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一年中,我參加了本區的中、高考研討分析會,聽了來自北京師范大學、青海大學等送教下鄉老師的報告,接觸到許多新的教學觀念。每一次我都有被徹底進行 “換腦”的感覺,就是對傳統的教學觀念有了新的看法。雖然我還沒達到這種境界,但也確確實實覺得我們的教育模式在改變,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接受的挑戰也越來越大了。’
新的教學大綱以素質教育為出發點,突出了能力,特別是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其宗旨是:徹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加強學生的探究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并運用學習和認識的基本方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尤其是創造性思維能力。作為在教學第一線的老師,為什么教、教什么、怎樣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考慮這些問題是必須的,也是很實在。特別是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完成新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教學任務,這更是我們經常要思考的問題。在現代教育電現代媒體技術為我們的教學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成為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輔助工具。在這里我想和大家探討一下如何實現新教材教學與現代媒體的整合。
一、現代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功能
1.再現功能
就拿歷史學科來說,歷史學科突出特點之一就是過去性,都是已經過去了的事情,甚至大部分年代久遠。但是歷史又是具體的,有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還有人物的語言、思想、心理活動等,所以情境性很強。如何實現歷史情境的再現呢?
現代化媒體技術可以為我們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多媒體教學手段具有聲畫并茂,視聽結合,感染力強等特點。
2.信息調用速度快、信息容量大的功能
傳統教學模式由于受資源、媒體等因素限制,常常會被一些與教學內容并無直接關系的事情占去不少時間,比如板書、掛圖等過程,影響了課堂教學時間的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則具有容量大,傳播速度快,預設性能好等優點,從而避免寶貴的課堂時間被無謂占用,尤其是計算機,它存儲的信息容量大,可以將大量必需的文字、圖像資料等帶進課堂教學之中,而且計算機調用資料速度快、隨意性強,滿足了歷史學科的教學要求。上課的時候,需要板書或示地圖和音像材料的時候,教師只要一按鼠標,所需的的內容就會被調用并投影到大屏幕上。既可省時間,也可使學生通過多種媒體接收教學信息,眼、耳、腦多種器官參與教學活動。所以這種高效率和高密度的教學方式.毫無疑問增大了課堂的信息容量。
3.啟發、引導功能
傳統教學重視啟發式教學,和傳統教學相比,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優勢是,重在點拔,給予學生方法的格導,引導學生思維活動“上路”。啟迪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去化解難點和掌握重點,從而鍛煉和培養學畢獨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習慣與能力。現代化教學手段是如何啟迪學生的呢?現代化技術表現出來的事物能以比較自然的方法與人交流,通過多媒體模擬,可將歷史事件的變化發展過程直接逼真地展現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人的認知過程接近自然。利用現代化手段把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地、巧妙地結合在各種各樣符合學生實際的知識基礎之中,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能達到突破教學難點激發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體現了現代化教學手段啟發功能的作用。
4.發揮歷史的美育功能
歷史溫藏豐富的美,有雄偉壯闊萬里長城的自然美;有美侖美煥的敦煌壁畫的藝術美;有甲午中日戰爭時沖向敵旗艦與其同歸于盡的悲壯美,更有如虎門銷煙的壯烈美,這都包含著豐富的審美情感。單憑教師口述是難以收到最佳效果的。恰當地采用電子白板、配樂錄音、電影剪輯等創設情景,讓學生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之中,通過教師語言的啟迪和引導,進行審美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充分發揮歷史的美育功能。這是現代化教育手段的又一大功能。
二、現新教材與現代媒體技術的整合
1.利用現代現代化媒體技術的再現功能和美育功能達到思想教育目標
教學大綱把中國近代史作為重點加以講述,目的是學生了解中國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會的歷史,了解中國歷史上的仁人志士為民族獨立和富強報國進行的探索和奮斗;認識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了解新中國建國以來偉大成就和歷史教訓。這些認識首先體現在感性認識上面,只有再現歷史情景,讓學生了解客觀史實,才能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目的。在現代教學理念之下,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重現情景,再加上教師充滿激情的描述,達到完美的教育效果。
2.利用現代媒體技術的信息量大和啟發引導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歷史思維能力。
3.綜合現代化媒體技術多種功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學大綱規定:初中歷史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激勵他們在教學過程中主動、探究的精神。據此,計安排了一節的活動課,形式是討論問題。但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該適當安排多種形式的歷史研習活動。如歷史知識競賽、課堂討論、辯論、撰寫歷史小論文、歷史題材調查報告鼓勵學生制作歷史音像評算機課件等。而借助多媒體技術可讓這些活動進一步拓展充實,取得更大的成就。
新教材材從“利教”和“利學”的編纂思想出發,進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作為教學第一線的中學歷史教師的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尋找一種對學生更為負責,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教學方法,完成初中歷史教學所承擔的素質教育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