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投融資無非也就是債權與股權融資兩種形式。企業投融資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不管是那種形式投融資,均要清晰的公司治理結構和透明財務信息。企業要獲得長遠發展必須要有定位準確的長期發展戰略,企業資本運營策略必須放到企業長期發展戰略層面考慮,從里到外營造一個資金愿意流入企業的經營格局。
關鍵詞:企業投融資;投融資手段; 風險控制
投融資風險管理是指在不確定的條件下如何進行最優的經濟決策。風險管理實際上有兩層含義:第一個層次是降低風險,第二個層次是價值增值,其最終目的是實現風險的最小化和收益的最大化。
一、確立資金需求性質和企業個性決定融資方式的原則
隨著市場化進度不斷加快,銀行防范風險機制不斷增強。社會對企業透明度的壓力將越來越大—要求財務報告有更大的透明度而不單單是數字的堆砌,而企業將不得不加深財務披露的相關內容。企業強勁現金流的暫時掩蓋,將會影響企業財務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如顧此失彼,將會成為主要的風險隱患。
流動為王是企業投融資的根本準則,營運性的資金可以通過流動資金和中長期流動資金負債與企業商譽負債予以解決,同時,應將負債的還款周期與金額進行均勻分配,一目了然的資金計劃是債權人放心的法寶;資本性資金需求必須通過項目融資和股本性融資來匹配。應根據經營環境的變化,不斷通過存量調整和變量調整的手段確保財務結構的動態優化組合。“短借長用”是資金鏈斷裂的禍根。優化企業負債結構是企業穩健型財務運行的關鍵因素,其具體標志是綜合資金成本低,財務杠桿效益高,財務風險適度。因此,企業最佳投融資結構應該是在負債價值最大化債務上升所帶來的財務危機成本以及代理成本之間選擇和最適點。
二、采用專業化企業投融資手段
企業投融資是非常專業的,投融資顧問要有豐富的融資經驗,廣泛的融資渠道,對資本市場和投資人要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要有很強的專業策劃能力,要考慮企業融資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企業投融資要與公司理財取得有機結合。
1.債權融資品種
有了上述的基礎,專業人員才有可能進行綜合分析,編制投融資計劃,實施投融資戰術,進行技術創新。并可從以下途徑實現創新:首先,對集團類的控股企業,可建立內部銀行或信息化程度較高的現金管理系統的虛擬財務公司,從內部挖潛力,通過體內循環減少儲備資金提高資金效用;其次,充分利用政策機遇和科技手段,開發創新系列低成本融資品種,如:中長期流動資金借款、貿易項下的銀行、商業票據承兌、貼現業務,資產支持業務、應收賬款的質押業務、國內各類銀行保函、擔保業務、應收款的無追索權的保理和國內網上信用證等;以及國際貿易項下融資的近、遠期信用證打包貸款、福費廷(票據包買)、銀行保函、押匯貸款和規避匯率風險的結、籌匯金融工具等。改變融資品種單一、結構失衡的局面,進一步提升財務應變能力。再次,充分利用企業品牌的社會信用,利用投資銀行的媒介,進行直接融資,如:資產和設備的租賃、短期融資券、企業債券、資產證券法和債轉股等。
2.股權融資品種和方式
股權融資一般是企業實施重大戰略時所采用的融資方式。因為股權融資相對債權融資的成本高的多,一般企業不會輕易作出決策。取得股權融資的企業必須要有突出主營業務、持續高出同行的盈利能力和發展后勁、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和現代企業制度。
三、建立穩健企業財務的風險預警、防御體系
不管企業是喜歡承擔風險,還是更愿意規避風險?只有在知道最終會得到補償的情況下,才愿意承擔風險這才是初衷。突發性風險事件在市道暢旺的時候,特別是高成長企業或許可以憑其資產規模和營業收入的大幅增長,給市場以太平盛世的感覺。一旦經濟環境突然變化,重大政策調整,各種自然災害或其它突發性風險事件發生,企業就可能因為業務萎縮、預期現金流量就很難與債務的到期及數量保持協調一致,資產縮水或重大財產損失而陷入困境從而加大了企業的資金風險,一旦銀行收緊銀根,企業將會進退兩難。
上述的不確定風險因素,雖然發生的概率相對較少,但未雨綢繆可持續發展始終是企業所追求的目標。對企業來說,只有在財務穩健的前提下取得的成長性才是合理的。建立穩健財務的風險預警、防御體系是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措施為:
其一,在財務預算計劃體系內,應增加企業的資產、負債、投資、資本結構安全邊際參數。并進行動態監控,向決策層發布風險預警;
其二,將各金融機構賦予的授信資源,進行分等級的融資儲備資源,適應企業快速應變的特點,并根據應急程度建立預案制度;
其三,實行投資項目監理或托管制度,對投資活動的各個階段做到精心規劃和實施。另外,要注意實施跟進戰略,規避投資風險;
其四,根據本土經濟的特征,盡可能縮短財務鏈,規避稅務等政策風險。
四、建立適應制度協調的機制
財務信息披露與內部關聯企業間的關聯交易,是高成長民營企業常見的問題。這雖加大了銀行對企業財務判斷的難度,但也給自身的財務監管帶來很大困難的負面影響,造成部門之間的信息錯位。一般而言,每個企業在發展成長過程中都可以找到它樸素的、自發性的管理手段。就財務監控而言,一個企業的問題不是有沒有財務監控,而是在管理的制度化、系統化以及約束力等關鍵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調整規范系統的財務監管制度并有效地執行和監控是正確選擇最佳融資方案的前提。融資、財務監管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之一就是會計信息支持決策的質量和效率問題,會計信息的反映與財務控制就可以更多地以事前為主;財務監控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不可能解決企業的所有問題,也不可能預見到所有的情況,控制與失控永遠是一對矛盾,盲點與盲區永遠存在,企業更應以謹慎的態度監控預算管理系統的運行狀況,力爭及早發現問題、化解矛盾與解決問題。建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財務監管體制應該是這種必然中的應有之意。
綜上所述,現有的市場經濟體制,資本市場不健全,行業體系不完善,特別是一些在短缺經濟時期抓住先發優勢超常規發展的企業。高速成長期的強勁現金流暫時掩蓋了資金與資本結構矛盾,企業內部能力與外部力量的適配等問題,已成為困擾企業高速擴展要求的潛在風險。因此,企業的財務投融資戰略要建立在本土化的運作基礎之上,既要適合公司實際又要有風險預見性和資產收益性。
作者簡介: 鄧雅尹,貴州財經大學MBA中心2013秋集中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