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作為一門外語,擴大詞匯量是熟練自如地運用它進行收集、處理、交流信息的一個大前提。然而,不論是成人抑或是孩童,擴大詞匯量都是一個“語言的高門檻”“硬骨頭”。那么,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如何引導、幫助直至促進小學生主動擴大英語詞匯量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就從自身的教學實踐出發,摸索出以下“詞匯教學三部曲”,供各位同仁一起探討。
一、詞匯教學三部曲之一:引導學生大聲說英語
在中國,普遍存在著“啞巴英語”的現象。所以,作為小學英語教師,作為小學生的英語啟蒙者,更要注重在小學生接觸英語的第一時間,鼓勵他們大聲地、大膽地說英語。說對了,及時給予鼓勵,進一步樹立其學習英語的信心;說錯了,沒關系,在肯定其“大聲說”英語的基礎上,及時給予示范發音、糾正,進一步為其正確發音打下基礎。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詞匯教學中,糾正錯誤發音時,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時機。有研究結果表明,如果教師對同一個學生糾正同一個單詞的發音,重復3次或3次以上,在某種程度上,會給對方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因此,要注意糾正的時機。這一點在《義務教育英語新課程標準(2011版)》中也得到了印證:“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語言錯誤采取寬容的態度,選擇恰當的時機和靈活的方法妥善處理語言實踐中出現的錯誤。”
實踐告訴我們,只有從心理上真正接受了英語,才能為英語詞匯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詞匯教學三部曲之二: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如是云。如何讓學生愛上詞匯,愛上記單詞呢?這是一個傷腦筋的問題。小學階段的兒童主要以形象記憶與無意注意為主,所以,我們要從這兩方面入手,盡量避免機械的、枯燥的重復,采取各種有趣的、吸引兒童的方法教學詞匯。
1. 聯想記憶法。
所謂聯想,就是由此及彼的、固定的某種思維聯結。在教學中,我們也可以恰當運用聯想記憶法。
例如,在教學單詞chess時,我給孩子們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出示這樣一張圖畫:畫面的左邊是幾棵被風吹歪的小草,接著是一棵大樹,大樹的底下有一張“棋”臺;畫面的右邊有兩個好朋友正走向“棋”臺,準備下“棋”。然后引導學生觀察直觀的形象——“被風吹歪的小草”“大樹”“‘棋’臺”“兩個好朋友”與單詞“chess”的關系。通過對比圖片,學生不難發現,字母“c”可以想象成是“被風吹歪的小草”;字母“h”可以想象成“一棵大樹”;字母“e”可以想象成“一張‘棋’臺”;字母組合“ss”可以想象成“兩個好朋友”。然后引導學生運用聯想記憶法,將這個美麗的畫面所賦予的意義與單詞“chess”相聯結,同時,也讓學生識記了該單詞。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重復再現,這樣就可以加深學生對單詞和該畫面的聯結。另外,當學生遇到單詞“cheese”時,就不容易混淆了,一舉兩得。
2. 充分利用單詞的象形意義。
象形意義在漢字中普遍存在。我們也可以巧妙地利用單詞的象形意義進行英語的詞匯教學。
如,在區分單詞soup與soap時,我先引導學生觀察兩個單詞在構成上的不同。學生馬上就發現了兩個單詞中的“u”與“a”,接著引導學生結合單詞的意義進行想象:What do they look like? 課堂的氣氛馬上就活躍起來了。學生們的想法可謂五花八門,最終得出一個最佳答案:單詞soup中的字母“u”可以看成是裝“湯”用的“碗”;字母“a”可以看成是用吸管吹出來的“肥皂泡”。這樣,結合單詞的“形”與“義”,有效幫助學生區別了單詞“soup”與“soap”。
3. 夸張教學法。
夸張,本是文學作品中的一種修辭手法。然而,我們也可以適當地將其遷移至英語詞匯教學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詞匯的印象,從而易于掌握。
例如,閩教版英語Book 2 Unit 6 Part A 中,在教學單詞big時,我出示了一件超級大號的T-shirt,然后特意請一位個子較小的孩子到臺上,讓他試穿。其結果可想而知:這件超級大號的T-shirt險些從孩子的身上滑落。這時,教師再出示單詞big進行教學,學生一下子就在笑聲中接受了這個新單詞。然后再趁熱打鐵,教師一邊皺眉頭做抱怨狀,一邊指著這件超大號的T-shirt說:“It’s too big. ”學生自然而然地就跟著說,并明白了這句話的意義與實際用法。
4. “瘋狂”教學法。
早年接觸過李陽的瘋狂學英語,不得不承認,恰當地結合各種方式方法,只要能為之所用都是好方法。那么,適當的“瘋狂”一回,來一場頭腦風暴,也是值得嘗試的,尤其是在記憶較長的詞匯時。
例如,在幫助學生識記單詞elephant的時候,我先引導孩子們從單詞的外形出發:字母組合“ele”可以想象成“大象”的兩只眼睛與長鼻子;字母組合“ant”本就是一個單詞,即“螞蟻”的意思;然后結合字母組合“ph”的發音∕f∕,引導學生編故事:大象(ele)和螞蟻(ant)是一對好朋友,它們永遠不分(∕f∕——ph)開。在講述的同時,教師結合板書,先寫出字母組合“ele”,再寫出字母組合“ant”,最后在中間補上字母組合“ph”。這樣就結合運用了單詞的象形意義、單詞的意義以及字母組合的發音等多種因素,輕松突破了該單詞的識記難關。
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單詞chicken,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們這樣識記:chicken含有“雞肉”的意思,所以它能“吃”(chi);張大嘴巴(教師引導學生從側面看,就像字母“c”),一口“啃”(ken)下去。這樣的識記過程就結合了詞匯的意義、字母的象形意義以及聯想記憶。運用這么有趣生動的方法識記詞匯,不僅給學生們降低了識記單詞的難度,而且也提高了其識記單詞的有效性與長效性。
三、詞匯教學三部曲之三:及時復習鞏固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可見,及時復習對于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復習的方式有很多,但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學習對象應采用不同的復習方法。
例如,同樣是復習表示水果的單詞,面對低、中年級的學生,我采用的是講故事的形式:先借助中國的古話“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引入,創設了一個孩子們都喜歡的動畫形象——豬八戒在樹下睡覺,夢見“天上掉水果”的情境,根據屏幕上由慢到快地呈現不同水果的圖片,讓學生們在快樂的氛圍中復習詞匯,有效地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緩解學習疲勞,進行詞匯的復習鞏固。
但是,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們來說,就更適合采用歸類識記法進行系統的復習,促使他們由形象記憶為主,逐步過渡到以抽象記憶為主。在鍛煉他們的抽象思維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總之,教無定法,凡是能提高學生學習有效性的都是好方法。只有充分考慮不同學習者的個體差異,從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出發,結合教師自身的教學特點,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嘗試、改進、再嘗試,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學方案,引導小學生在濃厚的學習興趣的指引下,不斷擴大英語詞匯量。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泰縣梧桐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