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語文”本著讓學生“自主成長”的理念而提出,是民主社會形態下的教學,它既不以教師為中心,也不以學生為中心,而是讓教師和學生發揮各自應有的作用——教師的作用是有效引導,學生的作用是自主學習。
“自主語文”是突出學生地位和作用的語文教學方式,在教師有效指導下,學生自己確定學習目標,自己選擇適宜的學習方法,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反思和調控,最終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自我評價,并進而確定后續的學習任務。在小學階段,把“自主語文”定位為學生獨立性地學(學為基礎),教師針對性地教(教為導向),在學與教的“漲落”中實現學生的自主則更加合適。
一、學生獨立性地學
教學的落腳點一定是學生獨立性地學。學是本源的存在,以學為基礎的核心思想在于強調學的獨立性,不是獨立的東西是不可能稱其為基礎的。學習是自主的或獨立的,而非他主的即由教師支配的學習,這是現代學習觀和傳統學習觀的分水嶺。鐘啟泉教授指出:“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中心展開。教學目標的設定、教材教法的選擇、班級的集體交互作用等,所有的構成要素都應當為形成學生的自主活動而加以統整,都必須服從于學生自主活動的組織?!睂W生文本閱讀和個人解讀的全過程,學生觀察、操作的全過程,學生問題生成、提出、解決的全過程,學生由淺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由表及里、由不知到知、由不會到會的認知特別是思維發展的全過程,應該成為貫穿課堂的主線,教師的教學及其設計要以學生的學習及其活動作為線索。學生的學習應該是系統的、完整的,是看得見的。這是“自主語文”課堂的首要特征。以學生獨立學的活動為基礎的自主語文課堂教學需要做好“三尊重”:
其一,尊重所有學生的學習權利。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到學習中來,都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不做旁觀者和陪讀生。每個孩子的學習基礎不同,學習水平有異,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學習機會上是均等的,都需要得到尊重,不應人為地分出尊卑、高下、優劣的等級來。尊重每個學生的學習權利,就是尊重每個學生最大的人權。
第二,尊重所有學生的學習差異。學生的學習基礎有差異,學習個性和學習興趣也有差異,因此,應讓他們在原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展開學習,盡可能不搞大一統、一刀切,力求共性基礎和個性差異的統一。
第三,尊重所有學生的學習時間。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自主的充分的學習,教師不侵占學生學的時間,不以自己的教代替學生的學。具體體現在課堂上應該是:每個教學環節都設計好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比如,面對一篇課文,教師首先要設計出學生朗讀的時間,表達感受的時間,讓學生從容地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其次要設計出學生研讀欣賞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地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新;再次是要設計出學生質疑探究的時間,讓學生從細處提問,從深處探究,然后從廣處交流;下課前,還要設計出給學生自我總結、自我反思的時間,讓所有學生靜下心來面對自己的學習。
二、教師針對性地教
一個教師,必然有他的第一道義、第一責任,那就是有針對性地教學。教學乃有教之學,我們所倡導的自主學習也是指教學情境中的自主學習。所以,無論我們如何凸顯學的地位,教學中的學都是在教的干預和影響下進行的,沒有教的參與,沒有教師的組織、指引、調控、激勵、評價,教學就不成其為教學。進一步說,“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教師有針對性的教,就很難有學生有效度的學,教學就不可能有效地進行,甚至根本不能進行。顯然,在教學系統中,教師的教本身即意味著對學生的發展狀態的某種干預,教學中教師富有成效的教是學生富有成效的學的前提條件和必要保證,也是教學得以生成的邏輯條件?!碑斎?,教本身不是目的,教師要通過自己有針對性的教,將教學的進程和學生的發展引向高一層次,使學的態勢保持符合于教學的需要并得到發展,終至教學目的的達成。即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的引領仍然是必要的。強調教學的針對性,這是“自主語文”課堂區別于其他課堂的一個重要特征。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階段:
其一,學生自主學習前,教師積極引導。教師這時的引導體現為主動說明:可以以“導學提綱”的方式呈現,說明學習的“四要素”,即任務、方法、要求和時間。讓學生明白接下來要學什么、怎么學、學多少時間,以保證學習的效率和效果。如果在學生自主學習前,教師沒有主動說明,那學生的學習很可能出現盲目、散漫、低效的現象。而這些時間一旦逝去,就不可能重新找回來。
其二,學生自主學習時,教師積極引導。教師這時的引導體現為有效組織:組織每個學生參與到當前的學習活動中去,讓學生或自主朗讀,或品詞賞句;或口頭討論,或動筆圈畫;或提問探究,或總結反思。不讓學生成為旁觀者或無關者,做到人人參與,人人提高。
其三,學生自主學習后,教師要積極引導。教師這時的引導體現為有針對性的點撥促進:促進學生學習的深入。在這期間,教師要根據事先的預設,觀察學生的展示,傾聽他們的交流,針對課堂生成的問題,進行適時點撥、組織討論、客觀評價和扼要歸結,繼續促進學生學習的深入。這樣就能讓學生在傾聽中體驗,在交流中判斷,在反思中獲得提升。
自主語文強調整個教學過程就是一個“從教到學”的轉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不斷轉化為學生的學習能力;隨著學生學習能力由小到大增長,教師的作用在量上也就發生了相反的變化。最后是學生的完全獨立,教師作用告終。“自主語文”是建立在學生獨立性學習的基礎上的,因此運行動力更強,它的動力來自學生對課堂的期待,學生通過獨立先學帶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也帶著對課文、對教師的挑戰來到課堂,使課堂充滿求知欲和表現欲,正是有了這兩種欲望,課堂才能充滿活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實驗學?!緳谀控熑尉庉嫞狐S常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