出現“怯場”,口還未開就滿臉通紅,把原來準備好的內容頓時忘到九霄云外去了,無言以對,手足無措,“擱淺”在講臺上。這種令人擔憂的現狀,使我們急切地感到加強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我們語文教師當前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那么,培養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只靠課內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大力開展語文的第二課堂活動,把它納入有目的,有組織的,有指導的活動之中。
教師可利用第二課堂組織同學進行演講比賽,朗誦比賽,故事會,小型辯論會,指定題目的口頭作文等多種活動。其中各種形式和內容的演講最能鍛煉同學的口頭表達能力。
總之,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一蹴而就絕不可能。指導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從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就能為語文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1992年版第344頁.
[2]白春仁《巴赫金:求索對話思維》,《文學評論》199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