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滇西傣族區域性特點的研究,探析傣族小學生漢字書法教育現狀,科學定位,結合區域特色,探索漢字書法的教育教學方法,使傣族小學生在學習漢字書法的同時,不斷提高書法鑒賞和審美能力,傳承和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也為培養書法人才隊伍,對滇西傣族地區小學生漢字書法教育的繁榮。
關鍵詞:滇西;傣族;漢字書法
漢字書法教育是我國特有的藝術教育形式,自古就有習文練字、崇尚美德的教育傳統,優秀的書法作品能給人以美、以德、以志,給人以豐富的情感和無窮的力量。我國教育部分別于2001年、2003年頒發了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兩個語文教學改革指導性文件。其中關于識字漢字和正確書寫漢字、欣賞書法藝術作品的表述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且對于各個學習階段的識字和書寫教學內容與目標均提出明確的要求。可見,現行的《語文課程標準》的制訂與實施充分體現了我國對漢字書法教育的高度重視,強調了漢字書法教育在基礎教育和語文教學中的基礎作用和美育功能。
云南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的漢字書法教育,隨著素質教育的啟動,有了一定的轉機。但整體來看,薄弱性和不平衡性仍較為突出。這與地理環境、民風民俗、受教育者、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諸多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筆者對滇西少數民族地區,重點在保山隆陽區潞江鎮、芒寬鄉以及接壤緬甸的德宏州傣族地區多個鄉鎮中近40所小學進行了普查。通過深入課堂聽課、教師座談、師生問卷調查、書法比賽等形式,全面了解滇西傣族小學生對漢字書法的認識、書寫能力以及書寫現狀的根源。
一、滇西傣族小學生漢字書法教育的現狀
1.課程難落實。盡管《教育部關于在中小學加強寫字教學的若干意見》(教基【2002】8號)文件早已出臺,但安排漢字書法課程的學校幾乎沒有,保證課時量就更加無從談起。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學校在一年級期間采用雙語(傣語和漢語)教學。二是個別學校雖設置了書法課,但被挪作他用的現象普遍存在。因此幾乎所有傣族鄉鎮的小學無法實現漢字書法教育真正走進課堂[1]。
2.興趣不濃厚。滇西傣族地區由于地域和民族習慣的差異,絕大部分剛入學的傣族小學生在學習漢語時都顯得較為吃力,對漢字書法的學習也欠缺興趣。盡管保護傣族文化在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的今天是尤為重要的,但提高基礎教育在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滇西傣族與漢族地區小學生漢字書法教育對象的比較
1. 起步階段。由于民族區域特征的差異性,滇西傣族和漢族地區對漢字書法教育的學習存在一定差距。如前文所述,該地區的孩子在入學前大都使用傣語交流,因此入學后學習漢字較為吃力。該地區的教師需使用雙語(傣語和漢語)教學才能完成一年級的基礎教育,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幾乎是漢族地區的兩到三倍。
2. 書寫習慣。滇西傣族和漢族地區都存在胸部緊貼桌沿,握筆時手指離筆尖太近,導致目光無法直視筆尖,使頭部偏向左側;腰背部彎曲,眼睛離桌面本子太近;握筆過于用力,食指尖將筆桿壓入拇指根部虎口內;掌心朝向前胸,手腕內旋,致使筆桿向外傾斜等;字跡潦草、行款不整齊等等現象。只是漢族地區類似現象相對較少,而該地區則屢見不鮮。
3. 師資力量。該地區小學教師的書法功底普遍不夠扎實,欠缺指導學生書寫的能力。漢族地區素質教育起步較早,教師的毛筆字、板書等書寫較為規范;教導學生寫字的同時也指導學生參加各類書寫比賽,教師自身也參與一些書法活動以提高自身修養[2] 。
三、滇西傣族與內地小學生漢字書法教育觀念的比較
1. 滇西傣族地區特殊的區域性,教學觀念陳舊,漢字書法教育仍停留在能聽會寫的階段;刻板生硬的教育方法使書法教育發展滯后;加上書法資源和師資力量的匱乏,使漢字書法教育幾乎少有作為。
2.內地小學素質教育起步早[3],教育觀念較為先進,重視對專業書法人才的培養,教學方法經過多年實踐,日趨成熟。如重視培養興趣,開發形象思維、善用多媒體等,使學生在寫字的同時學會欣賞名碑名帖,感受祖國燦爛文化。
四、對滇西傣族小學生漢字書法教育的展望
各具特色的民族區域文化使中華文化異彩紛呈;中華文化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也令民族區域文化得到長足的發展。因此,在該地區進行漢字書法教育時,要重視與當地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習慣的結合。
1. 做好滇西傣族地區書法傳統藝術的宣傳工作。
漢字書法藝術的傳承和弘揚,需要長期的投入。包括前段時間央視的“漢字書寫大賽”在內,全國各地多種形式的的書法活動都開展的十分活躍。而該地區由于基礎教育薄弱,漢字書法教育一直未受到重視,僅是局部地、間或地開展,未能形成成果。因此我們需要加大宣傳力度,使當地家長和學生了解、重視并喜愛漢字書法藝術[4]。
2.做好滇西傣族地區漢字書法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
開展漢字書法教育既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發展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5]。漢族地區基本已完成素質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如添加了漢字書法教育的教學計劃、相關課程,配備專門的師資隊伍,有較為豐富的書法資料[6],從硬件上保障了漢字書法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而該地區由于素質教育的工作起步較晚,起步水平也相對較低,要實現漢字書法教學還需從硬件上不斷加強。
3.聯系滇西傣族地區民族文化形成有特色的書法教育。中國書法藝術作為國粹之一,體現的是中國的民族性、審美觀和文化內涵[7]。而在進行漢字書法教育的過程中,也不應忽視特色鮮明的優秀民族文化,更不應將書法教育生硬機械地強加進去。由于該地區獨有的民族文化,書法教育也應采用獨有的教學形式。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師的書寫能力,改善教學方法,培養傣族小學生對漢字書法的興趣,使其在感受漢字書法魅力的同時,又與本民族的文化緊密關聯。
參考文獻:
[1] 侯貴民.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 [J].群文天地. 2011(17)
[2] 楊祥先.談在中小學書法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J]. 青少年書法. 2009(13)
[3] 朱麗琴.淺談小學寫字教學的興趣激發[J]. 新課程(教師). 2010(01)
[4] 楊祥先.談在中小學書法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J]. 青少年書法. 2009(13)
[5] 吳友來.加強書法教育 提高學生素質[J]. 吉林教育. 2008(26)
[6] 向彬.中國古代小學書法教育的教材研究[J]. 美術學報. 2011(05)
[7] 胡建銘,周彭,萬瑾林.全國中小學書法教育調查報告[J]. 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