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要弄清楚什么是創新教育,這樣才能將創新教育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創新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主要目標,更加注重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創造性學習活動來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形成技能。
關鍵詞:創新教育;中學數學教學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就是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多角度、全方位地來看待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從而發現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巧、掌握數學思想與方法。初中數學教學大綱對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現象具有好奇心,不斷追求新知,獨立思考,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并用數學方法加以探索和解決。”這為我們的教學指明了方向,我們應以此為指導思想,在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其次,教師要具有創新精神。教師只有具有創新意識與進取精神,才能在教學實踐中自覺地融入創新理念,對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與教學模式進行大膽改革;才能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放在重要的位置,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機會;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教師先進的教育理念、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激起學生的創新的激情。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習先進理念,提高自身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在教學中大膽實踐,勇于創新,提高自身對創新教育的認識,提高自身創新能力。
再次,教師要善于營造探究型的教學氛圍。學生的學習總是在一定的教學氛圍與教學環境中展開的。輕松、民主、愉悅、融洽的教學氛圍可以使師生間產生良性互動,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師生的多向交流;而呆板、枯燥的教學氛圍只會抑制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習處于消極狀態,學生會認為學習本身就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創新能力的培養無從談起。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為學生營造富有探究型的教學氛圍,為學生的創造性學習營造良好的環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挑戰權威、挑戰教材。
一、培養學生創新興趣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提出:“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追求真理的欲望。”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是影響學生學習最為積極、最為活躍的因素。學生只有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才能讓學生勇于面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積極主動地完成知識的主動構建過程,這樣才能將創新教育落到實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巧妙導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好的導語像磁石,能把學生分散的思維一下子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提高整個智力活動的積極性。”一個好的導入可以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精神高度集中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如類比導入法,此法由學生所掌握的知識為切入點,使學生將新知與已知進行比較,促進學生產生知識的遷移,進而掌握新知。在講“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時,我從學生已學過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入手,由全等三角形對應的邊、角與周長相等來研究相似三角形對應邊、角與周長的關系,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聯系生活,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親切感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入手,實現數學與生活的完美結合。如生活中也有許多的幾何圖形,它們是某一個圖形或某幾個圖形的組合,能夠給人以美的感受。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來尋找生活中所存在的幾何圖形。學生在房屋的裝修中、美術創作中都會發現許多幾何圖形,這樣會激起學生學習的主觀意愿,使學生在學好數學知識的基礎上產生主觀創造的意愿,激起學生的創新興趣,促進學生去主動創新。
二、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是發展數學能力的突破口,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初中數學教學大綱指出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包括會觀察、實驗、比較、猜想、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會用歸納、演繹和類比進行推理;會合乎邏輯地、準確地闡述自己的思想和觀點;能運用數學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數學關系,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數學本身就是一個集中了觀察、實驗、比較、猜想、綜合、分析、抽象、概括等的綜合實踐活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根本出發點,以學生的個性特征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來表述自己的觀點,進而來解決問題,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使數學學習過程成為師生的多向交流過程,讓學生主動經歷知識的構建過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構建和完善數學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多種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圍繞學生的認知特點與數學學科的特點,有機滲透學生發散思維、邏輯思維、抽象思維、求異思維、聯想思維、創造性思維等,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如運用一題多解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思維是指不受常規的限制,突破思維定式,尋求變異,多角度、多渠道地來尋求答案。這利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求異性與創新性的發展。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是現代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師要抓住新課程改革這一機遇,以學生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與認知規律為出發點,緊緊圍繞具體的教學內容,將創新教育有機滲透到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運用先進的教學技術與教學理論來豐富我們的課堂教學,以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引導學生主動地完成知識的構建過程,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積極動腦、啟迪思維、主動探索、勇于挑戰、敢于實踐、善于提問,為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