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我們需要什么樣的設計?藝術設計與時代背景緊密相連,無論其結構、造型,還是色彩、裝飾都會深深打下時代的烙印,反之,設計品也會幫助我們理解這個時代,理解這個時代人們的愿望、理想、夢想以及失望和隱藏于內心深處的希望和向往。設計已不僅是技術標準和功能需要,它還表達了一個社會的哲學思想、意識形態和復雜的文化現象,它以物質的方式來表現人類文明的進步。而現代的藝術設計的發展完全依賴于社會經濟的高度發展,與傳統的工藝美術比較,少受政治意識的限制,而是受商品規律的調節和影響。但是,直至今日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還在不斷完善之中,恰恰就為形成我們自己的現代藝術設計提供了較充分的時間。
為什么說是我們的“設計藝術”呢?從人類文明的起源看,設計和藝術是同步的,設計與藝術本身在歷史發展中是同源異流的。設計是對生活的質量和現狀的負責,通過對器具的設計和修正,來融合人與自然的矛盾;而藝術是人的精神的安撫,緩解人與社會的精神沖撞。真正意義的設計還是文化形態豐富的作品,在文藝復興時期有米開朗基羅的建筑作品,在現代有個格羅佩斯,萊特等人的作品,最終還是達到藝術和技術的一致。因而,可以看到,設計和藝術是可以通過平衡而共同促進的。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生活的最高境界卻是藝術。這不光在古典社會的工藝美術的理想中能夠實現,在現實社會結構中一樣能夠實現。
就我個人理解目前我們的設計最急需解決的有兩個方面的問題:其一,我們的設計應該具有其自身獨特的精神實質,即應該緊緊抓住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部分,使其更好的與現代社會文明發展狀況相結合;其二,在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應注重人性化設計,我們現階段和未來的設計主題應圍繞情感設計展開。
一、抓住文化精髓
由于設計是文化意義上的人造物的可看、可聽和有肌理質感的外在形式,所以設計是“文化的肌膚”。很多人都只是談論設計藝術是個性的表現,這點固然重要,沒有個性就沒有藝術的獨創。但作為代表國家形象的設計作品,是產生在中國文化這一大的背景之下,因而一定要體現中國氣派,凸現民族風格。而這種體現并不是留于形式上的凸現,筆者認為設計師應從真正意義上抓住中國歷史傳統中所蘊含的精神實質,以此來發揚中國傳統藝術并開拓我們獨有的設計藝術。關于這一點,我們的領袖毛澤東早在1956年,在聽取關于手工業工作情況的匯報時就曾經指出:“提醒你們,手工業中許多好東西,不要搞掉了。”“我們民族好的東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來一個恢復,而且要搞得更好一些。”
現代是傳統的延續和演變,現代藝術設計不可能割斷與傳統工藝美術的聯系。一切的文藝,富于地方性,才富于民族性;富于民族性,才富于國際性。中國設計在未來的發展中同時追求她的獨特性與民族性也絕不意味著是某種保守的觀念。因為只有善于與世界交流,善于博采世界精華,又敢于與世界碰撞、競爭,并且能保持民族特性的文化才是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化。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一個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更加需要保持政治上、經濟上和思想上的獨立性。而作為中華民族靈魂和精神旗幟的文化,必須確立堂堂正正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結合幾十年的藝術實踐,我們應漸漸明晰我們的追求和目標之所在,即創造現代的、以傳統文明為基礎的、具有進步特征和原創性精神的新藝術。它將以當代社會發展的基本需求為起始,超越和包容歷史和其他所有的藝術風格和形式為特征,以具有當代中國氣派和現代精神的面貌出現。
人性化設計,注重情感“設計是拿出使人滿意的產品。”這里提出設計的最高準則“使人滿意”。這種以工程技術為基礎,以人為核心的設計觀念集中反映了工業設計的設計理念,即“設計以人為本”。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要學說包含著這樣一個思想:人類有一個終極價值,一個全人類可以努力爭取的遠大目標。真、善、美、正義以及歡樂都是人類的內在本性。設計是人類的這一本性的物化和外化。
設計的目的是適應生活的具體需要,順應社會發展的積極方向,構成歷史性的文化積累,從而證明人類的高度文明的具體存在。而設計的本質是人對物的認識中而改變物的性質,通過造物的方法,形成物品為人所用。在造物中成為自然人化的結果,獲得文化的價值和意義。在我們進入嶄新的信息和通信時代的時候,應該對人類在設計領域的新形象進行思考。這種新形象是與對技術的熱情相伴而來的。越來越多的人被事物的情感體驗強烈吸引,并在行動中接受他的引導。這種新類型人群可以被描述為具有一種玩耍般的冒險傾向的敏感的人。為這種人做設計意味著把它們對于形式的語言情感化。這種類型的產品必須不僅只有功能性,而且還要友好、有趣。
二、總結
現代設計為大眾服務的民主思想,是工業化發展的關鍵。隨著時間的推移,設計在國內越來越受到重視,設計師在本土所處環境通過思考,而逐漸形成的設計思想。現代設計觀念無論形態還是形式上從藝術發展的角度來看,與中國傳統造型元素還是應當有著一定的淵源的。設計師若能立足于本土文化來完成設計作品,其創作的產品就帶有本民族的思想理念及獨立的表達能力,通過這樣,令人們領悟到歷史發展的文脈。設計的本質任務是服務人們的生活,改變人們的生活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是以人為根本任務和目標的,產品的非物質因素也是產品設計中要考慮的關鍵,實現產品設計的情感化,以產品這一物的形態來實現人們的溝通,營造良好的社會生活環境,讓產品成為情感的依托。總之,我們的設計應該延續傳統文化中精神意向,繼續將人本主義發揚光大,讓產品這個物的形態具有人的“感情”,促進人的交流和溝通,營造良好的產品工業設計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