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世紀70年代,功能派翻譯理論誕生。這一理論突破了奈達主張的對等理論限制,提出了目的性原則,并要求翻譯過程必須以譯文目的為翻譯活動的第一準則。本文通過對目的論的理論分析,運用應用文本的具體實例來闡釋功能目的論對應用文體翻譯的指導作用和影響。
關鍵詞:功能目的論;應用文體;目的原則;譯文預期
一、功能目的論的產生于發展
20世紀70年代,德國出現了對當代翻譯理論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的功能學派翻譯理論,它強調譯文應在原文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翻譯目的選擇相應的翻譯策略。
賴斯在1971年出版的《翻譯批評的可能性與限制》中,首先提出了“把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特殊目的”作為翻譯批評的新模式。把“功能類型”這個概念引入翻譯理論,并將文本功能列為翻譯批評的一個標準。
諾德全面總結和完善了功能派理論。首次用英語系統闡述了翻譯中的文本分析所需考慮的內外因素,以及如何在原文功能的基礎上制定切合翻譯目的的翻譯策略,提出譯者應該遵循“功能加忠誠”的指導原則。
二、三大原則
目的原則。目的論認為“目的原則”是翻譯過程須遵循的首要原則。即翻譯應能在譯入語情境和文化中,按譯入語接受者期待的方式發生作用。譯者應在給定的翻譯語境中明確其特定目的,并根據這一目的決定采用何種翻譯方法。
連貫性原則和忠實性原則。連貫性即譯文必須能讓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語文化及使用譯文交際環境中有意義。忠實性原則相當于其他翻譯理論所謂的忠實原文,但與原文忠實的程度和形式取決于譯文的目的和譯者對原文的理解。
忠誠原則。為了解決文化差異及翻譯行為的參與者之間的關系,諾德提出,譯者應尊重原作者,協調譯文目的語與作者意圖,應該遵循“功能加忠誠”指導原則,從而完善了該理論。
三、目的論與應用文本翻譯,以旅游翻譯為例
旅游翻譯指對一切旅游語言文字資料的翻譯。它包括旅游景點介紹、旅游宣傳廣告、旅游告示標牌、民俗風情畫冊等各方面的內容。在旅游翻澤中,為有效傳遞信息,感染受眾,譯者必須顧及譯文讀者的欣賞習慣和心理感受。在譯文中盡量使用他們所熟悉的語言表達形式。因此,旅游資料翻譯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國外游客通過閱讀英文材料之后在短時間內產生對旅游景點的期盼,從而更加促進旅游事業的發展。讓我們來分析一下目的論對于旅游翻澤的指導作用。
例1:神奇的東方文化女兒國及其阿夏婚姻:在麗江寧蒗美妙:絕倫的瀘沽湖畔,居住著國內外罕見的至今延續著原始母系氏族特點的摩梭人。他們的風俗禮儀獨特而神奇,他們傳奇式的“阿夏婚姻”,使美麗的瀘沽湖更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成為東方這塊古老的地方上最具神秘的和吸引力的母系文化奇觀,成為人類母系氏族的最后遺跡,成為一個撲朔迷離而悠遠的夢境。
它譯文如下:
Ladies’ kingdom and Axia Marriage:Around the unsurpas—sing beautiful Lugu Lake lives a maternal society called Mosuo People. This people’s custom is very unique and mystic. The most unique tradition for them is a maternal society which is the only living maternal society Oil this planet. This is a dreamy land of the past and present.
在上面這部分宣傳資料中,撰寫者用華麗的辭藻、用夸張的手法來描繪瀘沽湖畔摩梭人的生活習俗和獨特的婚姻,令游客非常向往。然而,在充分考慮中西文化的差異,使得譯文在譯入語文化中得到的理解,翻譯者采用較為質樸的文風,客觀地描述了這一令人神往的景區。
例2:平遙素有龜城之稱。六道城門南北各一為頭和尾,東西各二為:四足。平遙城市布局巧妙,大街小巷組成一幅龐大的八卦圖案,如同龜背上的花紋。
它譯文如下:
Pingyao has long been called “tortoise city”,symbolizing its longevity.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gates ale the tortoise ’s head and tail,the other four gates,two on the east side and two on the west are the tortoise ’s legs.With its avenues,streets and lanes,the pattern of the whole town resembles a Bagua,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pattern on atortoise shell.。
在漢語傳統文化中,“龜”象征長壽,“八卦”作為我國古代一套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但這些對不諳中國文化的西方讀者卻未必能領會,因此譯者加上了“symbolizing its longevity”這一短語,并且用括號加注的形式將“八卦”的含義增補出來,有利于譯文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信息,實現譯文預期的功能。
功能目的論對于語篇功能主要為傳達信息和宣傳鼓動的旅游文本英譯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它對于旅游文本譯者應如何清楚準確地傳達旅游資料信息和文化底蘊,應遵循的翻譯原則和翻譯策略等問題都具有明顯的指導作用。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需側重譯文讀者,使用如釋義、增譯、減譯、改譯等翻譯策略,以期達到旅游文本英譯的營銷目的。
四、結語
功能目的論對的翻譯指導作用,不僅對旅游資料,包括文學及其他應用文體翻譯,都提供了較為客觀、可行的策略和標準。由于應用問題的翻譯都有現實、具體的目的,要求譯文達到某種預期的功能中,目的和功能是應用問題翻譯的依據。而目的論的理論核心也應該在于翻譯的目的和譯文的功能,強調翻譯是譯文在分析原文的基礎上根據客戶要求實現譯文預期功能的目的的過程,因此,功能目的論與應用問題的翻譯有更密切的關系,具有更直接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珂.淺析目的論與應用翻譯.文教資料,2009(8)
[2]廖乃幟.試析功能目的論對旅游材料翻譯的指導.語文學刊·外鉻教育教學,2012(5)
[3]李謐.功能主義翻譯理論視角下的文本類型與目的性翻譯——以賴斯的翻譯理論為例.山西財經大學大學學報,2008(S2)
[4]王建新,魏高鵬.功能目的論視角下的旅游文本英譯.東京文學,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