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英語教學體制改革的背景下,從目前中職學校學生英語學習的現狀出發, 探討如何把創設情境-問題運用到中職英語教學中,轉變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提高中職英語教學效果。
關鍵詞:傳統教學模式;中職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創設情境—問題
一、“情境—問題”教法概述
情境-問題是指教師通過對學習主體和學習內容的分析,有目的,有意識地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的問題背景。情境-問題教學思想主要是指某種感情色彩的活動而產生的一種特有的心理氛圍,就是以生動形象的情境來激發學生情緒為手段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學中,是引起學生積極思維,從而優化課堂教學的一種好辦法。情境-問題幫助學生提高了他們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完成知識的構建過程,克服了中職英語課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枯燥、難懂等問題。情境-問題的創設是指以激發學生自主地學習,主動完成知識意義的構建。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良好的教學情境-問題的創設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減少學生利用母語進行心譯的過程,加快與客觀事物建立直接的連接,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創設“情境-問題”進行中職英語語法教學
1.合作情境-問題的創設
合作情境-問題的創設需要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都能有情感體驗上的和諧,這種和諧可以使得教學順利進行,并會讓學生與教師都能得到滿足。這種滿足的心理是師生、生生親密合作的基礎。要想達到這種狀態,我們必須主動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我們要熱愛學生,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生生關系。在進行語法教學時,創設合作情境問題,可以改變傳統學術式的演講教學,創設出學生們喜歡的、貼近他們心靈的、生活化的、趣味化的教學。
2.直觀情境-問題的創設
直觀情境就是指教師用實物、用多媒體、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等直觀、形象的手段來進行教學。直觀情境可以給學生們感性的、具體的知識,能夠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減少語法知識的枯燥感。在我們使用直觀的教學情境時,可以把靜態的知識轉化成動態的,這樣就有助于學生們更加清楚的了解語法知識的內部構成以及如何使用。在語法教學中,語法概念和語法規則是最抽象的,如果我們借用直觀情境,可以把這些概念和規則變得具體形象。
3.造句情景-問題創設,操練語法句型
有的語法項目能夠通過采用“句型”套用的方法降低難度。
例如:在強調結構的講解中,It is /was + (強調部分) + that/who +句子剩余部分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揮想象,自己創設情境進行造句。學生大多都能結合實際進行活動,如“我們班是我(不是別人)參加了校運會的3000米賽跑”、“在柑桔生蟲事件中,柑農遭受了重大損失”。學生通過大量套用該句型進行情境造句,就可以容易理解并牢牢掌握這個句型了。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增加句式的變換,由原句型可以推出:It must be +強調部分+ that / who +句子剩余部分、It may /might be +強調部分+ that / who +句子剩余部分、Can it be +強調部分+ that / who +句子剩余部分。讓學生根據自己提供的句子進行變形,進一步理解強調句的用法,體現了情景-問題語法教學法的生動性、完整性。
4.活動情境-問題的創設
活動是需要學生們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共同參與的,它可以給予學生們動手、動口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掌握語法知識。這樣的實踐活動,有助于學生們的大腦時刻處于興奮狀態,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消除語法學習的枯燥感。在活動中,學生們的思維是最為活躍的,他們的記憶和理解能力在此時也會達到最佳的狀態。因此,可以說,活動情境的創設是具有現實意義的。當然,在中職英語語法教學中,活動情境的創設就是要讓學生們盡可能多的參與交際活動,讓他們在交際中掌握語法規律,在交際中學會運用語法知識。
三、情境-問題實踐后的思考
當然,情境-問題的創設在中職英語教學實踐當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局限性。所以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創設情境-問題進行英語教學時要求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1.加強教師的品格修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的優秀品格能影響教的方法和教的效果(束定芳、莊智象,1996)。為了提高學生的商務英語學習興趣,教師不僅要言傳而且要身教,用自己優秀的品格來影響學生,為學生樹立榜樣,從而使學生把對教師的尊敬與熱愛轉化成學習的動力,把自己的學習潛力發揮到極致。
2.提高情境教學法課堂實用性。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如果教師每節課都臨時展示目標,即使課堂創設的情境要與學習內容密切關聯,但因為學生專業和英語水平的限制,又因為學生沒有充分的準備時間,從而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為了提高情境教學法的實用性,教師應在本次課上明確下一次的上課目標,并針對下次課的內容布置學習任務,使學生有清楚的目標計劃。書面作業不要留得太多,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通過網絡、報紙等多種手段搜集相關資料,做好課前預習工作。針對部分學生對課前所學內容看得不夠認真或者不知道如何預習的問題,教師應對學生預習方式進行適時的指導。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獲得知識的過程,不能僅僅靠教師傳授。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于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的能力(何克抗,1998)。
3.注重對學生情感的投入。情感對認知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情感是認知活動的動力系統,是活動的組織者,對活動起著動力和組織的作用(施良方、崔允漷,1999)。因為學生的學習經驗、學習基礎和學習方式不同,因此,他們在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存在著個體差異。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教師過度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對學生情感投入,教學過程會很容易變得缺少生機,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掌握速度較慢,學習熱情不足,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對情感方面的重視,應該成為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綜上所述,中職英語教學中創設情境-問題,是引起學生積極思維,從而優化課堂教學的一種好辦法。通過創設恰當的情境-問題,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學會了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創新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教學情景-問題的創設和利用沒有固定的方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教師要根據教學任務、教學對象、教學設施及教師本人素質,選擇適當的創設情境-問題的途徑,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